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以及防范策略

2021-10-29刘楠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不安全因素血液透析防范

刘楠

摘要: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相对应的防范策略。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来我院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选样患者进行随机编号,1-50号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组,51-100号血液透析患者为对照组,对研究组患者在血液透析期间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展开分析,并提出具体的防范策略与方法,观察和对比防范前后不安全因素发生的状态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研究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4%,对照组的不安全因素发生率为18%,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投诉率要远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实施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会有很多不安全因素存在或者发生,重视实施针对性的措施与方法,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促进血液透析护理安全性与满意度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当前,在血液疾病以及肾脏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血液透析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通过血液透析机来讲血液中的杂质与代谢废物清除掉,再将血液输送回体内的一种方法。在实施血液透析过程中,由于有不安全因素存在,容易导致不良事件发生,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对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与预后产生不良影响。血液透析的治疗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涉及到血液透析机的相关操作,在护理上会存在不安全因素或者风险。而了能够对这些不安全因素进行更好地控制与预防,重视护理干预机制的应用,在护理过程中防范不安全因素,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为血液透析的安全治疗提供更好地保障。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来我院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选样患者进行随机编号,1-50号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组,51-100号血液透析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研究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0例,女性患者有20例;年龄在21-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6.5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8例,女性患者有22例,年龄在23-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25+6.32)岁。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且P>0.05.

2、方法

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常规的处理模式与护理方法,针对研究组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以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与防范。主要从人为、疾病、制度与预防等方面来开展防范。人为防范措施主要涉及到护理人员与患者两方面。如果护理人员的业务不专,职业能力不强,容易出现一些护理差错,那么容易诱发不安全因素或者不良事件,这会增加患者护理的风险。因此,重视并强化对护理人员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训与培养,实施科学化的激励机制与考核流程,能够更好地培养护理人员专业的护理能力与工作责任感,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與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规避不安全因素,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同时从人为角度来分析,患者也是一个重要的不安全因素,患者如果在治疗时体重变化较大,容易出现超滤量不精准的问题。如果老年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不强,也容易增加治疗风险,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因此,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引导患者积极、全面地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素质、病情以及生理特征来优化治疗方案,并与患者勤沟通、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更好地预防相关护理风险,规避不安全因素。

在防范疾病方面,由于在血液透析时容易发生心脏骤停、休克以及感染等并发症,严重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重视对并发症的预防,强化对患者体重的评估、血压的监测以及身体特殊情况的全面掌握,能够更好地防范相关并发症。护理人员也要预防感染,实施无菌操作,最大化的保障治疗安全性与可靠性。

与此同时,为了能够防范不安全因素,重视护理机制的及安全与完善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完善血液透析室的隔离消毒制度,对隔离污染区与清洁区实施去那面消毒,预防感染;同时护理人员也要各司其职,实施岗位责任制,加强细节护理,如环境消毒以及手卫生规范等等。此外,运用紫外线照射等方式来对血液透析室进行定期消毒,对墙面、被单以及其他透析物品进行全面消毒,对于血液透析机也要利用热消毒或者无菌蒸馏水的方式进行紧急消毒灭菌,如果透析机有渗血、破膜等问题出现必须要及时更换,以防交叉感染,防范不安全因素。

3、观察指标

统计运用针对性防范策略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如凝血、出血、感染、溶血等。统计应用针对性防范策略前后护理满意度情况,运用本院自制的百分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及患者家属主观评价,非常满意是90-100分、满意是80-89分、一般是60-79分,不满意为60分以下。

4、统计学原理

运用SPSS18.0统计学处理软件,以(n(%))来表示技术资料,运用X2进行检验,以百分数(%)作为计量资料,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率

通过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率可知,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的投诉率为0,对照组的投诉率为8%,研究组远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与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更好地解决策略与方法,能够更好地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率,提升血液透析治疗与护理的效果与水平。

2、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通过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可知,研究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8%,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0%,研究组远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通过对不安全因素的更好分析与应对,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规避不良事件,提升血液透析治疗与护理的满意度,促进患者生存质量也得到提升。

三、讨论

在治疗急慢性肾衰竭以及血液疾病的过程中,应用血液透析疗法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清除血液中的毒素、减轻患者的肾脏负担,使得患者的病症得以改善,更好地维持生命。但是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由于其治疗过程较为复杂,且对于治疗条件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利用血液透析机来进行治疗,如果疏忽大意就容易导致不良事件发生,严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重视对不安全因素的全面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进行预防,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本文在对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照研究时,通过对研究组患者治疗与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展开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措施或者策略,其能够更好地降低休克、心脏骤停、出血、感染、溶血、凝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很高,可见,在实际的医学临床中加大对不安全因素的分析与预防是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李培仑,陈攀.血液透析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与对策[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1).110.

[2]杨静.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8).96.

[3]赵敏.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以及针对性防范措施探究[J].系统医学,2017,(24).145-146,150.

[4]谢文瑶.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2).211-212.

[5]郑叶花.血液透析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60).255-256.

猜你喜欢

不安全因素血液透析防范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SQL注入防护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