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后,孩子的起跑线就是你

2021-10-28尹建莉

家教世界·V家长 2021年9期
关键词:起跑线课外双减

尹建莉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家长、老师等社会多方关注的教育“双减”政策终于公布实施,官方消息刚出来,家长们就在网上炸了锅。

家长们对于这个政策的讨论,基本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有撒花欢呼的,孩子终于可以摆脱课外班的席卷,家长也不用在孩子的学习上砸那么多真金白银;有焦虑加倍的,课外培训机构不让上,孩子想补课找不到地方,提高学习成绩更难了;更多的家长是客观理性看待,他们认为这项政策有利于给白热化的课外培训降温,孩子的学习不能单纯寄托在课外班,作为家长也有陪伴、管理和督促的责任。

家长朋友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个“双减”政策的呢?“双减”政策的“减”包含两点:一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二是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认真解读还会发现,政策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之余,同时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密切家校联系。积极参加家长会、家长学校,主动与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身心状况,制订有针对性的家校联动教育方案,构建和谐家校关系。

更新育儿观念。了解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提升自身育人素质和能力,理性规划孩子未来发展方向,不盲目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

融洽家庭氛围。细心关注孩子思想情绪变化,倾听孩子心声,做孩子的朋友,形成良好沟通互动模式,帮助孩子排忧解难。

指导学生合理用好在家时间。督促孩子按时就寝,确保睡眠充足。适度安排家务劳动,加强体育锻炼,开展亲子阅读等。加强孩子网络行为监管,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孩子网络沉迷行为。

家长作为孩子成长教育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责任。如果说以前还能单纯指望花钱购买教育服务进行弥补,今后将很难再有这种机会。“双减”政策之下,培养优秀的孩子,还需家长的软实力来说话。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不是最大的谎言?

在中国人的认知里,孩子最重要的起跑线就是学习。家长为孩子提供极度舒适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很多孩子从小就背负“赢在起跑线上”的无形压力,至于为谁跑,为什么跑,能够跑多久跑多远,却并不十分清晰。而又有多少孩子,在家长的助力下,赢在了学习的起跑线却不得不中途退出。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毕业设计作品真实记录了部分深受抑郁症困扰的学子内心。文中的主人公林枳自幼成绩优秀、名校光环加身,却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在外界眼中,这些优秀的年轻人是“别人家的孩子”,是未来可以大有所成的“天之骄子”;而他们自己却迷茫、焦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越来越多的人在自我诘问中坠入痛苦的深渊。

究其原因,原来主人公林枳的妈妈年轻时学习很好,却没能得到文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妈妈给她最常传递的理念就是“成绩永远要摆在第一位”,并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更荒唐的是,当母亲得知她确诊重度抑郁之后,却认为她是“在为不求上进找借口”,无法接受“孩子不想再继续优秀下去”的现实。

知乎上有一个经典的问题:“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不是最大的谎言?”其中有一个高赞的回答:“这句话不是谎言,只不过用错了对象。”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線上,不是将来往死里折腾孩子,而是现在往死里折腾自己,因为你孩子的起跑线就是你。你的经济能力、学识修养、道德三观、眼界品味,决定了你的孩子从哪里开始跑,往哪儿跑,怎么跑,能跑多远。

用软实力为孩子赋能,孩子将来会深深感谢你

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妈妈记录孩子养草娃娃的经历:小妞养草娃娃,第一张是刚浸泡完,看着其貌不扬,还有点黑突突,小妞有点担心长不出来。妈妈说好种子的生命力很顽强,一定能够长得出来。果然,没过几天,就看到了破土而出参差不齐的种子芽,现在的草娃娃头发茂密,后发芽的也已经慢慢追齐……一个完美的起跑线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关键是要成为“一颗好种子”。好种子之所以能成为好种子,优质的种子妈妈功不可没。

心理学家曾奇峰曾经说过:“不管你有多高学历,多少证书,多高职务,多少可以物化、外化的证明或标签,都不能证明你就是合格的父母。”

不是所有的标准,都能被证明。一个真正的好父母,不在于能给孩子提供多么优越的物质条件,也不在于能给孩子买得起多贵的学区房。而在于是否赋予孩子优良的生活学习习惯、道德修养,教会孩子独立、自主、明事理,这些软实力才是决定孩子走多远的关键因素。

在连岳的公众号看到一个女生的来信:来信的女生自身条件和家庭条件都比较优越,在相亲时遇到一个很欣赏的男生,在女生眼里,男生努力上进,思考问题理性,有自己的原则,情绪稳定,对待父母孝顺。但是个子不高,家庭出身贫困,父母文化程度也很低,这是女生纠结和犹豫的原因。

文章下的留言都在好心相劝这个女生:这样的男生并不是那么容易遇到,两个人在一起过日子,外在的条件微不足道,一个人具备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让日子闪闪发光的因素。男生的父母虽然受制于教育程度,但是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孩子,想必父母的素质和修养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认知高度和思维方式,决定了孩子成长的走向和质量。“双减”政策下更凸显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体现了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起跑线课外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小满课外班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我的“课外老师”
品读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五行真经(9)
取经之路
重归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