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贸会“论剑”服务贸易

2021-10-30鸿雁

中国商界 2021年10期
关键词:贸易数字化服务

鸿雁

本届服贸会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成效、办出了质量,数十个产业项目落地,数百亿资金签约,几十万人次观展,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除了线上线下交易外,服貿会期间举办的有关论坛,汇聚了国内外权威专家学者及企业大咖就有关话题进行“论剑”,为服务贸易贡献智慧和力量。

服务贸易发展开“处方”

服务贸易发展中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问题成为了热门话题。

“服务贸易发展有三大趋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说,“一是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发展,二是服务贸易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三是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他认为,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加快,服务贸易的新业态还将进一步发展,到“十四五”末期,中国服务业占整个经济的比重将达到60%,从工业主导型经济向服务业主导型经济转变;同时随着国内消费升级,市场规模扩大将会加大对服务消费的需求,促进中国服务业进一步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外贸、投资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毕吉耀看来,核心问题是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使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中国对外贸易产生巨大动能。具体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市场优势,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这已经取代过去的低成本优势成为我们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最重要优势;二是产业优势,我国工业体系健全、制造业规模全球最大,下一步应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水平,这将使我国出口产品的档次进一步升级,不断提升竞争力;三是制度优势,“十四五”时期要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从过去的商品、要素流动性的开放更多地转向规则、规制、管理、制度性开放,同时瞄准国际高水平开放规则,进一步扩大开放。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主任万中心则认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融合发展是做大做强我国服务贸易的重要途径。一是我们主打的货物贸易直接构成了丰富的服务贸易需求,无论是服务贸易跨境交付的形式还是资源移动都有雄厚的实力;二是在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过程中,孕育着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者融合发展形成的巨大商机;三是在货物贸易发展中,我们有参与服务外包竞争的良好基础,经验丰富。

北京作为首个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是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已经创造了多方面的实践经验。

万中心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如何突出科技创新引领,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他以北京为例进行了分析:一是人力资本因素。北京拥有910万大学学历的常住人口,而且这个群体是边干边学形成的人力资本,不仅仅是大学教育,还包括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它是一种增量因素。二是研发投入因素。北京每年的研发投入强度超过6%,而全国只有2.4%。从全球范围来看,北京的这一数据也是比较高的,高过韩国、以色列等国家。三是知识产权的因素。北京市每万人发明专利的数量是115.8件,居全国首位,而我国大陆地区这一数字为平均15.8件。

万中心表示,下一步北京将重点推进两件事:一是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的影响力,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二是增强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发挥更好、更大的示范引领作用和零边际成本效应。

聚焦服务贸易“痛点”

马士基(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彦辞表示,数字化与绿色化这两大趋势目前还面临一些挑战,一是数字化在复杂的供应链中应用得不是很好,例如,一个冷链产品集装箱从非洲运到欧洲,要经过30个机构审批,拿到30多个审批文件,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生人工错误将会带来很大风险。因此,在跨境贸易与合作中,实现交易文件文档的电子化与数字化非常重要。二是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当前货运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绿色海运及数字化海运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共同协作来实现海运行业的跨界、绿色和标准化发展。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市场主管合伙人梁伟坚表示,服务贸易数字化是他们公司增长比较块的业务领域。以前很多跨境交付开展不了,现在通过数字化手段都能实现,中国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他说,数字贸易中的跨境数据流动是未来几年要注意的问题,由于各个国家不同的法律环境、不同的要求等,跨境数据的流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马士基中国总裁彦辞表示,马士基作为世界最大集装箱航运公司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但船运数量与货运增加量不匹配等结构性问题是他们面临的难题。彦辞认为,数字化将会提供非常好的解决方案,通过合作与共同努力,实现业务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全球供应链体系的韧性和灵活性。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市场主管合伙人梁伟坚对于新发展、新现象、新趋势分享了自己的观察,并对如何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外国企业“引进来”提出建议。他认为,无论是来中国发展的外资企业,还是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都面临一些共同话题,包括数字产品、数智重塑、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城市群、未来的人才等。中国市场非常大,外资企业非常认真看待中国的市场,他们进行深入的本土化改造,不仅仅是带来外国的技术,还需要结合中国市场的特点,包括中国数字化场景等。普华永道的重点是协助这些外资企业,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将数字方案落地,并结合其产业提升消费者体验、业务适应程度及效率。绿色可持续发展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将更多地帮助企业从战略到落地全程改进。

除了企业提出的一些具体问题外,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余淼杰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领域面临的三大挑战:一是总量,目前我国服务贸易额只占商品贸易额的20%左右。二是结构,我们有近2100亿美元的服务贸易逆差,从服务贸易的结构看,服务贸易顺差主要体现在附加值较低的行业。附加值相对较高的行业,如咨询、保险、金融等行业,我们的逆差都比较大。三是数字贸易新形态,也就是数字贸易和服务贸易的结合,在这方面我们的逆差也相当大。

为此,余淼杰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如何对接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想强调的是,当我们讲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时,绝对不是不要外循环,从某种程度上看我们更应该做好经济外循环。”余淼杰说,“十四五”期间,服务贸易应该朝“扩总量、调结构、找亮点、树特色、减逆差”的方向努力。第二,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合作。我们可以通过多边经贸合作的方式来促进国内服务贸易发展,帮助我们在服务贸易方面与国际接轨,对我们的帮助类似于20年前我们加入WTO的情况。第三,我们要参与国际贸易服务规则的制订,以推进我国服务贸易的进步。

猜你喜欢

贸易数字化服务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中日韩贸易数据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中美今日重开贸易磋商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