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歌哟哦下资江

2021-11-02赵大明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8期
关键词:江口水河木船

赵大明

双清区渡头桥镇姚喆村,是由过去的江口村和光辉村两个村合并而成的。当年,我上山下乡的地方就在现在的江口村。

那时,江口村叫江口大队,属邵东县鸡笼公社管辖,全大队基本上紧靠在邵水河边。

因为紧靠在邵水河边,所以,人们日常生活与邵水河的联系格外密切。

那时,生产队运送公粮、肥料以及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均是利用木板船从邵水去资江,然后到邵阳城。

邵水逆流九十里,到我们江口大队这个地方,大概已经流至四十五里的样子。于是,我们去邵阳城就是顺流而下。

记得那年五月,生产队要把草料送到邵阳市下河线的肉联厂冷库,队长要我和船工姚满叔等五位同志负责运送。

于是,我们这些出差的,鸡叫三遍的时候便从家里出发了。大家各自沿着高低不平的田间泥巴路,走向停靠在河边的木船。

草料是头天晚上就装好船的,我们上船后只需对木船稍做检查就可以开船了。我们这艘木板船是专门用作运输的。因此,它的船体相比其他船只要大很多,载重量也大很多。

这艘木船是改造过的机帆船,并且是用柴油作燃料发动的。它既不需要用竹竿撑船运动,又不需要用木桨划船。

我们这趟行船,一则走的是顺水,二则开的是机帆船。因此,只需一位师傅把稳舵就可以了。于是,行船走水这项工作当然就归船工姚满叔掌管了,我们只管坐在船头欣赏两岸迷人的风景。

原来心想:这次出差会十分枯燥,五个大老爷们儿没有相投的爱好,一路上只会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相互傻笑。可没想到,船离了码头没几分钟,姚满叔就在船尾,一边用手扶着舵,一边唱起了山歌。

别看姚满叔长得五大三粗,嗓音还真是不错,高音与何继光有得一拼。

姚满叔坐在船尾悠悠扬扬地唱着:

乡里妹子进城来,

乡里妹子莫穿鞋,

何不嫁到我城里去,

上穿旗袍下穿鞋。

城里的伢子莫笑我,

我打赤脚好得多。

上山挑得百斤担,

下田捡得水田螺。

一曲唱完,咳嗽几声,接着又来:

春季里,放风筝,

风筝像蝴蝶飞上天,飞下来,

飞上天,飞下来,

那个放下,那个放下,

我放风筝去散心呀哎嗨哎嗨哟。

金打铁,银打铁,

打把铁钳送姐姐。

姐姐留我歇,我不歇,

我要回家学打铁。

木船因为有柴油发动,加上顺流而下,不知不觉就到了黄家坝。

那时,邵水河上筑有好几座水坝,从邵东县城出来有檀山铺、封江渡、飞仓坝、黄家坝、云水铺、向家滩。

木船过坝是要等候的。

水坝的管理者,要把水坝的池里放满水,让木船驶入,等进池的木船都到位后,开闸放水,让船只与池外河流平行。这样,过坝后的船只又可以继续航行。

我们的船只过了黄家坝,很快就剑指渡头桥了。

那时的渡头桥是区公所所在地,是一個比较繁华的集镇。供销社、粮站和农业银行代办站都坐落在这里。同时,还有为数不多的过境客车也在这里上下旅客。

我们因为要赶时间,所以就没有在渡头桥停靠。我们的船只就好像老农民催促耕牛犁田一样,把邵水往两边分开,一路白浪翻滚,汹涌澎湃。木船上的姚满叔兴致不减,丝毫不觉得疲倦,继续引吭高歌:

高山大岭一树槐,

槐树底下搭戏台,

早来三天有戏看,

迟来三天看戏台。

正月是新年,

坐在灶面前。

公公来扒火,

手捏两块钱。

……

姚满叔一路山歌丢出木船,飞向两岸,引得两岸男女老少驻足张望。

船在水上走,歌在天上飞。

不知不觉,我们的船只越过了云水铺、向家滩,穿过了青龙桥,驶过了高庙潭,圆满地停靠在了邵阳市肉联厂冷库边的河运码头。

于是,这充满诗情画意的邵水飞舟就圆满结束了。

难忘的邵水河一日游也永存在我人生的记忆里!

猜你喜欢

江口水河木船
鹿寨江口宝塔与柳宗元诗
我爱家乡的宜水河
鉴水河之歌
我的水河
“江口沉银”的时代价值探析
我的洣水河
《小木船》后传
泉州湾洛阳江口2种红树林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比较
江苏太仓元代古木船
木船友情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