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循序渐进练耳的妙处

2021-11-03张志飞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42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

张志飞

摘  要: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小学音乐教学中应该充分发展学生的听觉表象,让练耳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逐步养成用听觉识别音高,辨析节奏,感受和声、理解音乐作品的重要能力。循序渐进带领学生练耳更有助于解决合唱教学难题,促进音乐欣赏教学,并为歌表演提供灵感。

关键词:听觉训练;二声部合唱;音乐欣赏;歌表演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课程改革给小学音乐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音乐教育确实有了不小的飞跃,它正发散着本来就具有的综合、全面、生活化的艺术教育魅力。但我们也应理性的看到目前音乐教学中的弊端:教师把过多的精力投放到情境创设、急不可待的创编活动和热闹的乐器伴奏上。看似异彩纷呈的课堂,学生却听的兴致索然,这些课堂没有留给学生聆听音乐的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就没有了自己的思维,只是跟着凑热闹,也就不会去考虑作品的内涵,由于小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他们也不会主动的去聆听音乐,这就需要音乐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我们既然对学生进行音乐素质教育,就理应充分发展学生的听觉表象,让听觉训练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听觉训练在音乐专业里简称练耳,它是训练学生通过听觉来识别音高,辨析节奏,感受和声、理解音乐作品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我体会到循序渐进的练耳至少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一、听觉训练有助解决二声部合唱难题

合唱是适合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術表现形式,对表演者在音色、音准、口型等方面都要求严格,需要做到高度的统一。尤其是对音准的要求,甚至影响着合唱的整体水平。在小学生合唱过程中,音准一直是普遍存在的硬伤,如何加强学生音准培养,提高合唱水平,成为摆在小学音乐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其主要表现在:第一声部旋律顺应音乐线条的发展,唱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容易掌握。而第二声部旋律一般是第一声部旋律的配套音程,唱起来别扭,学生单唱可以,但合唱起来稳定感太差。这实际上体现出了学生听觉能力的缺乏,多加强简单的音程听辨训练就尤其重要了。

如:我们训练学生听唱音程“1/3”,先唱准 “1”,再唱准“3”,然后让学生听“1”和“3”两个音在琴上同时发出的声音,看学生能否听辨出“1”和“3”的和谐与差异,再用类似的方法练习 “2/4”、“3/5”等音程,随着练习的深入逐渐加入四度、五度音程的训练,最后连成一条简单的合唱谱来唱。实践证明,平时多进行这样的练习对二声部的合唱教学是大有裨益的。多形式音阶、音程训练是巩固音准的重要手段。每节音乐课都要进行音阶训练,一开始进行完全音阶训练,以半音递增或递减,上行下行,反复训练,再到3度5度简单音程训练,让学生在脑中形成音高的概念。如:在讲解三年级上册《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这首合唱歌曲时,从歌曲中找出相应的音程,如“6和4”“3和1”“5和1”“4和2”等,把学生分成两组先聆听后分别模唱,再合唱,并及时调整两个声部的音准与平衡,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听觉训练促进音乐欣赏教学

音乐欣赏主要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培养音乐鉴赏与评价的能力,并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那么,要让学生在欣赏中受到音乐激情的感染,领略优秀作品的创作精髓,会听就是前提条件。我们需要学生用听觉来感受音乐的旋律特点、速度力度、情感风味及乐器的音色、表现力等。特别是高年级的欣赏教学,甚至要求学生分析作品结构。让他们初懂“二段体”、“三段式”、“再现”等音乐作品结构形式。基于此,在音乐教学中最中心的环节莫过于聆听,初听、复听、细听、精听,只有通过不断地聆听,才能真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丰富审美经验。听是一切音乐活动赖以生存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聆听时是否关注音乐本身,如使用了哪些乐器演奏、节奏、旋律、速度、情绪等等。让学生全身心投入音乐,正如科普兰所说:“全部投入音乐意味着要扩大自己的趣味,只喜欢传统类型的音乐是不够的。趣味像灵敏度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是天生的,但这两者都可以通过明智的练习得到发展。这就是说对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新的.和旧的、保守的和现代的音乐都要听。这意味着尽可能不带偏见地聆听。”音乐聆听范围的扩大,学生才能获得美的音乐享受,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如欣赏法国作曲家比才的管弦乐曲《卡门序曲》,学生在分析结构的过程中,没能把握住音乐的变化手法,只简略地把它划分为一个三段体结构,体现了学生听记片段能力的不足。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对歌曲中重复乐句,反复片段的适时提醒与听唱训练,对欣赏如《卡门序曲》这样较为复杂的乐曲是大有帮助的。歌曲的教学是音乐课的基本内容,而歌曲中隐藏的重复乐句及其多,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认真听辨。久而久之,学生们感受乐句乐段的悟性会有明显提高。

三、听觉训练为歌表演提供灵感

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律动和歌表演是一项重要内容,但由于低年级学生在音乐知识与技能方面处于萌芽阶段,聆听音乐与理解音乐的能力极其有限,在歌表演的活动当中,相当一部分同学,依赖于老师的示范,这就违背了倡导自主创编的原则。

创编动作的灵感从何而来呢?主要是通过听觉从音乐中得来。一是歌词大意,二是音乐的情绪、速度。因为低年级学生掌握的词句很有限,所以训练听歌词主要采取读、听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为了让他们更加乐于接受,有时还应将歌词故事化地讲一遍,辅助学生的记忆。把握好这些前提后,我们就应适当开展断点抓句听觉训练,由聆听一句歌词到聆听一段歌词,循序渐进,学生听到歌词后反应出动作的速度定会有所提高。至于情绪与速度,低年级教材安排得较为简单,以欢快活泼或抒情优美为主,引导学生做出相应的表情与动作不是一件难事。

小学生听觉训练要淡化音乐专业练耳思想,潜移默化地训练,并尽量消化在平时的教学中。拜厄曾说过:会听是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基本条件。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听对于学习音乐的重要性,而听觉训练将造福学生们一生的音乐生活。

参考文献:

[1]《音乐欣赏教学中听觉的培养与训练》(天天文库)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
汉族传统民间歌曲创作的美学特征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初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探析
儿童启蒙教育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
浅谈大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运用多种途径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研究
钢琴教学中有效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