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视域下的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1-11-02王茂俊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黄山乌鸦文本

王茂俊

语文是人文学科的代表,也是感情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门学科,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变化,重视学生感情态度上的变化,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做好准备。在教学开始的时候,教师要用最快的速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教师所营造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着急眼于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设置故事悬念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对阅读任务设置一种悬念,根据教学的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关注课文中的故事发展方向和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根据这个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向学生展示乌鸦喝水的图片,并问学生“通过图片的观察,你们知道乌鸦应该怎么才能够喝到瓶子里的水?”这个时候,学生就会陷入思考,并七嘴八舌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文章。随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随时将问题抛出,问学生“乌鸦现在喝到水了吗?”学生一直带着疑问去阅读文章、学习文章,在得到答案之后学生便会对文章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和了解。由于小学生好奇心都比较强烈,因此这样的疑问有助于学生用强烈的探知欲望学习文章,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究。

二、挖掘文本内涵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思考和讨论。探究性的阅读教学,可以从文本的思想内容、写作手法等角度入手研究,也可以咬文嚼字,从字里行间对文本进行研究。

例如,在《黄山奇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文中的重点内容,给学生播放一段黄山的风景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的内容总结一下所看到的景色,并带着一定的问题去探究黄山的风景内容。教师可以问学生“文中黄山风景区的石头有怎样的变化,奇在哪里?”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文章,通过阅读、比较和讨论,体会文章用词的优美,挖掘文本的内涵。在教学中,教师扮演着指导者与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对话情境与轻松愉快的对话氛围,在對话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及健康的人格,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丰富阅读素养

教师应该不断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不断拓展阅读的空间和时间。在阅读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进行延伸,找寻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课外读物或者资料,丰富教学的内容。

例如,在《普罗米修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完教学内容之后,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古希腊神话的内容,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又如,在《精卫填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搜寻一些与《精卫填海》相关的内容进行延伸,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教师采用这样的课外阅读延伸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鉴于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大对读写结合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和谐自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黄山乌鸦文本
黄山日落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黄山冬之恋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小乌鸦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