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1-11-03黄璐

装备维修技术 2021年38期
关键词:抗疫精神政治

摘 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毒广泛肆虐之后,全国各个省市地区从事教育事业人员,特别是各大高校从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教育工作者立足时势,尝试将新时期抗疫精神元素加入思政教育课堂中,以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疫情防治控制工作为客观教学素材,将理论教学与防疫故事相结合,以讲故事的创新形式阐述理论,让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创新式的进展突破。伟大抗疫精神中所蕴含的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教育价值,体现在人民与疫情搏斗中感人肺腑的新闻报道和真人真事里,是培养高校学生群体忧国忧民的赤胆情怀、激发他们民族自豪感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二者创新式结合,促进提升高校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水平,即鼓励高校大学生从榜样中汲取力量,在抗击疫情故事中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光辉;鼓励高校学生承担法定义务,遵守社会准则,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关键词:抗疫精神;思想教育

时间定格到2020年这一与众不同的年份,新冠肺炎疫情以湖北省为圆心向整个国家范围中大肆流行,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传播速度最快、传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危机。在这一场披荆斩棘的全民战疫的搏斗中,无数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不惧险情,完美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抗疫精神。在最近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一讲话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关键指示,那就是高等院校必须利用党和人民政府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的凯旋胜利这一关键时机,有效进行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部署,目的是促使思想教育能够快捷与时势变化相联系。总而言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有效加入当代伟大抗疫精神,不断创新高校思政课堂内容形式,是众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与抗击疫情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合理性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紧密结合社会的热点,在社会热点的关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再阐述”的过程中,发掘社会热点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资源,从而将生动的社会热点、社会实践转化为对大学生展开生动的国情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这场疫情的波及面之广是史所未见的,每一个中国人都被卷入到了病毒感染的巨大风险之中,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是旁观者,而是与疫情展开战斗的战“疫”者,不论是在抗疫战争前线与死神作斗争抢救病患的医务人员,还是与疫情作斗争的生产、物流、治安、联防联控的各个领域,包括每一个顾全大局,自觉居家隔离的普通民众,都以自己的方式投入到了这场看不见硝烟的疫情战斗中,我们既是“剧中人”,也都是“剧作者”,有了共同的抗“疫”故事的托举,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接地气,入人心的切口,由此思想政治教育在抗“疫”故事的“再阐述”中获得其扎实宽厚的生长根基。我们每个人都是与疫情展开斗争的当事人,是这一历史事件的见证者,也是这段历史的叙述者。每天我们都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看到、听到、感受到各种与疫情作斗争的故事,我们都是故事中的主人翁,所有人都在以不同的抗“疫”故事共同描绘着抗“疫”精神的同心圆,这为我们讲述抗“疫”故事提供了大致相似的时代大场景,也提供了共通的理解背景,由此使得我们更容易对发生在眼前的或者其他地方的抗“疫”故事生发出情感的共鸣,我们都在这场抗击疫情的大场景中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力量,感受到了迎战疫情的奉献牺牲精神,感受到了众志成城的团结力量,感受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感受到了全人类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同时,也会进一步感受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员干部的先锋骨干作用、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勢、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等等,它使得我们对上述议题的理解不再停留于思辨性层面,或是抽象理解层面,而是在真真切切的感受中、甚至是切切实实的躬身参与中进一步理解了这些过去停留在政治理论的教科书或者媒体舆论宣传中的抽象理论,这一过程仿佛种子遇到了土地生根发言,枝繁叶茂,给我们展现了生机勃勃的生命画面,我们在对这生命画面的感受、欣赏中感受到了种子的力量,这要比单纯去讲述种子的力量,种子的伟大效果要好得多。外在的讲述只是提供了一种信息,但是这种信息必须与讲述对象的认知图式相契合才能同频共振,才能引起对象的情感共鸣和认知认同。

二、探讨在大学生思政课堂加入伟大抗疫时代精神的实践思路

何者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和中心课程,是革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创新突破式发展的枢纽课程。高校可以从把抗疫精神元素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向思考这一问题。一是思想政治教师作为课堂的重要主体,是具体课堂的组织者和开展者,他们自己应重视对当代抗疫精神丰富内涵的学术研究。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当代精神元素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另外他们应该以身作则,才能起到更好的榜样作用和增强课堂内容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二是在具体课程开展中,教师应收集和讲述疫情抗击中的感人故事并以作为课堂案例加入课程教学中,只有这样高校学生才能彻底理解和感受抗疫精神的伟大精神力量,从而产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并树立正确三观。三是高校中设立抗疫精神专题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或选修课程等各种不同形式课程,为不同专业学生选择学习的多重选项也是值得推荐的实践路径。四是我们可以考虑在教材编写方面中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材体系编写中充分运用抗疫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高校可以组织开展编写简易读本等教辅材料工作,将伟大抗疫实践作为珍贵的教材素材,包括先进榜样和英雄人物等一系列感人故事,全面展现中华儿女当代优秀精神风貌。五是我们在专业学科的核心课程设置中同样可以考虑融入抗击疫情的故事元素。专业课程的教育,既有教授专业知识的含义,也包括育人任务。因此专业课程教师可考虑本专业课程内容的特点,将抗疫精神巧妙融入专业学科的教学中,让学生在钻研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的培植洗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围绕精进学业、提升思想境界,主动创新适合新形势下的教育手段。比如,在社会工作课程中我们可以讲述社区工作者在疫情时期社区封闭管理背景下如何配合基层政府及居委会开展社区服务工作。

结束语

在全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争中,无数中华儿女用感人至深的抗击疫情故事谱写了伟大历史壮歌,浇筑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内涵丰富的伟大抗疫精神。在全国各大高等院校中,教师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学习抗击疫情伟大时代精神内容相结合,实现培养当代大学生深刻爱国主义情感、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和求真务实的科学品格的这样的教学目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始终以德树人的培育主旨,培植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一代接棒人。传统教育手段有其特有的优势,也有其在现实抗疫条件下的劣势,积极主动创新教育手段,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关键。抗疫期间,大学生无法自由出行,正是积累知识,沉淀思想的难得机遇。

参考文献

[1]姜维佳;户振亚.用抗疫精神观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五个维度[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3-28

[2]李鹍鹏.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路径[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3-26

[3]张杰.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原则与路径[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03-20

[4]王露.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维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1-01-25

[5]张万秋.抗疫精神的文化基因及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1-28

[6]向涵.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11-06

[7]张孟杰.“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路径[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0-10-20

作者简介:

黄璐;助教;江西上饶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抗疫精神政治
“画”说抗疫
团结抗疫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办公室政治
抗疫中的“中国制造”
抗疫作品展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拿出精神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