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生产环节业务外包内部审计探究

2021-10-30王波

中国内部审计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业务外包内部审计风险

王波

[摘要]本文从企业生产环节业务外包的管理流程出发,立足于内部审计视角,分析生产环节业务外包管理中存在的道德、法律、作业层面的风险,探讨生产环节业务外包的审计重点,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审计策略。

[关键词]业务外包   内部审计   风险

本文所述的业务外包是指企业将生产环节的辅

助性、零散性业务,如原材料装卸、生产机械租赁、产成品包装等,外包给专门的装卸、机械租赁、包装服务公司,由其提供专业化、便捷式的业务外包服务。

一、生产环节业务外包的管理流程

生产环节的业务外包管理一般由生产管理部门直接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支持,主要管理流程包括采购管理、作业管理、结算管理等。

(一)采购管理

生产管理部门结合生产实际需要,向采购管理部门提出业务外包采购计划,逐层审批通过后,采购管理部门具体组织业务外包采购。一般采用竞争性谈判的方式,以最低价成交的原则,从参与竞争性谈判的业务外包服务方中遴选出合适的服务方。采购谈判完成后,企业与服务方签订书面合同,约定具体的作业单价、服务期限、结算期间、支付方式及违约责任等。

(二)作业管理

生产车间或班组负责人根据生产任务需要,向生产管理部门提出业务外包作业申请,如提交原材料装卸作业申请单,在申请单上填写具体的装卸时间、地點、人数,经生产调度人员、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后,由生产调度人员统一安排装卸服务公司人员进场装卸。业务外包作业完成后,由生产车间或班组负责人填写一式三份作业单据,作业单上具体包括作业时间、作业地点、作业人数、作业量、作业单价等信息,再经业务外包服务方、生产调度人员、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确认后,业务外包服务方、生产管理部门、生产车间或班组各留一份作业单,作为后期结算依据。

(三)结算管理

根据业务外包合同约定,生产企业与业务外包服务方定期进行财务结算。生产管理部门汇总统计一定期间的作业单据,形成结算对账单,经业务外包服务方确认无误后,形成业务外包结算支付单,报经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财务部门负责人、企业领导审批通过后,交由财务部门支付业务外包费用。

二、生产环节业务外包的风险

生产环节业务外包管理涉及生产、采购、财务等管理部门,涉及内部管理人员和外部人员,可能面临着道德、法律、作业层面的风险。

(一)道德风险

一是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道德风险。企业在组织或参与业务外包采购时存在不公平、不公正的行为,如内部管理人员提前内定业务外包服务方,人为排除竞争对手。二是业务外包服务方道德风险。如若干个业务外包服务方提前串通参与采购,或者业务外包服务方向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行贿。三是内部、外部人员联合舞弊风险。内部管理人员与业务外包作业人员在计量、计价时舞弊,如人为多计作业量、多计作业单价等。

(二)法律风险

一是合同管理风险。企业开展合同评审时,未按照规定程序和方法进行,导致合同条款缺陷,如合同中未明确约定作业单价、结算支付方式等。二是法律纠纷风险。因合同内容不健全、合同条款不明确(如作业人员安全管理责任划分、作业标准约定不明确)产生的争议或纠纷。三是合规管理风险。未按照规定办理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手续,或法定定标人授权委托无明确委托事项或期限,如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超过授权范围签订业务外包合同。

(三)作业风险

一是作业管理风险。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未严格执行作业管理要求和流程,如生产车间或班组人员自行填写作业单据,未经审批安排业务外包人员进场作业。二是作业质量风险。业务外包人员未严格执行作业流程或标准,如业务外包人员违规操作生产机械,影响作业质量。三是作业安全风险。内部管理不到位或业务外包人员作业不规范,导致在作业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或出现安全隐患。

三、生产环节业务外包的审计重点

结合业务外包面临的风险,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业务外包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效益性。

一是业务外包的真实性。业务外包是否真实需要,是否由生产管理部门提出真实申请;业务外包的采购内容是否真实,采购的业务外包服务方是否符合条件和标准;业务作业单据是否根据真实发生的作业情况进行填写,是否存在虚假作业单据;业务外包费用的结算是否真实;等等。

二是业务外包的合规性。业务外包是否经过必要的申请和审批程序;业务采购环节是否有多个部门和人员参与,业务外包采购过程中是否存在不相容岗位;业务作业单据是否准确、完整,业务作业单据是否经过必要的复核和审批流程;业务外包费用结算支付是否经过审核和审批;等等。

三是业务外包的效益性。业务外包是否有利于降低人工成本,月度、季度、年度的业务外包费用是否超过当期费用预算;业务外包是否有利于优化业务流程,业务外包内容是否与业务流程相适应,业务外包人员是否能与企业内部人员进行有效协调和沟通,业务流程开展是否顺畅;业务外包是否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与以往相比定期人均产品数量是否有所提高,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是否有所减少;等等。

四、生产环节业务外包的审计策略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结合企业内部、外部情况,灵活运用询问访谈法、审阅法、数据分析法、账项核对法等审计方法,充分揭示生产环节业务外包的真实情况。

(一)询问访谈看真假

一是向内部管理人员询问访谈。向采购管理部门人员了解掌握采购流程,抽取部分月份的业务外包采购计划,检查审核、签字、审批情况;向生产管理部门人员了解业务外包作业流程,是否与企业制度规定相符;向财务部门人员询问了解业务外包对账、结算、支付环节,是否履行审核、签字等手续。二是向生产环节现场人员询问访谈。向现场作业人员了解业务操作流程和规范,是否真实参与业务外包作业;向生产车间或班组人员询问是否有外部人员进场作业。

(二)检查单据找线索

企业开展业务外包时,往往会由经办人员、部门负责人员、业务外包人员等填写作业单据,作业单据上包含作业时间、作业内容、作业单价、作业人员等信息,单据流转的过程可以反映出外包作业、企业管理的过程,通过检查单据相关信息,查找虚假列支、多计或多付业务外包费用的线索。

一是检查单据印刷,是否由非生产管理部门印刷空白单据,领用空白单据是否办理登记手续。二是检查单据保管,作业单据是否完整保留,汇总部分月份的作业单据,检查单据编号是否齐全、连号,是否存在断号现象,重点关注作废单据是否保留。三是检查单据填写,作业单据是否由生产车间或班组负责人填写,检查同一人的书写笔迹是否一致。四是结合生产计划表,核查单据上的作业时间是否在正常生产期间,作业内容是否符合生产需要,作业单价是否与业务外包合同约定的价格相符等。

(三)分析数据摸虚实

随着数字化审计的推广,审计人员应采集、整理、统计业务外包数据,如业务外包工作时间、工作量、参与人数等,进行关联比对分析,分析数据的真实性、合理性、效益性。汇总作业单据数据,运用Excel的数据透视功能,分类统计生产环节的各项业务外包数据,将业务外包数据与生产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检查业务外包量是否与生产量正相关;将业务工作时间、工作量、参与人数与企业内部业务数据进行比率分析,分析业务外包的成果和效率。

(四)抽查凭证核支出

业务外包的最后流程是对账、结算、支付,该流程是業务外包审计的关键。在审计过程中,抽取部分月份的结算清单、会计凭证等,检查结算单价、结算内容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根据业务外包费用的结算流程,把住业务外包结算的审批关口,检查结算审核、审批程序是否到位;追踪业务外包费用的资金支付情况,检查资金是否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支付,关注资金去向、资金额度、资金支付时间等信息,及时揭示虚假支付、超额支付、提前支付等问题。

(作者单位: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有限公司,邮政编码:430014,电子邮箱:jingnan0214@163.com)

主要参考文献

[1]郝立涛.IT企业劳务外包审计风险点及应对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 2017(1):47-48

[2]刘东海.浅谈劳务外包业务的内部审计[J].中国内部审计, 2016(7):80-81

[3]王敏.人民银行业务外包风险及审计对策[J].中国内部审计, 2020(11):46-48

猜你喜欢

业务外包内部审计风险
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发展思考
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的风险与防范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浅谈现代企业服务外包
新形势下的高校图书验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