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孟村八极拳的对外传播路径研究*

2021-11-02张心宇曹舒婷吴媛媛徐浩然

大众文艺 2021年19期

张心宇 曹舒婷 吴媛媛 徐浩然

(沧州师范学院,河北沧州 061016)

孟村八极拳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河北省宝贵的文化财富,具有良好的自然和社会属性,不仅能够强健体魄,还寄托了浓厚的民族感情。将孟村八极拳传播海外,有利于促进世界对八极拳开展研究,对八极拳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进行深度挖掘,对丰富民族融合、武术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一、孟村八极拳简介

1.起源与特点

八极拳,全称“吴氏开门八极拳”,相传最初由癞姓道士传于孟村弟子吴钟,孟村也由此成了八极拳发源地。八极拳传承发展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以其崩憾突击、帖身劲发、迅疾多变的技击特点在武林界独树一帜。1988年,八极拳被列为我国“十大优秀拳种”之一,“孟村八极拳”于2008年被纳入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八极拳的演练不受场地、器材、年龄、性别等因素的限制,简便易学。长期练习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可以达到内外兼修、净化心灵的目的。

2.发展现状

2016年孟村八极拳成立了“八极拳传习单位”,目前已有一百余家合法注册的传习单位,分布在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如今习练者已有百万余人,遍布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孟村八极拳国际培训中心先后被评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河北体育学院训练基地、河北省散打队训练基地、巡特警训练基地、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段位制考评单位等。

二、孟村八极拳的对外传播现状

1.开放授艺

孟村八极拳目前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纵向传承体系和较为广泛的横向文化扩散,从地域方面看,孟村八极拳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沧州地区,八极拳的学习者不仅遍布周边的京津冀地区,还包括来自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几个国家的爱好者。从民族方面看,孟村八极拳全称“开门八极拳”,而“开门”一词已经充分诠释了孟村八极拳“开门授艺、开门汲取众家之长”的决心,打破了以往拳法不授汉族的传统,破除了八极拳的民族屏障,为其进一步走向世界创造了有利条件。

2.纵向传承

八极拳历经三百多年,以师徒传承为主要形式。古代师徒传承局限性大,多以一师一徒模式进行。而如今随着八极拳的发展传播,一对一的模式已无法满足习练者的需求。孟村八极拳传承人吴连枝创办的八极拳国际培训中心,作为大型培训场馆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该场馆成功吸引了国内外八极拳爱好者前来学习,同时培养了一大批八极拳人才,其中部分学习者回国后也创办了自己的场馆进行教学。这种师徒纵向辐射式传承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八极拳的传播效率,为其在国内外的普及作出了重大贡献。

3.横向传播

官方媒体方面,央视一套、四套、十套《见证》《人物》《走遍中国》等多个栏目都曾对八极拳进行专题报道,使得孟村八极拳在国内得到了广泛传播。此外,孟村八极拳培训中心先后组织了两次CCTV《武林大会》邀请赛,并参加了国家民委、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周”。同时,目前孟村八极拳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开门八极拳”,网站导航中包括八极拳的历史、拳法、动态、招生咨询等,为八极拳爱好者学习知识、报名咨询提供了有效平台。此外,八极拳在新浪微博、微信、等平台均建立了相关账号,定期发布相关资讯,保持着一定的活跃度。

三、孟村八极拳对外传播的局限性

1.门派组织局限

2017年开门八极拳研究会对河北省非遗项目《柔式八极拳》进行了申诉,“柔式八极拳”自称源于强瑞清先生,而根据孟村八极拳谱记载,强瑞清系孟村八极拳六世传人,其脉源与孟村同宗同室,除黄骅一支传人自称“柔式八极拳”外,其他强氏传人均遵循孟村八极拳的称谓。

由此可见,开门八极拳虽已打破了民族屏障,但仍难以逾越门派组织的局限,入师门本身出于我国古代时期的自我保护,因此不应受到批判,但从八极拳对外传播的角度看,门派之间还应有一定的组织规范,从大局出发,形成良性竞争局面,避免诋毁抹黑等现象以及其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2.传播途径局限

目前八极拳的海外传播主要依赖国外学习者回国开班和国内拳师出国授课两种形式。但八极拳的对外传播本质上属于跨文化传播,因此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国外学习者通常学习时间较短,对八极拳的理解和掌握往往难以深化,无法充分领会八极拳的内涵与意义,并将其核心精神传承出去;另一方面,国内拳师出国授课则面临着语言沟通和文化交流的双重障碍,如何将八极拳的知识准确传达给国外学员,如何将复杂的拳法完整展示给学员都是拳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总体来看,目前在海外的八极拳传播者数量不足,授课效果和效率难以保障,使其传播规模难以扩大。

3.传播内容局限

八极拳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其招式、兵器类型多样,因此想要系统、完整的学习下来难度较大。此外,八极拳的对外传播不仅需要肢体动作语言,也离不开文字和口头语言,在传播过程中其跨文化阐述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其中的相关的语言和文字的翻译工作也至关重要。孟村八极拳目前已经出版了一系列的拳谱、教学光盘等,但发行范围仍局限于国内,缺乏多语种版本,难以对外有效传播。

四、对外传播路径研究

1.明确八极拳的定位

在八极拳对外传播过程中,首先应明确八极拳的定位。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种类繁多,八极拳作为其中一项,之所以能占据重要地位,有其特色所在。首先,八极拳内容丰富、自成体系,包括四十余种拳术,多种器械和对练套路。其次,八极拳并不是一种观赏武术,而是一种实战拳种,我国部队、武警的操练都引入了八极拳的内容。近年来武术多向表演艺术形式发展,其实战功能往往容易流失。因此八极拳在传播过程中,应明确其实战拳种的定位,保持其朴实性,而不应随波逐流,将招式表面化。

由于八极拳内容深奥,拳术类型丰富,为使八极拳更易被国外学员接受和理解,可以选择将八极拳进行细分,根据学员的自身条件、爱好和学习目的量身定制合适的学习方案,并在学习结束后组织考评,颁发相关的段位证书,使其学有所成。

2.培养孟村八极拳国际传播人才

当前的八极拳人才的培养往往局限于拳术技巧,缺乏相关文化知识的教授。而八极拳的国际传播根本上属于跨文化传播,因此其传播人才也应属于兼具拳术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除了依靠八极拳武术家和传承人进行专业指导,也离不开学校在文化素质、道德品质、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只有保证八极拳国际传播人才的全面发展,才能保证孟村八极拳的拳法和精神内核准确的传播到海外。

3.创建孟村八极拳全媒体传播平台

目前的八极拳传播主要以展演交流大会、参赛、面授等方式进行,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受众面较小,难以形成社会层面的影响力。当今社会的发展已进入全媒体时代,孟村八极拳过去依靠图书、音像等传统媒体传播的形式已经难以适应如今的媒体环境。八极拳虽已初步建立了一些自媒体账户,但其活跃度远远不够,发布的内容往往过于碎片化,难以吸引粉丝关注。因此,在对外传播过程中,首先要配合官方媒体的宣传,积极参加官方媒体举办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和武术赛事,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进行文化层面的宣传,同时利用八极拳自身的实战优势进行武术专业方面的宣传。其次应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找出媒体受众的兴趣点,可以对八极拳相关内容进行剪辑、配音等包装后再进行发布,提高其观赏性。

4.打造八极拳的代表人物形象

电影《一代宗师》中张震扮演的八极拳师一线天令人印象深刻,八极拳的刚猛,霸道在镜头中得以充分表现,但电影中并没有明确讲述一线天的身份,只简单介绍了他作为八极拳的传人。而孟村八极拳经过多年的发展、传承,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武术家,流传着许多相关的奇闻轶事,因此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也可尝试选出符合大众期待的代表人物,对其习武历程、人物性格、拳路特长等相关信息进行一定的包装和演绎,增强其对海外友人的吸引力。例如八极拳第七世掌门人吴连枝,相传老掌门吴秀峰去世时曾立嘱将门派之位传于二子连枝,但门中很多弟子不服,后来吴连枝凭借实力赢得了如今的地位,并培养了如仇宝龙、服部哲也等诸多海内外弟子,在各大赛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果将吴老的经历撰写下来,势必能进一步扩大八极拳的影响力。

5.借鉴太极拳的海外发展经验

太极拳文化的海外传播已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得到了各国的关注,并在全世界拥有广泛的传播基础。太极拳文化在海外坚持立体式传播格局,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的速度优势和拟态环境催化,在文化产品研发中积极融入西方文化元素,在动漫、影视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同为拳类精粹,八极拳的对外传播也可以参考太极拳的发展模式。

五、结语

孟村八极拳作为中华武术的优秀成果,具有天然的表现力优势,其招式、动作、爆发力等均可以直观地展示给海外受众。在如今西方竞技体育大量涌入的现状下,将中华传统武术弘扬海外,并获得世界认同,从而获得新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孟村八极拳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不仅可以理清其历史发展脉络,推动其发展与传承,还可以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外发展研究提供范例,增强我国在世界文化领域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