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脊柱疼痛患者进行重力肌群训练指导的效果观察

2021-11-02白华东孙六军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0期
关键词:肌群重力康复训练

白华东,孙六军

(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重庆 402289)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骨骼,在人体的负重、运动、减震等多个方面均起到关键作用[1]。有研究指出,脊柱的稳定与否可对人体的多项功能产生直接的影响[2]。脊柱疼痛是骨科的常见病。罹患此病会对患者的脊柱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3-4]。重力肌群是脊柱外平衡支持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临床上可通过训练重力肌群来提高患者脊柱的稳定性[5]。本文主要是探究对脊柱疼痛患者进行重力肌群训练指导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 年4 月至2020 年8 月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接诊的66 例脊柱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脊柱疼痛的诊断标准[6];存在沟通障碍、认知功能异常。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其他脊柱疾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患者中男、女的例数分别为17 例、16 例;其年龄为26 ~73 岁,平均年龄(49.38±6.52) 岁。研究组患者中男、女的例数分别为18例、15 例;其年龄为27 ~74 岁,平均年龄(49.52±6.69)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研究对象均知情且同意参与本研究。

1.2 方法

对常规组33 例患者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指导,包括指导其进行脊柱牵引训练、平衡训练、呼吸训练等,训练的时间控制在8 周至12 周。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33 例患者进行重力肌群训练指导。具体方法如下:1)站立位训练。让患者以站立位进行15 s 的腰椎屈伸、腰椎旋转及腰椎侧屈训练,然后让其先以站立位进行45 s 的腓肠肌伸展、呼吸肌收缩及腘绳肌伸展训练,再以站立位进行8 次腰大肌伸展训练及10 次股四头肌伸展训练。2)坐位训练。让患者以坐位进行15 s 的髋关节外旋、髋关节伸展训练。3)俯卧位训练。让患者以俯卧位进行飞燕式背伸肌群训练,单次收缩肌群的时间为30 s。4)仰卧位训练。让患者以仰卧位进行8 次拱桥训练、8 次骨盆带肌群收缩训练、10 次抬腿深层腹肌收缩训练及10 次仰头表层腹肌收缩训练。每日清晨及下午各训练1 次,连续训练8 周至12 周。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前、进行康复训练6 周后及进行康复训练12 周后其脊柱疼痛的情况。采用现时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分级法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脊柱疼痛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患者的PPI 分级越高,表示其疼痛感越强烈。其VAS 评分越高,表示其疼痛感越强烈。2)观察两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前、进行康复训练6 周后及进行康复训练12 周后其脊柱功能的变化情况。以最大枕墙距(让患者取站姿,臀部和足跟紧贴于墙面。此时,其头部与墙面的距离即为枕墙距,一般为0 ~5 cm)、指地距(让患者取站姿,弓腰使脊柱与大腿呈90°角,膝关节和手指伸直,两臂自然下垂。此时,其手指尖至地面的距离为指地距,一般为0 ~20 cm)和Schober 试验距(让患者取站姿,以其背部正中线髂嵴水平处为0 点,在0 点下方5 cm、上方10 cm 处分别做标记。让患者深弯腰,此时其上述2 处标记点之间的距离即为Schober 试验距,通常≥19 cm)为评估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4.0 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进行康复训练前后两组患者脊柱疼痛症状的变化情况

进行康复训练前,两组患者的PPI 分级及VAS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康复训练6 周后及进行康复训练12 周后,研究组患者的PPI 分级及VAS 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进行康复训练前后两组患者脊柱疼痛症状的变化情况(± s)

表1 进行康复训练前后两组患者脊柱疼痛症状的变化情况(± s)

组别 PPI 分级(级) VAS 评分(分)进行康复训练前 进行康复训练6 周后 进行康复训练12 周后 进行康复训练前 进行康复训练6 周后 进行康复训练12 周后研究组(n=33) 3.76±0.49 2.12±0.37 1.06±0.29 5.78±1.05 4.15±0.83 2.09±0.66常规组(n=33) 3.78±0.51 2.82±0.46 1.74±0.33 5.76±1.06 4.99±0.92 3.14±0.78 t 值 0.162 6.812 8.892 0.077 3.894 5.903 P 值 0.871 <0.001 <0.001 0.939 <0.001 <0.001

2.2 进行康复训练前后两组患者脊柱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

进行康复训练前,两组患者的枕墙距、指地距及Schober 试验距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康复训练6 周后及进行康复训练12 周后,研究组患者的枕墙距和指地距均小于常规组患者,其Schober 试验距均大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进行康复训练前后两组患者脊柱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cm,± s)

表2 进行康复训练前后两组患者脊柱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cm,± s)

枕墙距 指地距 Schober 试验距进行康复训练前进行康复训练12 周后研究组(n=33)9.53±1.85 5.75±1.21 4.78±0.83 31.18±4.98 24.38±4.10 18.26±3.29 12.65±3.29 16.86±4.32 20.69±5.20常规组(n=33)9.57±1.81 6.79±1.32 5.84±1.15 31.24±4.91 26.64±4.43 23.42±3.85 12.72±3.24 14.65±3.96 17.31±4.54 t 值 0.089 3.336 4.294 0.049 2.151 5.853 0.087 2.166 2.813 P 值 0.930 0.001 0.000 0.961 0.035 0.000 0.931 0.034 0.007组别 进行康复训练6 周后进行康复训练12 周后进行康复训练前进行康复训练6 周后进行康复训练12 周后进行康复训练前进行康复训练6 周后

3 讨论

重力肌群训练主要包括站立位训练、坐位训练、俯卧位训练和仰卧位训练[7]。有研究指出,指导患者进行重力肌群训练可提高其重力肌群的耐力,改善其重力肌群短缩的情况[8]。黄凌云等[9]的研究表明,对脊柱疼痛患者进行重力肌群训练指导可有效地缓解其疼痛症状,提高其脊柱的稳定性。维持人体姿势是人体重力肌群最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通过训练重力肌群能够促进患者弯曲变形的脊柱恢复正常[10]。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进行康复训练6 周后及进行康复训练12 周后,研究组患者的PPI 分级及VAS 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指导脊柱疼痛患者进行重力肌群训练能够缓解其脊柱疼痛症状。进行康复训练6 周后及进行康复训练12 周后,研究组患者的枕墙距和指地距均小于常规组患者,其Schober 试验距均大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指导脊柱疼痛患者进行重力肌群训练可明显改善其脊柱功能。

综上所述,对脊柱疼痛患者进行重力肌群训练指导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缓解其疼痛症状,改善其脊柱功能。

猜你喜欢

肌群重力康复训练
疯狂过山车——重力是什么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重力性喂养方式在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重力之谜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核心肌群
——稳定身体的“磐石”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