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新错题本”的实践研究

2021-11-05章刘飞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易错题微信公众号互联网+

章刘飞

[摘 要]互联网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如今,教师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建立一个云端的“新错题本”。将学生的错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上传到微信公众号中,再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和拓展研究,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拉近师生的距离。利用“互联网+”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也改进教师的教。

[关键词]互联网+;易错题;新错题本;微信公众号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9-0030-05

一、研究缘起

错题本,顾名思义就是把自己在平时做错的题目记下来,整理成册,提醒自己下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在实际制作错题本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存在一些弊端。

(一)不分主次

教师对错题本的使用,存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问题。如对学生在《口算本》《课堂作业本》《导学B》《形成性检测》中出现的错误,要求学生全部摘抄到错题本上。学生疲于摘录错题,把错题本当成了一本摘录本,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不会使用

由于摘录的错题太多,学生要花很长的时间,效率不高。其实有些错题学生实际上思路是正确的,只是粗心做错了,这样的错题摘录到错题本中意义不大。

笔者在反思自己教学的同时,基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发现了一个制作错题本的新途径——微信公众号。基于“互联网+”的优势,我们课题组从2016年9月起开展了“新错题本”的实践研究。

二、概念界定

为了更好地厘清研究的思路,我们对“互联网+”“微信”“新错题本”进行了界定。

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微信:腾讯公司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它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并将这些内容结合公众号平台、“朋友圈”等功能,分享给好友。

新错题本: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容易做错的典型题目和常见错误类型,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到网上,学生通过浏览指定公众号(我们课题组开通了“开博数学”微信公众号)进行学习。

三、“新错题本”的基础

基于“互联网+”的数学“新错题本”,主要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沟通无界限

传统的师生互动学习一般是在学校里发生的,而借助“互联网+”,可以把师生互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到任意时候和地方,只要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可以上网的环境和硬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Wi-Fi”已非常普及,给“新错题本”的制作提供了基础。

(二)微信来助力

微信已经成了人们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一方面,它交流信息非常多元,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丰富了交流的内容;另一方面,它操作起来非常方便,可以用图文聊天,也可以语音对话,还可以视频聊天等。此外,它的交流成本低,只需要一台智能设备,一个可以上网的环境即可。

(三)教育现代化

无线全覆盖、智能设备进课堂、智能图书室……信息化设备已跨越式地走进学校,而且也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教师在学习先进的科技,学生在课堂上享受了信息化带来的学习变化,家长也在跟上信息化教育的步伐。

可以说,“新错题本”的建立是对于传统错题本的一种变革,也是顺应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产物。

四、“新错题本”的操作

(一)易错题的收集和整理

1.易错题从学生中来。

易错题的产生主体是学生,可以说易错题是教师开展针对性教学的前提。

(1)起点——在课堂上产生的易错题。

课堂上产生的错误不明白为什么在新授课的教学中比较常见。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经常有学生会犯这样的错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邻边×邻边

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在学习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时,都是用“邻边×邻边”计算,他们将这一方法迁移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中。

课堂中产生的易错题是建立“新错题本”的基础,教师只有厘清学生出现知识性错误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分析错题,打通学生的“症结”。

(2)重点——在作业中产生的易错题。

作业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的途径,同时也是教师建立“新错题本”的第一手资料。笔者从《课堂作业本》《导学B》和“检测卷”中寻找第一手易错题资料。

(3)难点——在应用中产生的易错题。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也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

例如,高桥社区文化广场占地1000 m2,10月1日喜迎国庆,社区举行了一次传统戏剧演出活动,当天晚上广场上密密麻麻站满了人,你觉得大概有多少人在观看?(A.1000人   B.5000人   C.100000人)这道题目需要学生把数学跟生活结合起来,思考1 m2的空间大概能站几个人,但学生往往没能考虑实际情况。

2.易错题的分类整理。

我们把学生出现的错误分成习惯性错误和知识性错误。习惯性错误是学生审题不清楚,或者计算不仔细造成的。而知识性错误一般是学生因为没有完全理解知识点而造成的。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重点对知识性错误进行整理。

(1)“想当然”造成的错误。

例如在计算“0.25+0.75÷3”时,学生会相当然地先计算0.25+0.75。这类错误一般出現在基础性的练习中。

(2)“易混淆”造成的错误。

如右图所示,平行四边形的高是5 cm,面积是(24)cm2。

针对这样的错误,教师要对“新错题本”重点进行分析和变式研究,通过帮扶,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思维更严谨。在整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样的题目通常是《课堂作业本》中的打星号题,以及《导学B》中的“我挑战”题。

(3)“真不懂”造成的错误。

真不懂的题属于难度系数比较大的题。例如在某次单元检测中有一道题: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内盛有水,水面高2.5 cm,玻璃容器的底面积为72 cm2,在这个容器内放进一个棱长为6 cm的正方体铁块后,水没有完全淹没铁块,这时水面高多少?(玻璃厚度不计)

在批阅试卷中,笔者发现做对这道题的学生只占全班的5%左右。这样的题目笔者认为是“真不懂”的类型。

(二)“新错题本”的设计和应用

有了第一手的易错题资源后,教师就需要及时进行利用。

1.“新错题本”的制作流程。

(1)以专题复习为节点制作。

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发现某道题或某类题学生掌握不太好的情况,需要特别提醒学生,例如积的变化规律、商的变化规律……把这样的素材整理成“新错题本”,便于学生系统复习。

例如我们制作的“溢出的水的体积=石条的体积?”的“新错题本”(如“新错题本”例1)。

(2)以单元复习为节点制作。

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小板块,以单元复习为节点,便于教师系统地找到易错题,形成系列易错题,从而给予学生具有针对性的易错题比较,让学生吃一堑长一智,学会举一反三。

例如我们对学生关于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的易错题进行整理(如“新错题本”例2)。

(3)以视频教学为节点制作。

视频教学是我们对“新错题本”的一种尝试,我们采用的形式是教师以一个单位为节点,分成知识回顾、典型错题、举一反三等板块,学生利用教师制作好的PPT进行讲解,然后分享到公众号中。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笔者请一位学生进行讲解。这样的尝试,我们认为不仅丰富了学生学习的方式,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值得推进的尝试。

(4)“新错题本”的编辑流程。

我们主要借助“秀米”编辑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平台,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进行排版,然后同步推送到“开博数学”微信公众号。

2.“新错题本”的使用流程。

教师把编辑好的内容发布到“开博数学”微信公众号后,“新错题本”已建立完成,接下来就是怎么使用“新错题本”。

(1)独立复习。

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在具体的使用中,基本流程是:

①扫二维码,阅读错题本。

②独立学习,互动交流。

学生借助智能设备,通过浏览文字和图片进行学习。如果在独立学习时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留言,跟其他同学或教师互动交流。下图就是学生跟教师通过微信互动交流的一个场景。

(2)纸质反馈。

在每一期的“新错题本”后,我们都设置了一个“举一反三”的环节,题目一般是基于错题的变式题,目的在于三个方面:第一是检测学生是否在使用“新错题本”进行复习,第二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三是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下图就是一位学生上交的“举一反三”作业。

(三)“新错题本”的规范

“新错题本”的使用,需要有一定的规范,既保证对学生的学习正面激励,又提醒学生避免重复性错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再提高。

1.坚持保密性原则。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具有开放性,只要关注“开博数学”公众号,都可以浏览学习。因此,我们在截取学生的錯题时,坚决不出现学生姓名,以免对学生造成二次伤害。对于优秀作业的展示,我们也会征求学生个人意见,看是否同意上传作业以及出现学生姓名。

2.坚持及时性原则。

教师要及时对错例进行整理和发布,学生要及时对平台上的错例进行学习和评价。

3.坚持主体性原则。

“新错题本”的使用对象主要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要坚持避免增加家长的负担。

五、成效分析

对于“新错题本”的研究,我们在短短一年级多的研究过程中,得到很多的收获。

(一)学生——喜闻乐见

从原来的学生抄写,到教师的收集整理;从纸质的单一复习,到图文并茂,并附带视频讲解的复习;从固定的课堂学习,到突破时空的在线复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轻负高质

下表是我们四位“开博数学”研究者2016学年第二学期所任班级学生的期末成绩。学生的成绩从某一方面印证了“新错题本”是可信且可行的。

[教师 学科 合格率(%) 优秀率(%) 同学科比较 钱×× 三年级数学 100% 92.3% 镇第一 余×× 四年级数学 97.5% 87.2% 镇第二 龚×× 五年级数学 100% 91.7% 镇第一 章×× 六年级数学 98.5% 85.3% 片第一 ]

(三)家长——翘首以盼

每一期的“新错题本”一发布,家长都能第一时间告知自己的孩子进行复习,同时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好友的孩子也能使用这个高效的复习平台。下图是一位家长的留言,这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肯定。

(四)同行——模仿借鉴

“新错题本”的使用,使得错题本起到的作用大大提高。同行也开始有人尝试做起了在线学习平台。

一件事,贵在行,成在实。“新错题本”课题组的四位教师已进行了第一轮的开发和应用,我们看到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家长的肯定与支持,以及教师对自身教学业务的深入思考,于是又开启第二轮的“新错题本”研究。学习无止境,研究需坚持,期待有更多教师参与到我们的课题研究中,让更多的学生能通过“新错题本”提高学习效率和数学素养。

(责编 吴美玲)

猜你喜欢

易错题微信公众号互联网+
高中数学不等式易错题型及解题技巧分析
常见的三种易错题型及对应的策略
错题再现,发现本源
微信公众号在高校“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个人微信公众账号运营优化方案
初中数学易错题错因分析及纠错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