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与文化自信研究

2021-10-29宋阳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现代技术文化教学对外汉语

内容摘要:在“智能+”时代的大背景下,利用微课、APP等新兴的教学科技与手段,开展对外汉语的文化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通过探索将其应用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有效教学内容、模式和方法,并在此基礎上,塑造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对外汉语 文化教学 文化自信 现代技术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相关研究有三十余年的学术史,从1986年至今,已有近两千篇期刊论文。在2006年之前,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发展比较缓慢,学界依旧对本体教学更为侧重。随着对文化重要性认识的逐渐提升,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蓬勃发展,论文数量猛增。特别是“一带一路”等战略设想的提出,更使得文化教学研究日益得到重视。在这些论文中,学界的关注点主要在文化因素、文化导入、跨文化交际、民俗文化等方面。从主题分布可以看出,学界现有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比较传统,主要关注方面有三个:1)依托跨文化交际等理论,研究文化的差异、交际、冲突、和渗透;2)围绕茶文化、民俗文化等某个文化知识点;3)围绕词汇等语言要素的教学展开。

这些研究总体来说比较传统,近年新兴的文化自信倡议以及微课、APP等现代教学技术等都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在全部近两千篇论文中,研究数量居然不足20篇。这样的研究现状正是本文的选题依据。这种情况也反映在现有的教学资源上,无论是教材内容遴选与编排,还是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编制,都尚未发挥新兴教学科技和手段的积极作用。

以项目组自主设计与开发的“中国文化交流与传播”APP为例,Android版的APP程序仅13M,iOS版本的也不过40M,使用者能够很轻松地实现下载。在安装成功后,主页面有12个栏目选择,分别是中国传统哲学、医学、语言、文字、食物、建筑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目。项目组以《发展汉语》等核心对外汉语教材的中国文化知识点为依托,利用Prezi、Camtasia等现代软件制作了一系列中国文化微课。在“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模块,将介绍祭灶神、迎财神、贴春联和“福”字、拜年和压岁钱、年夜饭,“粽”文化、赛龙舟、挂艾蒿、香囊和五彩线,吃月饼、赏月、祭月、放孔明灯等文化点。“民间工艺”按照表演工艺、手工工艺和制造工艺等分类,讲解脸谱、皮影、剪纸、风筝、蜡染和刺绣等知识点。通过“语言文字”模块,讲解汉字发明发展历史,并拓展口语与书写方面的艺术,如仓颉造字、甲骨文、书法、方言等。在“物质文化遗产”模块,课程将介绍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等历史建筑、历史文物和文化遗址。“神话与传说”模块选择花木兰、梁祝、愚公、后羿、夸父等体现爱情、价值观和超自然力量等方面的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文学与思想”精选中国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与思想经典,如《春夜喜雨》、《论语》和《三国演义》等。在“饮食与健康”模块,课程讲解北京烤鸭、老边饺子等地域名菜,南咸北甜、南米北面等饮食偏好和医食结合、饮食禁忌等饮食传统文化习惯。“中国传统医学”关注历史名医和望闻问切等中医诊断法。最后的“融通协作”模块关注丝绸之路、玄奘西游和郑和下西洋等中国历史中与外界文明流通的动脉和对外国文化的学习。

视频时长在5-10分钟之间,以《中国文化》系列微课中关于方言的视频为例,制作者没有使用常见的单线性呈现特点的PPT软件,而是使用了通过缩放动作和快捷动作使想法更加生动有趣的Prezi。视频在简单导入后,通过Prezi使视角如摄像机般迅速拉升,视频中呈现了一幅完整的中国地图,之后通过Prezi的路径切换,在中国地图上不断地拉进、缩放,随着讲稿内容逐渐展示中国的八大方言的分布地域和主要特征。研究者对使用了这一系列微课学生进行了半年的使用跟踪。学习者反映这种学习方式新颖有趣,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侧重本体知识完全不同,是一种多维、立体、开放、共享的教学方法。这样的中国文化APP充分地利用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将互联网与对外汉语教学进行了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是一种全新的数字化文化教学模式。它在时空上的自由度也让使用者能够不再困于传统汉语课堂,充分满足了他们不同的个性化汉语基础与学习需求,能让中国文化得到多维度的推广。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强调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多用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式,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对中国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对外汉语教育的重心与策略也发生了改变,在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第七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国家汉办提出实施六大转变:“一是发展战略从对外汉语教学向全方位的汉语国际推广转变;二是工作重心从将外国人‘请进来学汉语向汉语加快‘走出去转变;三是推广理念从专业汉语教学向大众化、普及型、应用型转变;四是推广机制从教育系统内推进向系统内外、政府民间、国内国外共同推进转变;五是推广模式从政府行政主导为主向政府推动的市场运作转变;六是教学方法从纸制教材面授为主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教学为主转变。”国家政策的侧重转变充分说明:为了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顺利推广和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区别于传统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全新推广形式。在“智能+”的今天,网络、智能手机和APP的迅猛发展为这一转变提供了可行视角。精心设计与研发的中国文化APP内容新颖丰富,充实的图文与多媒体材料能够很好地补充传统文化教学的单一性,可以提供全时空、多维度的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学习空间,实现了中国文化的数字化与信息化的智慧传播。文化教学能力是国际汉语教师进行汉语教学时必备的能力之一。国家汉办许琳主任曾说过,“教语言,不教文化,语言是教不下去的”。国际汉语教师责无旁贷地担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职责与使命,他们除了要具备能有效完成汉语基本知识教学的必备能力外,能够有效地与时俱进利用微课、APP等现代教学技术提升文化教学的效率和效果,都对汉硕学生的成长和中国文化的传播、推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依托“智慧+”时代的新兴教学科技和手段,项目组设计并制作适用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微课视频与APP软件,不仅能够传导中国文化的类型特点、基本精神、价值系统以及发展现状等知识内容,更能够培养学生相关的交际策略、批判性思维、文化认同等处理文化差异的文化自信。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文中,深刻阐述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是对于自身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可与相信,并且对本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展现出自信心。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中国文化的表达形式并在多种场合介绍,以灵活运用话语策略和锻炼社会交往能力,也有助于鼓励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交际策略迁移到课堂之外,逐步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对构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同时,在严峻的后疫情时期,对外汉语教学受疫情影响较大,师生的交流受到地理空间和时差等方面的考验,项目依托“智能+”时代的新興教学科技和手段,设计并制作适用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微课视频与APP软件,能够对当下的对外汉语教学起到积极的辅助功效,提升文化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许琳,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势和任务[J].世界汉语教学,2007(2):107.

[2]宋阳,黄宣方.论微课视频的设计制作与教学效果——以《中国文化》系列微课为例[J].才智,2017年7月.

[3]王兴辉,陈向东.移动终端教育应用[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王羽莹.基于多平台的汉语移动学习智能手机软件的研究与开发[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1.

[5]邓羽茜,宋阳.中国文化传播类APP制作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8(06):54-55.

[6]寇诗华.手机APP在对外汉语网络交互式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7]吴苹.多元互动模式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2.

[8]赵妍妍,宋阳.中国文化APP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8(10):60.

本文是辽宁省世界语协会2020年度课题《“智能+”时代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与文化自信研究》(SJY202010)和辽宁省社科联辽宁经济发展项目(2020lslktqn-053)的成果。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现代技术文化教学对外汉语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应关注的两个问题
国际汉语教学的理念方法
定格动画中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浅析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浅谈森林火灾的现代监测技术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