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引导“灰色学生”

2021-11-05李瑞芳

赢未来 2021年1期
关键词:灰色后进生班级

李瑞芳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福建厦门361000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绿叶。学生也会因性别、性格、气质、兴趣、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而显出不同的个性。在一个班级中,有思维敏捷、勤奋上进的好学生,也有惹是生非、懒惰顽劣的后进生,介于二者之间的学生,是一群默默无闻、优势不明也无劣迹的群体,约占班级人数的五分之二或更多一些,这些学生往往成为被教师遗忘的角落,美国教育学家称其为“灰色的学生”,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中等生”。

在职业教育学校,“中等生”群体的“灰色”状态尤为突出。职业教育领域的学生多半来自普通中学的所谓“落榜生”,这使得他们在进入职业中学以前就已经背上了“差生”的黑锅。进入职业中学以后,文化课学业压力相对减少,大多数学生处于由“普高”向“职高”的转型阶段——原先的学习方法不再适应,也没有突出的技艺特长博人关注,一度处于困惑难解的状态。因此与普高学生相比,职业学校“灰色学生”表现出更多的迷茫性和不确定。

职业学校里“灰色学生”群体虽然常常被忽略,但他们在班级集体中却有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由于“人多势众”,“灰色学生”群体的学习成绩与品行等级往往决定了整个班级集体的学习风气与品性水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能否做好“灰色学生”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1 正面感召,正确引导“灰色学生”的从众心理

“灰色学生”群体的从众心理较为明显:既容易受正面激励的感召,也容易为负面诱惑所制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在职业教学管理中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一方面,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时,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大多数人都有从众心理,是因为对事物的看法没有自己坚持的标准,而在日常学习与交往过程中,哪些是需要“从众”、哪些“不从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引导学生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遇事和看待问题,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从而使判断正确,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另一方面,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要发扬从众心理的正效应,为其树立学习和效仿的“对象”。

我曾经请一位曾经在全国职教系统厨艺大赛中获得金奖,且被某大型酒店录用的毕业学长前来我带领的烹饪班“现身说法”,宣讲他的学习经历和感受心得,学生的触动很大。在这样一位从他们中间走出来的“成功者”的正面感召下,班级读书学技能的氛围有了明显提升。

2 重视需求,积极调动“灰色学生”的潜能潜质

“灰色学生”并非没有色彩与光亮。他们之所以显示出“灰色”,主要是教师较多地关注了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后进生的教育,忽视了对“中间地带”的关注。长期被忽视被遗忘的窘境使得他们格外敏感,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班主任要重视学生的这些需要与渴望,注意调动他们的潜能潜质。

一方面,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意识到“灰色学生”的心理需求,看似不经意的给予一个表扬,甚至是课下交流时一句鼓励的语言、一个赞许的微笑,甚至一句问候的话语,都可能对他们的心灵产生巨大的影响,促使他们发挥出超乎想象的潜能。

例如小李曾是我们班的一个“灰色”学生。二年级一开学,为了激发他学习的进取心,我特意安排他做面点课的课代表,并告诉他,这是一门新的学科,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作为课代表,你的成绩应该争取名列前茅,只要你努力一定会取得好成绩,老师对你充满信心。老师的信任是促使他前进的无穷动力。小李听了很激动,之后他一直很认真的学习面点操作技术,常常在课下也琢磨操作环节和技巧。由于他的勤奋用心,面点技能一直遥遥领先,被老师选中参加技能大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极大地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也带动了一大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见,抓住学生的点滴进步,信任、支持、赞扬,就等于把一缕智慧的阳光洒在学生心中

3 开展活动,为“灰色学生”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

在工作中,教师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把学生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面对“灰色学生”,老师首先要充分了解、支持、信任,从情感上去帮助,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向“灰色学生”倾斜。比如,在班里组织互帮互学小组,以鼓励他们的自信自立;根据他们不同的个性特点,建立健全各种活动小组、兴趣小组,让他们充分发挥和展示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各显其能,有表现自己的舞台和天地,使他们感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从而发挥他们的潜能潜质。

例如在笔者所带的班级,我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组织了十几个兴趣社团小组,如话剧社、朗诵社、美工社等,在每个月举行一次“社团大比拼”中,“灰色学生”显示出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也使“灰色学生”显示出自己的个性和亮丽的色彩,极大的鼓舞他们的自信心。

4 “主体”倾料,激发提高“灰色学生”学习热情

所谓“主体”倾斜,就是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着眼点放在“灰色学生”身上,力求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与他们的接受能力相适应。实践证明,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如果偏向先进生,则“灰色学生”不能适应,后进生更感茫然;如果偏向后进生,则“灰色学生”感到“吃不饱”,先进生觉得乏味。因此班主任在选择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时,应向“灰色学生”这一“主体”倾斜,把教育、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定在“灰色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优先启发,优先讲授,优先辅导,优先激励,并针对他们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实际,考虑到每一个教育、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有利于“灰色学生”的接受,从而减缓他们接受知识的坡度,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既定的教育、教学目标。这样,既有利于面向学生的大多数,又可以使“两头”缩短适应性上的差距,通过班主任老师事后的个别辅导、因材施教来弥补他们在大课堂中的不足,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灰色学生”,是后进生的预备队,是先进生的后备军,在他们身上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经常互相斗争,不断向两极分化。这些‘灰色学生’很本分地做着学生的本职工作,但他们缺少独立的见解和正确的自我评价,一味地随大众、随大流,因而从长远的角度看,这一类学生反而才是“最不让人放心”的学生。在现行应试教育体制下,“灰色学生”群体长期得不到教育管理主体的关注和肯定,这是现行教育体制的一个疏漏。如何给予“灰色学生”们起码的关注与激励,如何点亮教育管理领域的“灰色地带”,无疑是当下教育工作者们思考与践行的当务之急。为此,认真研究中等生的心理状态及其发展规律,积极做好强化教育工作,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当前不可忽视的一个新课题。

猜你喜欢

灰色后进生班级
班级“四小怪”
浅灰色的小猪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灰色时代
她、它的灰色时髦观
不称心的新班级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