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皮移植技术与传统方法治疗烧伤后大面积瘢痕的疗效对比

2021-11-02何冬梅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0期
关键词:躯干大面积纱布

何冬梅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四川 绵阳 621000)

瘢痕通常在烧伤、烫伤后出现。在发生烧伤后,患者的皮肤表面易出现大面积的瘢痕,这不仅影响其外形的美观,还会影响其心理健康[1]。目前,临床上主要以整形外科手术为主治疗烧伤后大面积瘢痕。研究发现,采用传统的反复切取后躯干瘢痕皮修复技术治疗烧伤后大面积瘢痕虽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皮坏死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可加重其病情[2]。本文主要是对比用复合皮移植技术与反复切取后躯干瘢痕皮修复技术治疗烧伤后大面积瘢痕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期间绵阳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100 例烧伤后大面积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采用三度四分法对其烧伤深度进行评估的结果为深Ⅱ度或深Ⅲ度烧伤。2)患者无药物依赖。3)患者或其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为:1)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2)合并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3)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及血管疾病的患者。其脱落与剔除标准为:1)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2)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合并有皮肤肿瘤疾病。将这100 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 例患者的年龄为27 ~49 岁,平均年龄(38.12±1.32)岁;其中,有男25 例、女25 例;其中,致伤原因为化学烧伤、火焰烧伤、热液烫伤、电烧伤患者的例数分别为10 例、15 例、20 例、5 例;其中,有35 例烧伤程度为深Ⅱ度的患者,有15 例烧伤程度为深Ⅲ度的患者。对照组50 例患者的年龄为27 ~50 岁,平均年龄(38.66±1.58)岁;其中,有男22 例、女28 例;其中,致伤原因为化学烧伤、火焰烧伤、热液烫伤、电烧伤患者的例数分别为11 例、14 例、20 例、5 例;其中,有36 例烧伤程度为深Ⅱ度的患者,有14 例烧伤程度为深Ⅲ度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反复切取后躯干瘢痕皮修复技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为: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根据其瘢痕所在的部位调整其体位。对关节挛缩处的瘢痕进行扩大切除,彻底松解挛缩。对创面进行反复的冲洗,并进行电凝止血。切取自体刃厚头皮,将其制备成大小约为0.5 cm×0.5 cm的邮票皮。在头部的供皮区覆盖凡士林纱布,并用无菌纱布进行加压包扎。依据瘢痕松解后形成的皮肤创面的大小,在其后躯干取大张的瘢痕皮,并对瘢痕皮进行拉网或打洞,然后将邮票皮回植至后躯干的供皮区。在该部位覆盖凡士林纱布,并进行加压包扎。密切观察瘢痕松解后形成的创面有无出血及挛缩的情况发生。在明确该部位无出血及挛缩后,将大张的瘢痕皮覆盖在该部位,并对边缘进行修剪,使之与创面的形状、大小相符。采用间断缝合的方式固定好瘢痕皮,在该部位覆盖凡士林纱布,并进行包扎固定。

采用复合皮移植技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为: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根据其瘢痕所在的部位调整其体位。在创面处做一个切口,切开至深筋膜层,对创面进行止血。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后,用浸润生理盐水的纱布对创面进行湿敷。用生理盐水对异体脱细胞真皮进行3次清洗后,将其网眼拉开。将制备好的真皮按乳头层朝上的方向移植在创面处,用可吸收线或皮肤吻合器将其与创面的边缘进行缝合固定,使其与创面紧密贴合。将超薄自体刃厚皮平铺在异体脱细胞真皮上,用网眼纱将其固定好,再覆盖一层湿纱布,然后用松散的纱布条进行包扎,以免皮片移动。必要时可使用石膏托对植皮区域进行固定。术后,每隔2 d 为两组患者更换1 次敷料。术后2 周,指导患者进行适度的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血清相关的指标、治疗后不同时间创面周围组织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及创面的愈合情况(包括创面愈合的时间及创面血运恢复正常的时间)。分别抽取两组患者3 mL 的静脉血(在晨起空腹的状态下抽取)。将血液标本在常温下静置30 min 后,用离心机进行10 min 的离心处理(转速为3000 转/min),获取上清液。将上清液置入-80℃的冰箱内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及补体调控蛋白(CD46)的水平。治疗后14 d、21 d、28 d,分别对两组患者创面周围组织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3]。患者创面周围组织红肿的症状十分严重,则计-1 分。患者创面周围组织红肿的症状明显减轻,则计0 分。患者创面周围组织红肿的症状消退,则计1 分。患者创面周围组织未出现红肿,则计2 分。患者的积分越高,提示其创面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越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对比

经治疗,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Ang Ⅱ及CD46 的水平均较低,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对比(pg/mL ,± s)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对比(pg/mL ,± s)

组别 Ang Ⅱ CD46观察组(n=50) 6.25±1.45 5.52±1.01对照组(n=50) 9.52±1.78 10.25±2.45 t 值 10.071 12.621 P 值 <0.05 <0.05

2.2 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创面周围组织炎症反应严重程度的对比

治疗后14 d、21 d、28 d,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创面周围组织炎症反应程度的积分均较高,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创面周围组织炎症反应程度积分的对比(分,± s)

表2 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创面周围组织炎症反应程度积分的对比(分,± s)

组别 治疗后14 d 治疗后21 d 治疗后28 d观察组(n=50) 1.03±0.21 1.78±0.25 1.98±0.21对照组(n=50) 0.58±0.02 1.21±0.01 1.47±1.02 t 值 15.084 16.109 3.463 P 值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的对比

经治疗,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的时间及创面血运恢复正常的时间均较短,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的对比(d,± s)

表3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的对比(d,± s)

组别 创面愈合的时间 创面血运恢复正常的时间观察组(n=50) 13.25±2.25 15.22±1.01对照组(n=50) 18.52±2.98 23.52±2.14 t 值 9.980 24.802 P 值 <0.05 <0.05

3 讨论

瘢痕主要是由严重的外伤及烧伤所致。发生烧伤的患者在创面愈合后,易出现一系列的皮肤组织病理和形态改变,影响其皮肤的美观。烧伤后大面积瘢痕患者瘢痕处的皮肤与正常的皮肤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伴有色沉、皮肤表面粗糙皱缩等现象,严重影响其日常的生活和社交[4]。

目前,临床上治疗烧伤后大面积瘢痕的方法较多,如药物保守疗法、激光疗法及手术疗法等。采用传统的反复切取后躯干瘢痕皮修复技术治疗该病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但由于部分患者无健康的备用皮肤,易导致瘢痕修复不及时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其治疗的效果[5]。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采用复合皮移植技术治疗烧伤后大面积瘢痕,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其原因为:脱细胞真皮基质中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可诱导上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有利于成纤维细胞的增生,从而可促进创面的愈合。同时,复合皮的耐磨性和耐压性较强,并具有对抗皮肤挛缩的作用。

CD46 是一种补体调节蛋白,可抑制补体的激活,参与T 细胞的活化及人体的先天性免疫。有研究表明,CD46 可对T 细胞的免疫应答进行调控,并可通过CD46 分子对移植免疫应答进行有效的调控[6]。Ang Ⅱ是一种活性激素,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Ang Ⅱ可促进血管的收缩,诱导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Ang Ⅱ还可促进血管和创面的修复、血管的收缩,并可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促进细胞的增殖。另外,有研究发现,复合皮中含有的ADM 的免疫活性极低,不易诱发排斥反应及炎症反应,可缩短患者创面愈合的时间,促进其创面皮肤血运的恢复[7]。

通过进行本次研究可知,与采用反复切取后躯干瘢痕皮修复技术治疗烧伤后大面积瘢痕的效果相比,采用复合皮移植技术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可促进其创面的早期愈合,减轻其创面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

猜你喜欢

躯干大面积纱布
树与人
生孩子,为什么要塞纱布?
防水的纱布
PDCA循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悬浮床使用中的应用
是雾,不是纱布
皮肤扩张预制皮在躯体大面积瘢痕治疗中的应用
角度法评价躯干冠状面失平衡
正常成人躯干皮肤温度觉阈值测定
扩张器在治疗烧伤后大面积疤痕性秃发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