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酿出甜蜜新生活

2021-10-28肖晗

党员生活 2021年10期
关键词:土城房县纯收入

肖晗

空氣中弥漫着醇醇的酒香,酒缸里盈满了稠稠的酒酿。在“中国黄酒民俗文化村”、十堰房县土城村,家家户户酿得一手好酒。土城村是土城集镇所在地,位于房县北部。据介绍,该村有黄酒酿制专业户256户,年销售黄酒1200万斤,销售收入1.1亿元。

有着千年酿制传统的黄酒,如今何以“酿”出亿元产值?2014年以来,土城村坚持党建引领,统分经营,全力打造黄酒产业链,成立了黄酒专业合作社,以黄酒为龙头推动发展乡村旅游业,走出了一条绿色、和谐发展之路。

“脱贫又脱单,说的就是他了。”土城村党支部书记耿吉奎指着41岁的村民瞿万江介绍道。几年前,他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因为太穷一直没处对象。

2011年,土生土长的土城村人耿吉奎积极响应上级“双回归”工程号召,放弃山西的千万煤矿资产,回乡竞选,当选土城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一人致富不算富,共同致富才幸福!”这是他的口头禅。也正是抱持这样的理念,耿吉奎带领多位党员带头购置专业设备,批量生产黄酒,当年每家黄酒产量突破2万斤,全部倾销一空,年底每户纯收入达5万多元。

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帮扶下,瞿万江也做起了黄酒生意。他还积极探索,打造出了小有名气的自家黄酒品牌“陵州小匠”。2019年销售黄酒4万斤,纯收入达到20多万元,先后盖起了新房,娶了媳妇,买了轿车。

随着产业扩大,单打独斗已不能满足市场需要。2014年10月,土城村成立了黄酒专业合作社,首批57户农户以每股500元股金入社,同时引进湖北庐陵王酒业有限公司,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按照“统分经营”的模式共同进行黄酒产业开发。企业每销售一斤黄酒,合作社收益0.5元,农户收益8元,合作社将纯收益的60%给社员进行分红,40%留作流动发展资金,仅2019年村集体经济就增加了12万元。

同时,为将全镇黄酒产业制作能人凝聚在党旗下,土城村还成立了房县第一个黄酒协会党总支,并由耿吉奎兼任黄酒协会党总支书记,已登记黄酒制作能人党员55人。

黄酒生产销售走上了正轨,但对黄酒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还远远不够。“千里房县,诗酒远方。房县黄酒历史可是最早能追溯到西周时期的。”为更加充分地开发黄酒背后的文化资源,房县县委、县政府在土城村当年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以“专业黄酒民俗村”为定位建设发展土城村。组织专家学者编撰《房县黄酒》丛书,系统收集整理房县黄酒起源、酿造工艺、饮酒礼仪、酒令酒规等,提升黄酒文化品位,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此外,县委县政府还聘请中国乡建院,按照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运动康养、生态颐养、老年文养深度融合,全域康养驱动的发展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建成了黄酒博物馆、文化广场、电商中心、工艺酒窖、特色民居、茶园栈道等一批主体工程,建成了全国首个以黄酒文化为特色的民俗村,为打造精品乡村旅游、发展壮大黄酒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独具特色的产业,底蕴深厚的文化,很快为土城村带来了人气。“前段时间还有一群老人家过来休假,让村子都热闹了不少。”

如今的土城村,因黄酒而闻名,因文化而繁荣,“还要继续努力,下一步就是要把土城村打造成绿色农庄、特色民居,让大家来了品农家菜肴、喝土城黄酒”。

猜你喜欢

土城房县纯收入
土城古镇
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Eddie the Eagle
◆201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14600元
土城镇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多元发展模式研究
潘闻丞的土城随笔
“一带一路”书香万里行走进房县
“一带一路”书香万里行走进房县
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4年下降
四川农民收入增速 连续四年高于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