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语文教材中咏物诗教学策略例谈

2021-11-05梁荣钊陈炎兰

文学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咏物诗教学实施

梁荣钊 陈炎兰

内容摘要:统编本语文咏物诗数量甚众,主要为绘物、言志和构境。根据咏物诗特点,结合名师课例,因诗依例明晓教学策略:抓特征,绘其象;识背景,明其志;晓情趣,品其韵。以期指导古诗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文学素养。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 咏物诗 教学实施

咏物诗,借物抒怀,一草一木总关情,统编本小学语文重要题材之一。在内容编排上有如下特点:低年段以吟物形象为主,通俗易懂;中、高年段则以咏物言志为主,寓意丰富。深入探究咏物诗教学策略,意在改变古诗教学中“千课一面”,以绘形、咏神、显志三境界感知咏物诗,提出“绘物——明志——品韵”教学策略。从而形成分类教学意识,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一.统编语文教材咏物诗内容特征

咏物诗有三层境界,为形象、神韵与人格。形象描绘要求特点突出,鲜活生动;神韵展现,讲究神形兼具,巧妙相融;人格彰显,力争物我合一,自然协调。

其一,形象描绘。花木总关情,耳闻目见,能准确描述物象的形态、香气、色泽等特征。如贺知章《咏柳》,通过“碧玉”“万条”“绿丝绦”等词,从颜色、数量、形状等方面写出春柳的翠绿袅娜。某一形象,印象深刻,描绘生动。如唐寅《画鸡》,公鸡报晓,展现一只威风凛凛的雄鸡形象。有时,还对其所处环境加以描绘,旨在渲染和突出“形”。让读者明确写“此物”,而非“彼物”。如骆宾王《咏鹅》,“清波”“绿水”之上白鹅“浮”现。

其二,神韵展现。物象的“形”与“神”之间是和谐、统一的,“形”“神”表里如一,“不即不离”。如屈原《橘颂》,形神完备,橘有“绿叶素荣”之形,更具“独立不迁”之质。再如白居易《草》,咏草神形兼具,绘枯荣变化,赞“烧不尽”“吹又生”顽强生命力。又如李纲《病牛》,妙笔生花,有形有神,写病牛“力尽筋疲”之态,状“不辞羸病卧残阳”奉献精神。

其三,人格彰显。诗人将物象个性化、自我化,以独特的情思感受、人格精神、人生追求融注其间,咏物独具风骨气韵,超凡脱俗。写“坚劲”态度有郑燮《竹石》,以“咬定”不屈姿态接受生活考验;写“清白”人格有于谦《石灰吟》,历经磨难“浑不怕”,要留“清白”于后世;写“淡泊”志向有王冕《墨梅》,不迎合世俗,绘“淡墨痕”梅花彰显心志。此三者咏物,人物合一,尽显诗人独特的人品气度,卓尔不凡,遗世独立。

二.统编语文教材咏物诗教学策略

明晓所咏内容,探究教学实施,主要為:抓特征,绘其象;识背景,明其志;晓情趣,品其韵。基于教材解读,立足于课堂实施,启迪于教师成长,通过方法迁移、主题扩展、情感延伸等教学实施,形成文学性与人文性共生的咏物诗课堂。

(一)抓特征,绘其象

认识咏物诗物象有“三法”:察形、赋形和体形。首先,调动感官,抓住形象特征,体物察形;其次,通过画形、切己、联想、象征等方法赋予物象生命特征,体会艺术手法;最后,从言及意,再从意到言,领悟事物内部的精气神,体会托物生意的蕴涵。可根据咏物诗年段编排特点逐步进行,从观察物象,到品味神韵,到深剖人格,从中体会诗人咏物精妙,激发学习兴趣,养成留心观察习惯。

一是动用感官体验形象。基于学生的表象思维特点,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角度指导学生观察,初步认识形象特点。目之所视,如骆宾王《咏鹅》:“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视觉呈现白鹅戏水的颜色与动态之美。耳之所闻,如杜甫《孤雁》:“孤雁不见啄,飞鸣声念群”,雁声凄切,叙述念亲思乡之苦。嗅觉呈现,如陆游《雪中寻梅》:“幽香淡淡影疏疏,雪虐风饕亦自如”,于俗世中独寻那一抹幽幽梅香。味觉体验,如《红楼梦》中薛宝钗《咏蟹》:“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需定姜”,食蟹之“腥气”如同与横行阴毒之人相处,要识其险恶用心,避而远之。

二是联系生活营构想象。咏物诗创作贴切生活,极具感染力,学生通过体会想象,赋予物体生命,将词语与形象链接,丰富情感体验和发展语言表达能力。诗人因势造态,思绪飞扬,柳莲菊梅,各俱姿色。“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春风和煦,柳树,姿态婀娜的碧玉美人;“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陆龟蒙《白莲》),月上梢头,白莲,缟袂素巾的瑶池情人;“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带尽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秋风萧瑟,金菊,英姿飒爽的威武领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寒风凌冽,院梅,清冷幽寂的霜雪隐士。诗人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不拘泥于形式,创造出富有新意的艺术形象来表情达意。

三是透过表象体会超物之境。诗人寄情抒怀,托物生意,“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诗虽咏物,但又无一不带有诗人的影子。教学中,要启发学生透过外形发现事物内在品质,逐步形成从叙述“现实之物”,到描绘“想象之物”,最后深剖“有我之物”,实现三个阶段的鉴赏能力提升。如王崧舟执教王冕《墨梅》,讲述了三重境界的梅:家中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为诗人的精神勉励;画中梅“朵朵花开淡墨痕”,“淡”是诗人淡泊名利的志向吐露;心中梅“只留清气满乾坤”,是追求胸怀“清气”的境界。赏梅由形入神,剖析由物到人,吟咏之际,高洁清傲,淡香弥久,于有限中寓无限,超然物外。

(二)识背景,明其志

人禀七情,因物兴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大序》),诗抒情。诗人所处时代不同、创作心境不一,所含情志(或理想、襟抱)也各不相同。要了解诗人创作的因素,如时代特点、地域特色和个人风格等,关注诗人生活的宏观背景和微观琐事,通过对比、推测与想象,更加细腻地接近诗人的心理,体悟志向。

一方面,同中有异。同是咏梅,“气”度不一,有王安石《梅花》、卢梅坡《雪梅》和王冕《墨梅》。同一梅花,却因人、因时、因境不同而情感有别。前两者写梅“香气”。王安石咏梅,梅代表着不惧强权的形象,于逆境绽放,这是改革者的“香气”;卢梅坡咏梅,梅雪互衬,色香互补,这是智者的“香气”。后一者写梅“清气”。王冕咏梅,梅格即人格,墨梅淡痕,人格高洁,浸润着隐逸画家的“清气”。不同的生活遭遇、不一样的性格与心境造就了各具风韵的“梅”,写出了不同的情感与志趣。

一方面,异中有同。以岁寒三友之一松为例,历来是文人歌咏对象,不惧凝寒,被视为气节的象征。虽然不同人们心中的青松有着不同的身份与价值,但都赞叹其凝寒品质。如刘桢《赠从弟》,以松柏为榜样,时刻保持“端正”姿态与不屈“本性”,建安风骨“苍凉”。再如徐再思《殿前欢·观音山眠松》:“老苍龙,避乖高卧此山中。岁寒心不肯为梁栋,翠蜿蜒俯仰相从。”眠松是隐士的化身,“高卧”状隐逸风度,“岁寒心”喻不屈的操守。又如陈毅《青松》,“青松挺且直”,青松历经洗礼更显挺拔与高洁,是革命精神的展现。三者穿越时空,为松凝寒不屈的品质所折服。教学可开展“探究‘青松精神”的综合性学习,学生通过收集相关资料、阅读和分析、交流与总结,体会历代文人心中的凝寒不屈的“青松”精神,得到文化熏陶与审美教育。

(三)晓情趣,品其韵

“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刘勰《文心雕龙》)构思“见人之未见,发人之未发”,有时巧用修辞增韵味,有时妙用意象添韵致,以“陌生化”手法呈现审美,抒情悄无痕迹,意境浑然天成。在教学中以多样化的诵读为主,适当品析手法,激发兴趣,以熟读想象澄清意象,体悟领会诗歌内涵,体味浸入审美体验。

巧用修辞增添韵味。诗人在诗歌中常运用修辞来增强诗歌形象的表现力,韵味十足。教学可以此为切入点,体会诗人构思的奇妙。如贺知章《咏柳》设譬有趣,连喻修辞,“碧玉”喻柳色、“丝绦”喻柳姿、“剪刀”喻春风,独具匠心,趣味成诗,形象生动;可适当地进行拓展与积累,对其他诗歌中的比喻类进行总结。还可拓展同一主题的古诗,教师收集有关春天主题的古诗,以一篇带多篇,开阔视野,增加积累,提高鉴赏能力。

妙用意象融合成就韵致。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创作将情感融入到意象中,含情达韵,灵通曼妙。教学中,可以通过渗透意境创设的教学方式,以图画再现、音乐渲染、想象创作情形等方式加强情境体验。还可以引用扩补法,学生补充缺省的意象及言外之意或意外之象,相互交流,升华感悟,增强“品韻”效果。如林逋《山园小梅》,释“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寒梅、池水、月色、清风、薄雾、花香等景物,配以幽扬的琴曲,学生想象自己身处其中,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蒙太奇感知,山园景色尽收眼底,寒梅形象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恍然间领悟:梅我一体,梅就是我,我就是梅。一样韵致,吟咏王冕《墨梅》、郑燮《竹石》和于谦《石灰吟》,咏的不仅仅是物,更是物我合一的自己。诗的情趣与意象猝然相遇,在文字中表达,契合无间,浑然天成,诗意万端。

参考文献

[1]徐有富.诗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平仁.古诗理论与小学古诗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3]姚春杰.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4]王崧舟.人与梅花一样清:《墨梅》教学设计[J].小学教学(语文版),2020(Z1).

[5]林燕萍.巧嵌诗文 丰厚积累:以《咏柳》为例谈古诗教学[J].小学语文教学,2017(35).

项目: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20年度国家级大创项目“部编本小学语文古诗题材研究”(编号:202010604012,指导老师:王波平))。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咏物诗教学实施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咏物诗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咏物诗
浅谈气象咏物诗萌发
从咏物诗看李商隐的悲情
从咏物诗看李商隐的悲情
“翻转课堂”在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基于能力递进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人教育中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