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是生命有机体:TIF域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2021-11-05黄华一窦尔翔

关键词:生命体信息流效用

黄华一 窦尔翔

一、引言

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既是经济发展的方向,也是经济发展的过程。在经济发展要素短期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适时的政策激励,以充分调动经济要素的活力,最大程度地发挥经济要素的效能,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政策激励的基础是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准确认识和清晰判定,这是关系到所制定的经济发展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前提。

当前,国内外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国民经济生产部门、生产技术类型、人口增长模式、剩余劳动力转移程度、竞争优势的来源等标准来进行的①王琨、闫伟:《从贫困到富裕的跨越——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的研究进展》,《当代经济管理》2017年第12期。。虽然划分的标准不同,但都可以归结为基于结构的视角展开的研究①范保群、许庆瑞:《试论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的结构变革标准》,《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如李斯特(List)从不同发展阶段国民经济生产部门的结构变化视角,将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原始未开化阶段、畜牧业阶段、农业阶段、农工业阶段、农工商业阶段等五个阶段②List F.,“The National System of Political Economy,”The Two Narratives of Political Economy,Longmans,Green,and Co.2011,p.177.。而罗斯托(Rostow)则从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结构视角出发,将经济发展划分为传统社会阶段、起飞前准备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六个阶段③Rostow,W.W.,“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pp.8-13.。波特(Poter)依据“钻石因素”将经济发展划分为生产要素导向阶段、投资导向阶段、创新导向阶段和富裕导向阶段等四个阶段,其本质也是依据要素结构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④Porter,M.E.,“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New York:The Free Press,1998,p.23.。国内学者周学针对罗斯托理论的缺陷,运用宏观边际分析方法完善了主导产业和非主导产业的判别标准,将经济发展划分为低收入阶段、温饱阶段、小康阶段、富裕阶段和高富裕阶段五个阶段⑤周学:《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的最新进展及其启示》,《经济学动态》1994年第5期。。蔡昉以人口转变理论为依据,将经济划分为马尔萨斯贫困陷阱、格尔茨内卷化、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刘易斯转折点、索洛新古典增长五个阶段⑥蔡昉:《二元经济作为一个发展阶段的形成过程》,《经济研究》2015年第7期。。在代表性的划分方法中,罗雪尔(Roscher)将经济发展比拟成生物成长,需要经历幼年、青年、成年和衰老四个阶段,并把这四个时期背后的支配因素确定为外部自然、劳动和资本,根据三大要素的要素结构,将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低级文化阶段、劳动主导阶段和资本主导阶段⑦罗雪尔:《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9页。。

这些代表性的经济阶段划分理论是对经济发展的俯瞰式的阶段划分。现有的典型的划分结果都是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出发,观察了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经济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过程,是粗线条的、地标性的划分,注重对经济发展结果的表达。这些研究为我们从整体上认识经济发展规律、了解经济发展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也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现有的划分宏观有余而微观不足,遗漏了经济发展史的某些片段⑧王琨、闫伟:《从贫困到富裕的跨越——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的研究进展》,《当代经济管理》2017年第12期。。经济发展是连续的而不是离散的。经济学家虽然从宏观的视角展示了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但是经济发展的阶段并不是阶梯式呈现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最终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的过程⑨李月、邓露:《有效经济增长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再判断——从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谈起》,《南开经济研究》2011年第2期。,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之间,存在着连续性,而转型过程是发展问题的本质[10]Fei&Ranis,“Growth and Development from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vol.59(3),1999,pp.853-878.。因此,经济发展阶段的研究,既要地标性勾勒经济发展的阶段,更要着力刻画经济发展的转型过程,并从中获取实现经济阶段跃升的外部力量来源,以此来认识不同条件下的经济发展规律并规划经济发展路径。二是注重结果的表达而忽视了对要素及要素结构变化的研究。经济发展的不同结果,是要素按照一定的连续函数的模型所得到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参与经济发展的要素以及要素结构的变化,要素之间的关联机制不同,经济发展的函数形式也就不同,进而导致结果不同,即形成经济学家所得出的不同发展结果。因此,对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同一个阶段内发展方向的研究,要关注要素的迭代变化以及要素之间关联机制的调整。在研究过程中,从经济发展阶段研究的适用性角度出发,根据要素结构的变化,我们可以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能够充分调动要素积极性的经济政策,引致经济发展拐点的出现,实现经济由低向高发展。三是经济发展阶段依然存在多头研究而无法统一。虽然这些划分方法为研究经济发展阶段问题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但作为指导一国经济发展、选定适宜的经济治理策略时,却因为路径不统一而显得困难重重①陈刚、金通:《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理论研究述评》,《北方经贸》2005年第4期。,不能解决中国经济在中高收入阶段所面临的诸多问题②黄泰岩:《在发展实践中推进经济理论创新》,《经济研究》2017年第1期。。这一方面是基于经济发展的复杂性,无法从一个侧面完整展示令人信服的划分方法,另一方面也是研究的策略存在欠缺。经济发展如同罗雪尔所阐释的一样,是类似于生物进化的过程,经济发展的复杂性与生命体成长的复杂性相类似,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因素的调整会引起要素整体结构的变化,进而会引起不同的发展结果。因此,可以将经济发展从生命体进化的视角来观察和研究,以期更好、更准确地揭示经济发展的过程。

本文的研究就是基于经济发展是连续函数的前提下,进一步发展罗雪尔关于经济发展如同生物进化的观点,从经济是生命有机体的视角搭建TIF域模型,构建经济发展过程函数,刻画经济发展的实现过程,为不同情况下经济政策的制定及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提供理论支撑。

二、经济是由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构成的生命有机体

(一)系统是构成生命体的要素集

自然界的物体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生命的物体,如山石河川;另一类是有生命的物体,主要分为植物和动物两种,统称为生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植物由细胞组成的不同组织构成,而动物则由细胞形成组织以后构成不同的器官,并在同类功能的器官进一步构成系统的基础上,形成了生命体。因此,系统是构成生命体的不同要素集。

根据科学研究,高等动物的生命系统由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等八大系统构成。其中,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转运、消化食物,摄取、吸收营养,排泄废物,这些功能的实现为生命体供给了营养,是生命体存活的基础。呼吸系统保障了氧气的供应,与消化系统一样完成了生命体所需养分的摄取。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调节生命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生殖,是维持生命体内在平衡的稳定器。泌尿系统实现对生命体代谢过程中形成的对生存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排泄,确保了生命体的健康。运动系统则发挥着运动、支持和保护的功能,其中运动是主要功能,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生命体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实现动作平滑、准确到位。而神经系统通过对生命体内生理功能进行调节,实现了机体各功能的协同,确保了大脑指令的准确传输。生殖系统完成生命体的再生,发挥着繁衍后代的功能。循环系统是分布于生命体全身各部位的封闭管道系统,发挥着运输职能,实现营养的运输和传递。

从八大系统实现的功能来看,可以进一步概括为三大类综合系统:第一大类是提供能量的能量系统,包含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这些系统不仅从外摄取能量和氧气,并且将能量运送到生命体的各个部位,保障能量需求及机能实现。第二大类以神经系统为主,与其他系统的类似职能一道构成总的神经系统,这个系统通过加工和传递指令,既实现了生命体内在机能的协调,同时也保障了生命体外在行为的准确。第三大类是生命体的内生系统,包括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和泌尿系统,从不同的层面负责生命体内在生理机能以及外在机能的实现。在生命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三大系统按照各自成长路线在完成自身成长的同时,逐步与另外两个系统由浅入深进行关联,相互作用,确保了机体的协调、健康和功能实现。

(二)经济也是生命有机体

与生物的构成相似,经济也是由具有特定职能的相关要素组成的系统构成的生命体。在经济生命体内,同样存在着“能量系统”、“神经系统”和“内生系统”。其中,“能量系统”是由金融等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风险防控措施以及财富管理的机构构成。与生物体的能量系统相类似,经济中的“能量系统”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促进市场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企业创新①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65—105页。,实现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成长;另一方面,为经济提供了稀释风险渠道,通过风险对冲、风险转移产品的应用,将可能为经济带来致命影响的风险稀释、摊薄,进而转化为可以承担的风险,推动经济增长。

而信息技术构成了经济的“神经系统”。信息技术始于电报这种通信技术的产生,并逐渐进化出电子计算机、晶体管、集成电路,乃至如今的5G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信息技术加速了经济生活中信息的传递速度,提高了经济体的运行效率,实现了经济机体中各个机能的协调。犹如动物生命体中神经系统使得生命体的各个部位按照大脑的指令实现了步调统一一样,信息技术使得原有的经济构成组织互联互通,实现了“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统一指挥下的协调统一。

与生命体中除了能量系统、神经系统还存在内生系统一样,经济中除了以金融为代表的“能量系统”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神经系统”外,还存在另一类部门,即由产业部门构成的产业系统。不同的产业部门犹如生命体中的不同组织,共同构成了经济中的产业系统。产业系统的发展需要能量系统的支撑,也需要信息技术来实现互联互通,但同时,产业系统的发展为“能量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三大类机构共同构成了经济生命有机体。在经济生命有机体内,三大系统相互支撑、相互交织,共同发展。与动物生命体的三大系统不同的是,动物生命体的成长是由机体的外部形象反映和展示的,如动物由小到大的成长、由胚胎到出生再到成年,是形体特征的变化来表达生命体的成长。人们无法从生命体的外部形象变化直接观察到生命体内三大综合系统的成长以及协调状况。而经济生命有机体恰恰相反,其成长是由三大系统的成长来表达的,人们虽然无法如同观察动物生命体一样直观观察到经济成长过程,但三大系统的成长壮大,内在反映了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成长状况。这是经济生命有机体与生物体的区别,也是经济研究所必须遵循的视角,经济生命有机体的健康状况,有赖于对这三大系统的研究和观察,而对三大系统的研究也就成为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们将经济概括为生命有机体,不仅仅是因为分离出来的三个系统具备了生物体中三个综合系统的功能,更重要的是,经济生命体的成长与生物体的成长相似,都经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年轻到衰老的过程。经济生命体中的构成组织,犹如生物体的组织一样,存在着迭代进化,存在着新的组织产生、老的组织死亡的过程。犹如当前我们在讨论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与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近乎一致时,我们所依据的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当年经济原型在当前的重现,1929—1933年的产业、金融、信息无法在当前社会经济中完全复制,但是三个系统作用于经济的路径并没有变化,只不过时过境迁,原来的经济组织形式已经进化到了现在的经济组织而已,犹如一个婴幼儿成长为了一个中年人一样。

为了进一步的分析,我们把信息、产业和金融所集合的相关要素统称为“流”,并根据其对经济的职能定位,定义为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三大“流”构成了经济这个生命有机体的“系统”,其中信息技术(Technology of Information)②本文将“信息技术”翻译为Technology of Information,而不是通常的Information Technology,主要是突出技术在信息资源中的作用。我们认为信息是离散的、静态的,能够让信息成为连续的、动态的生产力的基础是技术。、产业(Industry)和金融(Finance)所对应的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分别用T、I、F三个字母表示。生物的系统构成了生命体,经济的“流”构成了经济整体,我们将信息流T、物质流I、能量流F构成的生命体称之为经济生命有机体。

三、TIF域模型的构建

既然经济生命有机体是由信息流T、物质流I和能量流F共同构成的,那么三大“流”也就构成经济发展的要素,三大“流”之间的结构关系,也就成为影响经济生命有机体成长的关键要素,同时也制约着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成长,因此就可以利用信息流T、物质流I和能量流F以及三者之间的结构关系,来刻画经济发展的阶段。为体现三大“流”在经济发展过程的相互作用以及结构变化对经济生命有机体的影响,我们构建了TIF域分析模型。TIF是由生命有机体中信息流T、物质流I和能量流F的三个字母所构成,“域”是指由这三个“流”所构成的空间。TIF域能够直观反映和有效刻画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信息流T、物质流I和能量流F的结构状况,反映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适时调整经济政策,实现政策对信息流T、物质流I和能量流F的激励,达到资源整合,促进经济拐点的出现,提供了分析工具和研究视角。

(一)前提假设

在构建TIF域之前,我们首先根据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对经济生命有机体成长的作用机制以及作用过程提出如下前提假定:

假设一:经济生命有机体是不断成长的,其成长目标是实现效用最大化。假设效用最大化以点状形式存在,经济生命有机体成长的过程就是向着效用最大化方向进化的过程。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作为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构成部分,也是不断成长的,其成长的方向也是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效用最大化方向。

假设二: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存在成长的起点,其成长表现为其效用的不断扩大。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效用是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效用的有机组合。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成长的过程,也是生命有机体效用增进的过程。在成长的起点,三大“流”的效用为0。

假设三: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成长到一定程度,开始两两交互融合,交互融合程度受限于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自身的成长程度,自身成长程度越低,则与对方交互的程度越低。交互融合体现为双方的能量互补,对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的进一步成长发挥了提振作用。同时假设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的成长并非同步。

(二)TIF域模型的基本框架

1.TIF域的起点

根据前提假设,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成长方向为效用最大化点,而且三大“流”的效用增进目标也是经济生命有机体效用最大化的方向。如果用面来反映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的效用增进空间,则TIF域可以表达为一个由三个面相互交叉形成的三维四面的棱锥体,如图1所示。其中,U点是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效用最大化点,也是三个面的交叉点。构成TIF域的三个“流”T、I、F分别居于三棱锥底面三条边某一点处,假设位于中点,该点也是T、I、F成长的起点。T、I、F的成长表现为三者围绕各自的起点,在所在的棱锥侧面内占据的面积的扩大。图1反映的是TIF域t0期状态。

图1

2.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的成长

从t0期后开始,T、I、F开始逐步成长,并在各自的成长区域内逐步由一个点成长为一个面,如图2所示。其成长所形成的面积,反映了三“流”对经济生命有机体成长的效用。以ST、SI、SF分别表示T、I、F在各自的域内所形成的面积,ST、SI、SF越大,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对生命有机体的成长贡献越大。

图2

3.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在TIF域内的交互

更进一步,随着T、I、F在各自的成长区域内的成长,所形成的面增大,也即ST、SI、SF不断增大,即出现面与面的交叉,我们将这种交叉称为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的交互。由于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的交互,不仅反映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自身的成长,同时,也会因为两两之间的相互提振,而呈现赋能效应,并通过相互赋能,两两均呈现快速成长,即面积越来越大。以T和I的交互为例,假设此时,F依然在自己的区域内成长,尚未与T和I形成交互,则T和I这种交互一定出现在ST、SI均较大时。我们定义交互深度为两个要素成长所形成的面相交所形成的棱的长度,在T和I这种交互中,棱lTI越长,则交互融合越多,交互深度越大,如图3所示。其他两两之间的交互以此类推,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交互深度用两个成长区域所交合的棱长lTF表示,相应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的交互深度用两个成长区域所交互的棱长lFI表示。

图3

随着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各自发展,两两交互成为可能,三个要素全部实现交互的情况如图4所示。其中,以黑色实线勾勒出的区域面积表示物质流I的成长状况,用SI表示,以短线段勒出的区域面积表示能量流F的成长状况,用SF表示,以点状虚线勾勒出的区域面积表示信息流T的成长状况,用ST表示。

图4

4.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及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效用

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作为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构成部分,其效用是促进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成长,即经济生命有机体效用的增大。用UT、UI、UF表示 T、I、F 的效用,g表示 T、I、F 的效用函数,随着 T、I、F发展所形成的区域面积增大,UT、UI、UF增大,即:

而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成长是以其效用表达的,效用越大,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成长越充分,否则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成长越不充分。假设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效用为U,其大小为T、I、F在其成长区域内形成的面在底面的垂直投影所占据的空间,投影所占据的面积越大,反映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成长越充分。当到达效用最大化时,底面被投影占满,此时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也达到效用最大化。以δ表示ST、SI、SF在底面的投影率,则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效用U可以表示为:

其中,G为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效用函数。在t0期,T、I、F位于其起点,以点状存在,未在其成长区域形成面积,因此服务经济有机体的效用为0,而此时,也未在底面形成投射阴影,因此,经济生命体的总效用也是0,即t0期为经济生命有机体及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成长的起点。从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效用函数来看,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效用大小不仅取决于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的成长情况,同时受制于投影率的大小。而投影率的大小受到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最大效用制约,最大效用越大,即效用最大化点U距离底面越远,则投影率越小,相反,最大效用越小,则投影率越大。

5.交互深度与效用的关系

根据前提假设,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在其成长区域所形成的面会形成交互,这种交互所形成的交叉线称为交互深度,交互过程具有能量互补功效,交互的加深会进一步增大两个面的面积,提高了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促进经济生命有机体成长的效用。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相互之间的赋能程度由交互的棱长lTI、lTF、lFI反映,假设赋能强度函数一致,用函数f表示,则赋能程度均是交互棱长的函数,因此,(1)、(2)、(3)可以进一步表达为:

即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对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效用取决于两两之间的交互对效用的提振。由于赋能效应的存在,ST、SI、SF受到了lTI、lTF、lFI的牵引,同时也受其自我发展程度的限制,因此,ST、SI、SF是赋能程度lTI、lTF、lFI的函数,用函数ψ表示。

因此,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对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效用可以进一步简化为:

其中,Φ为效用函数。即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对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效用由两两交互深度来反映和计量。

同时,由于受到交互深度的约束,ST、SI、SF只能在棱锥的侧面区域增长,由于是正三棱锥,因此,三棱锥的侧面面积的最大值相等,即 max(ST)=max(SI)=max(SF),也即 max(UT)=max(UI)=max(UF)。即当经济生命有机体达到效用最大化时,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的效用也达到最大并且相等。同时,受制于侧面三角形区域可填充的区域越来越小,ST、SI、SF增长的边际量也相应下降,也即三个“流”的边际效应递减,符合经济学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总之,TIF域是由构成经济生命有机体的信息流T、物质流I和能量流F所搭建的三棱锥以及其所占据的“域”来表达,展示了三个“流”作用于经济生命有机体成长的路径及结构关系。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效用反映了其成长状况,效用越大,则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成长越充分,否则越不充分。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效用是由信息流T、物质流I和能量流F的效用间接构成,而信息流T、物质流I、能量流F的效用贡献可以由物质流I、能量流F和信息流T在各自的成长区域所形成面的面积表示,面积越大,则效用越大。信息流T、物质流I和能量流F在各自区域延展的同时,会形成两两之间的交互,交互所形成的棱长,反映了二者之间的交互深度。交互深度具有赋能效应,两两交互的棱越长,赋能效应越强。

四、TIF域框架下的经济发展函数

如前所述,经济发展过程是连续的,是不同的要素所形成的要素结构连续作用下的结果。研究和考察经济发展阶段,虽然轮廓性的、粗线条的勾勒能够为经济发展指明方向,但经济发展的过程,尤其是转型过程需要根据要素结构的变化来刻画,通过对要素结构的变化以及要素的作用效果差异的研究,及时进行评估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激励要素效用的持续增长,实现经济发展上升拐点的出现。

根据TIF域模型,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效用由信息流T、物质流I和能量流F在各自成长区间所形成的区域在底面的投影来反映。具体如图5所示,ΔABC表示TIF域所构成的三棱锥的底面,点T、I、F是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的原点。点PT、PI、PF分别表示T、I、F各自成长的最高点在底面的投影点,Aa表示F与T交互深度的投影,Bb表示F与I交互深度的投影,Cc表示T与I交互深度的投影。由A、F、B、b、PF、a所围成的多边形是能量流成长的区域在底面的投影区,相同的,由A、T、C、c、PT、a所围成的多边形是信息流成长的区域在底面的投影区,由B、I、C、c、PI、B、b所围成的多边形是物质流成长的区域在底面的投影区。三个投影区有机构成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效用。a、b、c的位置因交互程度而变化,假如F与I没有实现交互,则b点退回到B。因此,Aa、Bb、Cc的长度,反映了在投影率作用下的F与T、F与I、T与I的交互深度。

图5

根据(4)式,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效用可以表示为T、I、F在各自成长区域内所形成的面积与投影率乘积的函数,并根据(8)、(9)、(10)式,ST、SI、SF是交互深度的函数,则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效用可以进一步表示为:

根据前提假设,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最大效用是存在而且既定的,那么其值是确定的,则从顶点形成的投影率是既定的。因此,δ是个常量,则(14)式可以表达为:

上式即为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效用函数。经济有机体的发展过程就是通过该效用函数所反映的。在连续函数的前提下,利用政策激励,实现效用增长拐点的出现。从效用函数来看,效用U受到信息流T、物质流I和能量流F的交互深度lTI、lTF、lFI在底面的投影长度影响,及受到Aa、Bb、Cc的长度的影响。因为交互深度大小不仅对信息流T、物质流I和能量流F的成长具有提振作用,同时也限制着三个“流”的成长,如果其中一个交互深度没有上升,必然会限制其他两个交互深度的上升。因此,本质上而言,是受到三者之间的结构的限制。

通过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效用函数,可以得到如下几个结论:

第一,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成长过程是由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的交互深度决定的,交互深度越大,则经济生命有机体效用越大,否则,就限制了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效用增长,也同样限制了经济增长。由于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成长是连续函数,现有的经济阶段的散点划分,并不能有效刻画经济生命有机体效用增长的过程。而通过经济生命有机体效用函数,可以刻画随着交互深度的变化过程,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效用变化路径,并从这种变化路径中,认识经济发展规律,寻求效用函数的改变策略,为经济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第二,经济发展的策略就是不断寻找要素交互中的障碍,并把这种障碍剔除的过程。既然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的交互深度是经济生命有机体效用函数的解释变量,则促进经济发展的策略就是推进交互深度的上升。但在实际生活中,总是存在各种制约因素,影响了要素的交互深度,进而影响了经济的增长空间。经济阶段的研究,就是要在刻画经济生命有机体成长的过程中,查证制约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交互的因素,并不断采取措施弱化乃至剔除这种制约因素。其中,虽然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存在交互机会,但因为环境条件、激励机制的不到位,而影响了交互深度,同时包括体制机制的“栅栏”效应,隔离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的交互机会,或者是三“流”中部分构成部分的交互,而这种交互会在一定程度上增益原有的交互深度。阻隔性的交互机制,限制了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的交互深度。而这种交互障碍的破除,就是政策作用经济增长的机理所在。

第三,要关注要素交互深度的结构。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成长,并不仅仅是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增长对经济有机体信用的贡献,同时还要受到三“流”结构的影响,这种结构性的问题,会对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如金融的脱实向虚,就是能量流借助自身的成长,或者能量流与信息流的交互,实现了独自循环和不断扩张,而弱化了与物质流的交互所带来的资金空转的现象。这种金融的过度体外循环、自我成长,远离了相互之间的适宜结构,就会对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成长带来伤害。2008年始于“次贷”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交互深度结构不合理造成的严重后果。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1.经济发展过程是连续的而不是离散的。研究经济发展阶段,就是要刻画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要素作用路径,并通过政策的外力,实现要素的协同共振,促进经济增长的拐点出现。

2.经济是生命有机体。犹如生物体中的八大系统可以从功能视角划分为能量系统、精神系统和内生系统一样,经济也是由金融等为经济提供能量的机构构成经济的能量流,由信息科技部门构成的为经济提供信息传输、实现经济有机体互联互通的信息流,以及由经济体中的产业部门构成的物质流。经济的成长过程,就是三大“流”协同作用的结果。同时,经济发展过程也是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迭代更新的过程,三大“流”不仅实现了经济体的有机循环,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成长,经济增长具备了生命体成长的属性。

3.TIF域是将经济生命有机体中的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按照生命体的理念进行搭建形成的相互关联的三维四面立体框架。在TIF域内,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由t0期的一个点成长为一个面,三个面在底面的投影,成为经济生命有机体效用的解释变量。随着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的成长,两两之间开始逐步交互形成交互深度,交互深度同时具备赋能效应和限制机制,解释了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的成长,并进而解释了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效用。

4.经济发展阶段的研究,就是要在刻画经济生命有机体成长的过程中,对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的自身成长及结构进行协同性考量。不同的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成长结果,以及三者之间的协同程度,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该结果研究的目的,就是要破解影响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交互的因素,为经济生命有机体的健康成长配套政策能量,提振经济增长效能。

(二)政策建议

1.高质量发展过程就是经济生命有机体中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深度交互、协同共进的过程。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基础。如何认识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及如何准确评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TIF域开启了新的认识视角和治理机制。经济是生命有机体,经济就是在不懈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实现TIF域底面留白空间越来越少、经济发展效用越来越大的过程。根据TIF域模型,经济发展效用的增进有赖于形成经济生命有机体的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协同性的上升。而三大“流”协同性的上升直观表现为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交互深度的扩大。因此,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不是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中一个或者两个的独唱,而是三者的合唱,更重要的是手拉手、肩并肩的合唱。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就是要不断破除制约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交互的栅栏,不断深化三者深度融合的过程。

2.从经济是生命有机体的角度去认识系统观念。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中共中央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五大原则,其中包括要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强调的就是经济生命有机体整体的协调性,也即经济生命有机体组成部分之间、各组成部分内部,要按照经济生命有机体成长的约束去构建,这是中央对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策略所做出的方向性的规划,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当前,要从TIF域的视角,规划好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的协同成长以及深度交互,按照经济生命有机体的成长函数,科学布局、协同推进,防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再积累。

3.从TIF域视角准确理解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内涵。2019年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要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这是总书记从全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视角,对产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怎样认识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TIF域给出了直观的解读,即所谓产业链高级化表现为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的成长面积在底面的投影区域越来越大,经济有机体的效用越来越高。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是经济生命有机体的组成部分,其内部犹如生物体中系统包含不同的器官一样,也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这些组织的成长,最终表现为三大“流”的成长。因此,产业基础高级化的过程,就是三大“流”自身成长的过程,表现为其在各自的成长空间内所占据的面积的扩大过程。而产业链现代化有赖于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的交互深度的加强。三大“流”交互的过程,就是各自所拥有的先进生产力融合的过程,如物质流拥有了信息流的支撑,表现为产品现代化水平越高,而能量流拥抱了信息流,改变了原有的金融形态以及金融发展模式一样,三大“流”交互深度的加强,带来了产业的现代化进而形成了现代化的产业链。根据TIF域模型,三大“流”自身的成长有赖于三大“流”的交互,而三大“流”的交互为三大“流”的更快成长提供了条件。因此,产业链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是产业进化的基本路径,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产业链高级化有赖于产业链现代化的支撑,而产业基础高级化是产业链现代化的前提。

猜你喜欢

生命体信息流效用
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低效用地潜力分析
基于信息流的作战体系网络效能仿真与优化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基于信息流的RBC系统外部通信网络故障分析
高等院校对我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发展的效用研究
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信息流评价模型
奇异的生命体
更 进 一 步
基于任务空间的体系作战信息流图构建方法
生命科学(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