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增效剂对甜菜生长及地上部鲜质量的影响

2021-11-02郭景丽李圣君

肥料与健康 2021年4期
关键词:甜菜叶面积株高

曹 艳,陈 宏,路 宇,郭景丽,李圣君

(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新乡 453731)

我国化肥使用量居世界首位,但是利用率却很低,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化肥增效剂与肥料结合后,可延缓养分释放,提高肥料利用率,其被关注度正逐步得到提高[2-3]。目前增效剂主要活性成分有氨基酸类、腐殖酸类、壳聚糖和免疫蛋白类,通过改善植物的生理生化状态,提高农药和肥料的利用率,增强作物抵抗逆境的能力,最终达到农作物提质增产的目的[4]。

有关肥料与增效剂组合应用在农作物上的研究报道较多,其中水稻[5]、大豆[6]、玉米[7]、小麦[8]等多种作物均表现出较好的增效效果,但是以不同组合形式单独应用在蔬菜上的研究却较少。本试验通过探究增效剂组配对甜菜生长及地上部鲜质量的影响,提出合理的增效剂组合配方,为农业生产推广应用添加增效剂的新型肥料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黄腐酸钾(增效剂1),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植物免疫蛋白(增效剂2),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然环保植物生长调节剂(增效剂3),蓬勃生物技术(武汉)有限公司。

供试作物:甜菜。

供试土壤:试验地点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心连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温室5号棚,其土壤基本理化性状见表1。

表1 供试土壤基本理化性状

1.2 试验设计

试验选用塑料花盆(230 mm×180 mm),每盆装土3 kg。选取长势均匀、根系健壮的甜菜(四叶一心)在2019年12月6日移栽,每盆定植1株苗,共计8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5次,试验处理设置见表2。增效剂1、增效剂2和增效剂3分别稀释6 000、10 000、150 000倍进行叶面喷施(根据推荐量施用),T5~T8处理的增效剂按各自稀释倍数稀释后等比例混合。甜菜种植1个月后收获,分别于12月10日、12月18日、12月25日完成3次增效剂喷施,每次喷施均在10:00前完成,叶面喷施处理的喷施量以叶面滴水为度。盆栽试验期间各处理栽培管理条件保持一致,适量浇水、除草、松土,每天观察甜菜生长情况,并拍照记录,同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表2 试验处理设置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每次叶面喷施后对甜菜株高、叶片数、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进行多次测定。叶片数以完全展开为标准进行计数,株高用卷尺测量自然状态下由根基部到顶端的长度,SPAD值用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SPAD-502Plus测定。2020年1月8日对盆栽进行收获测产,称取鲜质量。

1.4 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Origin 2017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绘图,IBM SPSS Statistics 2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LSD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增效剂喷施处理对甜菜株高的影响

不同增效剂喷施处理对甜菜株高的影响见图1。

图1 不同增效剂喷施处理对甜菜株高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甜菜在不同增效剂喷施处理下生长趋势基本一致,但生长速率有一定差异。在整个生长期间,T3处理的株高基本上一直处于最高,其次是T4处理的。前2次喷施所有处理的株高增长速率均较快,其中以T3处理的增长速率最快,平均为0.33 cm/d;其次是T4处理的,平均为0.31 cm/d。T5处理在第2次喷施以后,株高增长速率较慢,平均为0.05 cm/d;但经过第3次喷施后,株高增长速率加快,为0.34 cm/d,株高远高于对照处理的。T2、T7、T8处理在第3次喷施时,株高平均增长速率较慢,其余处理仍表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最终收获时,所有处理的株高表现为T4>T3>T6、T8>T7>T5>T2>T1。

2.2 不同增效剂喷施处理对甜菜叶片数的影响

不同增效剂喷施处理对甜菜叶片数的影响见表3。

表3 不同增效剂喷施处理对甜菜叶片数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在整个生长期间,T8处理的叶片数最多;结合T4~T8处理的数据可知,收获前叶片平均数总体表现为T8>T7>T6>T4>T5,说明增效剂2可以促进甜菜叶片数的增加,其次是增效剂1和增效剂3;第1次喷施后,T1~T7处理的叶片数差异不显著,第2次喷施后,出现T5处理的叶片数显著少于T1处理的现象;经过3次喷施后收获时,T7、T8处理的叶片数与T1、T3、T5、T6处理的差异显著,与T2和T4处理的叶片数差异不明显,具体表现为T8>T7>T2、T4>T1、T6>T3、T5。

2.3 不同增效剂喷施处理对甜菜SPAD值的影响

不同增效剂喷施处理对甜菜SPAD值的影响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3次喷施后的7 d内,不同增效剂处理下的SPAD值差异均不明显。第1次喷施8 d后,T7处理的SPAD值较T2处理的增加20.97%;第2次喷施7 d后,T7处理的SPAD值较T2处理的增加19.30%;第3次喷施14 d后,甜菜收获,T6处理的SPAD值最低,T1处理的SPAD值较T6处理的增加34.16%。

表4 不同增效剂喷施处理对甜菜SPAD值的影响

2.4 不同增效剂喷施处理对甜菜叶面积的影响

不同增效剂喷施处理对甜菜叶面积的影响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甜菜在收获时,T2、T3和T4处理的叶面积无显著性差异,说明3种增效剂对甜菜的叶面积均有促进效果且无明显差异;T5、T6和T8处理的叶面积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低于T2~T4处理的,说明增效剂等比例混合后可促进叶面积的增加,但低于单种增效剂的促进效果;T1和T7处理的叶面积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增效剂2和增效剂3等比例混合后并不能促进甜菜叶面积的增大;除T7处理外,其余所有处理的叶面积均显著高于T1处理的,说明无论是增效剂单独喷施还是等比例混合喷施,均能促进甜菜叶面积的增加;T3处理的叶面积最大,其次是T4处理的。

图2 不同增效剂喷施处理对甜菜叶面积的影响

2.4 不同增效剂喷施处理对甜菜地上部鲜质量的影响

不同增效剂喷施处理对甜菜地上部鲜质量的影响见图3。

图3 不同增效剂喷施处理对甜菜地上部鲜质量的影响

从图3可以看出:收获时T2、T3、T5、T6、T7和T8处理的甜菜地上部鲜质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增效剂1和增效剂2对地上部鲜质量无显著影响,分别与增效剂3组合时对甜菜地上部鲜质量的增产效果不明显;T4处理的地上部鲜质量优于其他增效剂单独或组合喷施处理的,说明增效剂1和增效剂2对产量的促进作用不如增效剂3的;T2~T8处理的地上部鲜质量均高于T1处理的,比T1处理的平均增加1.76 g/株,其中T4处理的比T1处理的增产94.33%,增产率依次为T4>T8>T7>T6>T3>T2>T5;结合种植过程观察和数据分析得知,所有处理的长势均优于T1处理的,T4、T6、T8处理的长势均匀,其中T4处理的地上部鲜质量最高且无死苗现象,其次是T8处理的。

从图4可以看出,甜菜的根系差异不是太大,这是因为喷施的养分由叶片直接吸收了,对于根的生长影响较小。在后续试验中,可以配合施用适量的促进根系生长的肥料。

图4 收获时不同增效剂喷施处理甜菜根系对比

3 结语

从叶面积、株高、地上部鲜质量以及长势均匀等方面综合考虑,T4处理是最优的,即喷施增效剂3较合适。从叶片数和SPAD值分析,T7、T8处理是较适宜的,即增效剂2+增效剂3组合、增效剂1+增效剂2+增效剂3组合较为合适。

猜你喜欢

甜菜叶面积株高
水稻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关系研究进展
干旱胁迫和施钾量对大豆叶片补偿效应影响研究
甜菜种植与成本收益调查分析
当食物成为艺术创作的燃料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甜菜安宁对甜菜杂草的防治效果
甜菜丰收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生长的影响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