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礼赞

2021-10-28[俄]维克托·阿斯塔菲耶夫

北方人(B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丽娜乐声群星

[俄]维克托·阿斯塔菲耶夫

丽娜在莫斯科已经生活了半个月了。是生活吗?不,不是,不是生活,对她来说是又多活了些时光。

她一向认为“生活”这个词可有两层意思,但事实上却是不可能的。她特别希望把“活到……”这个动词中讨厌的“到”字勾掉。“活着”“生活”这些词多么美好,内涵多么深邃!为什么要给它加上一些后缀而改变它的意义呢?可是,动词后缀“到”,“到”,“到”——“活到……时为止”是客观存在,它如同心脏跳动一样,无时无刻在胸中、在脑海里、在每一块肌肉、每一个细胞里引起反响……

仅仅能“活到”二十岁!这太荒谬,太不近情理,太可怕了!

丽娜在医学院学习,她已经学到了某些知识,尽管可能学得还不多,但已学过的知识足以使她不会被骗了。不过人们还是一心想向她隐瞒病情。按照医学规范,人们不应该对她说已身患绝症,而且将不久于人世……

丽娜的母亲正像许多俄罗斯母亲一样,经历过战争,战争使她们过早地衰老了。由于战争,父亲成了残疾人,他用仅有的一只手绘图,重新又当上了设计师。父母两人得知女儿患了不治之症的消息早于丽娜本人,他们想方设法保守秘密,也假装着快活。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难道能够隐瞒得住吗?他们比任何人都更加可怜、更加不幸,他们很难掩饰这一巨痛,心如刀绞。

有一天,他们家里安装上了过冬用的外层窗户,以便保暖。已是深夜了,丽娜悄悄爬下床,像小时候那样,赤着脚,啪嗒啪嗒地跑到父母的卧室里去,在他们俩之间躺下,父亲和母亲起初是吓了一跳,接着立刻给她腾出地方让她夹在他们之间,后来又同时扑向她,紧紧拥抱着女儿。母亲实在忍不住先哭了起来,父亲哽咽着,把眼泪咽到肚子里,他由于慌乱,没加小心,他的断臂触痛了女儿的肋骨。

“让我到莫斯科去吧!”当母亲哭得精疲力竭,父亲忍住啜泣的时候,丽娜提出了要求。

“好的,好的,好孩子。我们送你去莫斯科。”

“不,我想一个人去!”

一个人去就让她一个人去,父母也同意了。近来他们对女儿的任何要求一概应允,满足她所提出的一切,哪怕是任性的要求。他们别无选择。

现在丽娜已经在莫斯科住了半个月了。住在这个城市里,四处走走看看。她对父母说自己将进行治疗。他们听了非常高兴,相信她,等待出现奇迹。可她呢,她只想观光游览,松口气,什么也不去想,不去思索。

但不能不去思索。

忘却也是不可能的。

她走进剧院观看节目,在那里,几乎每一部歌剧,每一出芭蕾,每一场话剧都要表现死亡。世界永远分割成为两个极:生与死。一切都容纳在这两个不能再短的词里,蕴蓄在这两个概念中,存在于这“两极”之间。

人们曾经喜欢、现在也仍旧喜欢看到死亡。他们写了那么多震撼心灵的有关死亡的书籍,创作了那么多恢弘壮丽的乐章,拍摄了那么多使人战栗、令人毛骨悚然的电影。

在特列嘉柯夫美术馆里大约有一半的绘画主题是展示死亡,参观者一连几个小时站在一幅幅绘画前,欣赏着杀死儿子的沙皇、画家维列夏京笔下的安魂弥撒、溺水者、失去理智的公主塔拉卡诺娃和垂死的无名囚犯。人们一连几个小时排着长队,迈着碎步,慢慢吞吞地向陵墓移动,仅仅是为了看上一眼一位已死去的人。成群结队的人拥到瓦岗口公墓和新圣母公墓,漫步在密密麻麻的墓碑之间。

也许,当他们观赏这一切时的那种泰然自若的态度,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感觉到死神临近,他们还不知道何时将会死亡?是不是这样呢?!

丽娜已经看厌了死亡的场景。她腻烦了,懒得再去想它。于是有一天,她到动物园闲逛。在那里她也不开心。从心里她可怜那些乞讨的熊,它们的两只后掌已经磨掉了毛,光秃秃的,这是因为要取悦于游人,它们不得不常常练习坐在地上,耍各种“把戏”,为的是得到游人投掷的一块糖、一块小面包;她怜悯起那些她自幼就害怕,但从未见识过的睡眼惺忪、半毛半秃的猛兽。这些野獸被困在笼子里,虽然巨齿獠牙,可丝毫都不可怕。还有那些蛇类更加使她厌恶,它们紧紧贴靠在玻璃框子上,分叉的舌头颤动着,有毒的牙齿隔着玻璃窗恶狠狠地啃啮着游人。

有一位女士看着穿山甲、鳄鱼和各种各样的蛇,说了一句明显的蠢话:“我一辈子也不想在这些爬虫待的地方生活。”

“只要活着,就是把我关在笼子里,我也心甘情愿。”丽娜用这句蠢话反驳了她。然后沿着公园小径飞快地跑出动物园。

“要活着!”

依旧是这个词。这个词无处不在。

她顺着围墙奔跑着,看见前面有一个通向邻院的入口,有一个收门票的阿姨被太阳烤得昏昏欲睡,丽娜从她面前溜了过去,在一张长椅上躺下休息,她喘息片刻,开始环顾四周。最近几天,她愈发感觉到疲倦乏力,已经不可能整天整天地逛莫斯科了,总想卧床休息。可她又害怕床褥,她努力想战胜自己,强使自己走啊走个不停。当她站在广场上,挤在人群中的时候,她多么想大声呼喊:“人们啊,我善良的人们,我很快就要死去,怎么会死呢?”

地球仪,天象图,人造卫星轨迹图。丽娜明白了,她这是来到了天文馆。

“天文馆就天文馆吧!反正都无所谓!”她这么想着,走进大厅,买了入场券。解说员讲述了有关陨石、昼夜交替、地球上的四季更迭。参观的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看着人造卫星的模型和火箭。顺着飞檐排列着星座的图形。丽娜看见了与她患的不治之症相同名称的那个星座——巨蟹星座,她的心猛然一震,多么荒谬!是谁想出的这个星名?她咬紧牙关向楼上走去,她不知不觉地到了天文馆的圆顶里面了。

坐在那里的人们吃着冰激凌,把包装纸轻轻地扔到座椅下面,等待着有人来解说。

灯光暗了下来。解说员的声音在大厅里响了起来。他讲着关于宇宙的知识,孩子们在座位上不安地动弹着,嘀嘀咕咕地说着什么。昏暗中看不清解说员的表情,他一再要求听众保持肃静,并且继续讲解着。

天文馆里的天空上天体在移动,那是太阳。太阳赐给万物以生命。太阳沿玩具一样的天空滚动,在玩具一样的莫斯科上方高悬,而太阳本身却也像玩具似的。太阳沉落在齿状的房檐后面了。大厅里一片黑暗、闷热。丽娜用报纸扇着风,她在猜测究竟在这闷热的大厅里还要坐多长时间。

忽然,大厅圆顶上空繁星闪烁,这些星辰与她平时在外面天空上看到的一模一样。高空的什么地方响起了音乐。乐声飘荡,传送到远方。

丽娜不止一次听过这支乐曲,她知道这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就在这一瞬间,她看见了仙境中的天鹅和扼杀她们的恶魔。不,这部作品不是为了天鹅之死而写的。那么,它刻意表现的是什么呢?它是歌颂繁星的乐曲,它是歌颂生命永恒的乐曲。这乐曲宛如光亮,在遥远天际响起,飞到这里,飘向丽娜。这乐曲遨游了很久很久,也许,比星光还要久长。

群星闪耀、群星放射光芒。群星不可细数,群星终古不息。乐声激越,响彻四方,向天空升腾,越飞越高,越飞越高。在星空之下诞生的人们向碧空带去他们的问候,赞美了永恒的生命和地球上的万物。

星星啊,永恒的星星,你们是这般遥远,又是这般相近!难道有什么力量能够毁灭你们,遮挡住天空的光辉吗?没有!没有这种力量,将来也不会有!人们不愿意,也不可能愿意星星在他们眼前泯灭消逝。

乐声响遍苍穹,它冲向相距最远的那颗星,震撼着广袤无垠的大地。

丽娜真想纵身跳起,放开喉咙高喊:“人们、星星、天空,我多么爱你们啊!”

她举起双手,从座位上站起来,她全身竭力向上伸展,并且反复祈祷:“活下去!活下去!”

在她的头顶上奏起音乐,乐声高亢,昂扬。那是生命礼赞。

永恒的群星由于乐声而更加璀璨。它们近在咫尺!

猜你喜欢

丽娜乐声群星
“乐声”代表谁的心
棒球:群星闪耀的运动
失去太阳后,我们还有群星
卡通群星嘉年華
丽娜认钟表
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汗廷音乐的艺术研究
四只老鼠和一只猫的故事
我爱葫芦丝
睡不着的人
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