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的效果探讨

2021-11-02崔志华薛立新王雅萍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0期
关键词:血运口服心绞痛

崔志华,薛立新,王雅萍,刘 芳

(山西省吕梁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山西 吕梁 0330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内科的急危重症,是指由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坏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术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治疗AMI 最有效的手段。有报道称,对AMI 患者进行PCI 能显著降低其死亡率[1]。临床上在对此病患者进行急诊PCI 后需对其实施常规的药物治疗,以避免其病情复发。近几年,体外反搏(external counterpuisation)技术作为一种无创的物理治疗手段,在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心肌缺血等方面的疗效已得到证实[2]。本文主要是探讨对AMI 患者进行PCI 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8 月至2020 年9 月我院收治的48 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AMI 的诊断标准;具有进行PCI 的指征;心功能分级为Ⅱ级~Ⅲ级;病历资料完整;其家属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存在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有出血性疾病、下肢感染性疾病、未得到控制的高血压或精神疾病;术后因经济或地域问题不能坚持进行康复治疗。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24 例患者。在治疗组中,有男14 例,女10 例;其平均年龄为(63.75±4.62)岁。在对照组中,有男13 例,女11 例;其平均年龄为(64.12±3.9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PCI,在治疗前,让其口服180 mg的替格瑞洛片和300 mg 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并为其应用抗凝药物。对两组患者进行PCI 的方法是:采用Seldinger 技术对其实施股动脉穿刺置管(6F 动脉鞘管),将微导管送至病变冠状动脉的开口处。向冠状动脉内注入造影剂,实施超声造影检查,了解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的具体情况。完成上述操作后,将扩张球囊送入冠状动脉的狭窄或堵塞处。充盈球囊(合理设置压力),对冠状动脉的狭窄或堵塞处进行扩张。扩张成功后,置入支架,用支架撑起张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的部位,防止其回缩。术后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方法是: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 次,1 次/d ;口服替格瑞洛片,90 mg/ 次,2 次/d ;口服瑞舒伐他汀片,10 mg/ 次,1 次/d ;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11.875 ~71.25 mg/ 次(根据患者的静息心率调整此药的用量,使其静息心率达到55 ~60 次/min),1 次/d ;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5 ~10 mg/ 次(治疗期间合理调整此药的用量,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2 次/d ;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 mg/ 次,2 次/d。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对治疗组患者实施体外反搏治疗,方法是:指导患者将膀胱排空后平卧于反搏床上,用P-ECP/TI 型(一体式)气囊式体外反搏装置的囊袋包裹其臀部和双腿。为其连接心电监护仪,开启体外反搏装置对其进行治疗。每次治疗30 min,每天治疗2 次,共治疗36 d。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及心肌缺血指标。心功能指标包括血浆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cardiac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肌缺血指标为24 h 内发生心肌缺血的次数。治疗后6 个月内,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的再发率、再次住院率及血运的再次重建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 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及心肌缺血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 的水平、LVEDD、LVEF及24 h 心肌缺血的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 的水平均更低,LVEDD 均更小,LVEF 均更高,其24 h 心肌缺血的次数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血浆NT-ProBNP 的水平更低,LVEDD更小,LVEF 更高,其24 h 心肌缺血的次数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及心肌缺血指标(± s)

表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及心肌缺血指标(± s)

组别 血浆NT-proBNP(ng/L) LVEDD(mm)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治疗组(n=24) 2000.14±455.61 234.65±50.31 9.607 <0.05 62.55.±10.23 51.31±3.88 8.172 <0.05对照组(n=24) 2001.88±400.01 354.75±62.05 8.114 <0.05 60.22±12.31 58.65±5.07 6.118 <0.05 t 值 1.07 8.99 1.567 5.439 P 值 >0.05 <0.05 >0.05 <0.05续表1组别 LVEF(%) 24 h 心肌缺血的次数(次)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治疗组(n=24) 39.65±8.67 49.15±5.97 9.221 <0.05 2.65±0.99 0.04±0.07 7.224 <0.05对照组(n=24) 39.58±8.32 43.64±5.38 8.773 <0.05 2.75±0.87 0.55±0.04 6.001 <0.05 t 值 1.442 6.995 0.994 6.338 P 值 >0.05 <0.05 >0.05 <0.05

2.2 对比治疗后6 个月内两组患者心绞痛的再发率、再次住院率及血运的再次重建率

治疗后6 个月内,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的再发率、再次住院率和血运的再次重建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治疗后6 个月内两组患者心绞痛的再发率、再次住院率及血运的再次重建率[%(例)]

3 讨论

AMI 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此病的发病原因是: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由于某种诱因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液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局部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临床上治疗AMI 的原则是在最短时间内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的供血,修复受损的心肌细胞,保护患者的心功能[3]。PCI 技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AMI 最有效的手段。但部分患者在接受PCI 后仍存在心绞痛再发作、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支架内再狭窄、无复流等问题,可极大地影响其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4-5]。近几年,体外反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的物理治疗手段,在冠心病的治疗中显现出良好的效果[6]。该技术的治疗原理是:在心脏的舒张期对包裹于患者下肢和臀部的分段式气囊进行序贯充气,使下肢动脉血回流至主动脉并流向各级动脉,使患者心脏的灌注量增加20% ~40%;在心脏进入收缩期时,气囊同时快速放气,使主动脉内的血液流向下肢,减轻心脏的后负荷。目前,体外反搏技术已被证明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以下有益的作用:能改善心肌缺血区的血流灌注,提升冠状动脉的血流储备,增加冠状动脉的灌注压和动脉壁的切应力,减少心绞痛的发生,增加对运动的耐受性,改善心功能[2,7-8]。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对AMI 患者进行PCI 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缓解其心肌缺血的现象,降低其心绞痛的再发率、再次住院率及血运的再次重建率。

猜你喜欢

血运口服心绞痛
指尖血糖监测判断断指再植术后指体血运的临床效果
一种手外科血运观察指示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为口服避孕药正名
保留左结肠动脉(升支)的腹腔镜直肠癌全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匹多莫得口服治疗扁平疣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