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学生心坎里去
——如何让插班生融入新集体

2021-11-05崔笑玲

赢未来 2021年1期
关键词:小华老家同桌

崔笑玲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高沙小学,广东中山528414

四年级开学第一天,我们班接收了一个新转学来的男孩子小华。跟他家长简单聊了两句,知道他是从老家的农村小学转来的,在老家算是一位留守儿童。我带他到班上,介绍给同学们认识,告诉同学们以后要多关心这位新同学。也许是小华觉得这里的环境很陌生,还不习惯新学校、新班级的规章制度,开学第一周每天都跟同学闹矛盾、打架,每天都被班干部投诉违反纪律,上课不听讲,作业也不做。到了第五天就开始旷课了。他回家吵着爸爸要送他回老家读书。显然他不喜欢这里,对同学、对老师有对抗情绪,不能融入新的班集体。遇到这样的学生,我们该怎样帮助他呢?

1 走近学生,用“心”去筹划

卢梭曾说过:“你必须好好地了解你的学生之后,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

小华以前是留守儿童,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在偏僻的山间小路追着父母的孩子,围在火炉旁张大双眼想读书的孩子……我的心不禁颤抖起来,我决定要帮助小华……

沟通是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我马上去小华家家访。与小华的爸爸详谈了一个多小时,了解了小华以前在老家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原来他父母为了生活,生下小华后夫妻两人就来到中山打工,小华从几个月大的婴儿开始就在老家由奶奶带,奶奶十分宠他,什么事都顺着他,上小学后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都不好。小华父母工作的原因平时很少回老家,他对父母也十分陌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顽皮,奶奶也无法管束了。在老家读小学的三年中经常逃学,导致基础知识很差。父母把他转学到这里读书,就是为了驯服这匹不羁的“野马”。了解清楚情况后,准备离开时我温和地对小华说:“小华,你只是暂时不习惯这里,只要你回学校上课,老师相信你很快就会喜欢上这个地方,试试看好不好?”他低头不语。

接下来的一周,我细心观察小华的言行习惯,发现他情绪发生变化很快,行为动作有时难以自控,易怒、急躁、果敢,结合与他爸爸的交流,我想这孩子属于心理学中“胆汁质”类型的性格特征。对于“胆汁质”的学生不要轻易激怒他们,要耐心启发和帮助他们自我控制情绪。我思考了几天,一个较详细的转化计划逐渐成型,我得好好帮助小华融入新集体,爱上学习。

2 走进学生,用“心”去聆听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要和善地,愉快地教育儿童。以便在没有殴打,没有哭泣,没有暴力,没有厌恶的气氛中,在和蔼可亲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我每天都会找机会和他闲聊几句,有时下课,我会走到他座位旁问他:“上课的内容能听懂吗?有什么不明白的?”他如果告诉我不明白的地方我就给他再讲一遍。同时我安排了一个乐于助人,成绩又好的男生做他的同桌,当他的小老师,在学习上帮助他。课余时间,我会经常鼓励他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过了一个月左右,他跟我的距离渐渐拉近了,不再跟我有抵触情绪。与同桌及座位周边的几个同学也玩熟了,不再随便旷课了。有时课间还主动跟我说几句话,聊多了我得知他很爱体育运动,特别爱打篮球,不经意间也跟他聊起以前他在老家的学习情况,摸清他在学习上的“缺陷”,语文基础知识比较差,做作业、写作文错别字特别多,一篇作文一般写100 字左右;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差;英语是空白。

经过第一阶段对小华的观察了解,沟通交流,建档制定具体的措施和目标后,找准切入点——利用他喜欢打篮球的特长。我邀请他加入班级的篮球队,每天放学后可以和同学打篮球。我交给篮球队长一个任务:让小华同学爱上班级篮球队。我要求班上的篮球队员放学打篮球前要完成其中一科作业才能去打球,三科轮着做,所以他们一般会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其中一科的作业,放学后就可以马上去打球了。篮球队长叫上小华也跟着篮球队员们一起利用课余时间做作业。

找到帮助他进步的钥匙后,我特意安排语数英三位“小老师”课间辅导他的作业。小华在老家没学过英语,上课听不懂,更别说自己独立完成英语作业了。我让英语“小老师”课间带几个同学有意无意地跟他讲简单的英语对话。就这样他从篮球训练开始,逐渐融入班级同学中,跟同学打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我常常小声地在他耳边提醒:“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他总会低着点头:“嗯。”在三位“小老师”的帮助下,小华的学习慢慢跟上来了,有时不懂的还主动去问他的“小老师”,课间有时还听到他和附近同学聊天时开心的笑声。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这是为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的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动,那么,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得要有方法。只有当学生的心扉敞开了,信任老师,老师才可以很准确地知道学生的真实情感、动机、意愿等。耐心倾听、不厌其烦、巧用帮扶、有的放矢,使我走进了小华的内心世界,我正一步一步慢慢实现帮助他赶队的计划。

我再次去家访,了解小华这段时间在家里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并跟家长商量如何督促和辅导小华的作业,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我告诉他爸爸要提高小华的学习成绩得从改变坏习惯开始,教给他一些应对的方式方法。小华英语零基础,为了帮助他更好地学习英语基础知识,除了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外,我希望家长在家里也要配合辅导,才能让他更快地跟上队伍。小华爸爸决定先请一个补习社的老师每天晚上一对一教他英语,把以前落下的知识慢慢补回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小华爸爸每周保持跟我联系,汇报小华在家里的学习表现,家校合作,双管齐下。

3 谅解感化,“心”跟“心”触碰

经过第二阶段对小华的诱导、帮扶后,他在纪律和学习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我想应该离成功不远了,但实际上小华还是一块没有雕琢打磨好的璞玉。

有一次,小华拿了同桌订书刊送的玩具。同桌发现了问他要回,可他不还,还躲到厕所里去了。我找到了他,发现他一手里握着那件玩具,另一只手扯着衣角,脸色苍白,十分紧张。我把他拉到一边心平气和地问他:“为什么借了同学的玩具用完后不还?是不是你很喜欢那个玩具?想多玩一会儿?”他瞪大眼睛望着我点了点头。脸色明显好转了一些。我继续说:“那这样吧,你先把那玩具还给同学,我告诉你爸爸带你去文具店买一个一模一样的,好吗?”他如释重负地吁了口气,说:“好。”我带他进了教室对大家说:“小华同学觉得这个玩具挺特别的,挺喜欢这个玩具,只是想多玩一会儿再还给同桌,大家不要怪他。他是新来的同学,大家多点关心他,帮助他。”同学们也就不再说什么了,他的同桌马上接着说:“既然你好喜欢,那我就借给你多玩一天吧。”小华高高兴兴地回到座位上,并把玩具还给同桌,说:“对不起,玩具还给你,今晚我叫爸爸带我去买一个。”当学生犯错,孤立无援的时候,我及时地伸出援手,保全了他的颜面,也给了他下台的阶梯。相信那一刻的感动他会铭记于心的,对于其他同学来说,也上了宽容待人的生动一课。我回到办公室后马上打电话给小华爸爸,告诉他事情经过,并建议他放学后带小华去买那一个玩具。小华爸爸一口答应,并告诉我,他儿子从小到现在也没几件玩具,刚好趁这次机会增进一下父子情。

傍晚放学后,我又再次到他家家访,并送给小华两个小玩具。经过这件事后小华更信任我了。学生是在错误中接受教训而逐渐成长起来的,从学生的心理感受出发,体谅学生的“难言之隐”,学生就会更乐意接受老师的教导。两个多月后我再问他:“你现在喜欢这间学校吗?还想不想回老家读书?”他摇头说:“不回老家了,我喜欢上这里了。”“喜欢这里的同学、老师吗?”他使劲点头。爱的语言是儿童的“心灵鸡汤”。老师对学生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真正从心底关心尊重他们,这种关爱能产生莫大的感化力量,这种感化甚至会让他终生难忘。自此以后,小华上课专心,认真做作业,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学习成绩不断进步。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走进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而今,我让小华当上班级的卫生委员,望着他勤奋学习的身影,有时我会想:在小华犯错这件事上,如果我换了一种对待方法,当时对他直言批评,把他当小偷处理,结果绝对不可能这样圆满,甚至会适得其反。如果我把他当作“另类”,打入“另册”……孩子是善良的,孩子更是无辜的,从开始他转到我班上的时候,我丝毫也没把他当作包袱。我只是想,假如他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样呢?当他犯错的时候,我只是想,假如他是我的亲戚,我会怎么样呢?我们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然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深入地理解学生,最终帮助他走上健康向上的学习正轨。就像医生一样:得知病因就能对症下药。

4 结语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当一个“另类学生”出现在你班上,当一个“外地学生”出现在你的视野里,让我们再想一想陶行知先生的话吧!

猜你喜欢

小华老家同桌
遇见小华妈妈
最美是老家
我的新同桌
换同桌
乡下老家
乡下老家
偶像与起床
羡慕我同桌
老家
想吃滴答果的慢吞吞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