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英合作的英语教程有机会赢吗?

2021-10-27谭睆予

出版人 2021年10期
关键词:刘强套书牛津

文|谭睆予

在相应的政策下,中外合作教材在未来的图书市场上将会拥有很大的优势。

《牛津英语话中国》是“双减”政策落地后,北京教育出版社联合牛津大学出版社推出的一部重要的英语学习图书。在作业负担、教培负担双减的大背景下,其对出版业的影响尚未靴子落地,原版教材受到严格限制,本版图书亦难判断命运走向,但这套书却被寄予了厚望。北京教育出版社总经理刘强认为,不论“双减”怎么减,即便是在小学阶段取消英语的学科考试,对《牛津英语话中国》而言,更多的还是机会。

“双减”带来的新机会——课后三点半与家庭自学

“双减”后时代,曾是英语学习重镇的培训机构不再提供有偿英语学科培训,原先被培训机构和一些学校作为教材补充所使用的境外英语图书也被叫停,然而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仅仅依靠学校课堂内的英语教材学习无法达到新课标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要求,课后的补充学习和自学不可避免。

北京教育出版社总经理助理孟冰认为,课后三点半的需求、家庭辅导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需要有一套资料来承接英语学习的需求,去替代过去那些原版图书。《牛津英语话中国》就是这样一套书,它一方面是对现有的英语学科教材的补充,另一方面它并不局限于应试教育的需要,而是更加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这一点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取代外版图书之前的角色。为此,北京教育出版社联合牛津大学出版社、明师国际教育研究院研发了与图书配套的教学产品,包括教学用书、课件教案、教学视频课等,课程专业化、体系化,支持学校落地。

传统的英语补充学习之外,《牛津英语话中国》还将目标瞄准了课后三点半的校内兴趣小组,“英语戏剧社”是“双减”政策出台后学校里最为火爆的兴趣小组之一,它区别于仍带有浓厚培训色彩的英语兴趣班,既轻松好玩又能在不知不觉中锻炼英语听说能力。将《牛津英语话中国》中丰富的故事编成戏剧剧本、演讲稿,作为配套产品的一部分,将是这套书对课后三点半市场的另一种方式的渗透。

家庭自学则是这套书的另一个目标使用场景,刘强表示,很多家长本身英语基础好,也重视教育,但他们不能凭空指导,而是需要一个介质,“家长可以用我们的材料,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提供配套的线上课件的原因”。

尽管在“双减”政策下,全国一些地区准备取消小学阶段的英语考试,但刘强认为这并不代表不学英语,对考试地位的削弱和听说等核心能力的重视,“对我们来说机会更好”,英语作为一个工具,没有了考试的要求,将更加强调其实用性,而对听说能力的培养也正是《牛津英语话中国》这套书所侧重的。即便是小学阶段取消了英语考试,但英语作为一个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初中及高中阶段的地位仍不可撼动。此外,不考虑中高考要求,每一个对自己孩子有要求的家长也不会忽视孩子英语能力的学习与提升,《牛津英语话中国》作为一套原汁原味且配套全面、成熟的自学教材,也许会有更大的机会。

英语教育新命题

在80后、90后,甚至是00后关于英语学习的记忆里,《新概念英语》是无法回避的经典,作为一套由国内出版社与外国出版公司联合编写的英语学习教材,它不仅提升了学习者英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也用美洲狮、“泰坦尼克”号、丹尼尔·门多萨、威斯特海温这些英语世界里的典型人事物拓展了他们看待世界的视野。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会用英语讲美洲狮和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很重要,如何跟外国朋友介绍中国的熊猫基地和北斗卫星,也是实实在在摆在今天的中国孩子面前的任务。

2017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四项核心素养的要求,其中的一项是“注重培育中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2021年,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再次强调:课程教材在厚植中华文化底蕴、涵养家国情怀、增强社会关爱、提升人格修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育人功能显著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更加坚定。

在跨文化交流不断深入的今天,用地道的英语、国际的思维,讲述中国的故事、传播中华的文明,已经成为英语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成为青少年英语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目标。“中国故事世界表达”是这个时代赋予英语教育的新命题。

《牛津英语话中国》的中方主编夏谷鸣认为,传统的英语教材内容大多是国外题材,孩子们学了多年英语,讲不了一个简单的中国历史故事,表达不了类似“乘法口诀表”“活字印刷”等带有中国特征的文化现象。“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不只是为了了解该国的文化,更是为了向他们介绍中国。这才是真正的跨文化交流,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对中国故事的表达,显然也不应该局限在老生常谈的传统文化范围内,今天的中国故事,既包含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也应该展现当代中国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最新的经济发展。“《牛津英语话中国》这套书里面除了展现中国最强的科学技术,还反映了我们的民生生活,从网购、人脸识别,到高铁、天眼、航天、无人机和空间站,应有尽有”,刘强说,“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合作出版将是“双减”后的大趋势

“双减”政策出台后,原版教材被限制使用,但其实早在两三年前,国际学校使用的英语原版教材就已经开始进行规范。因此,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的刘强在2019年开始策划这个选题时异常兴奋,“在相应的政策下,中外合作教材在未来的图书市场上将会拥有很大的优势”。

原版图书受到限制,而国内出版社出版的英文图书无法做到真正的国际思维和原汁原味。市面上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图书并不少见,但大多是较为简单的英语翻译,离原版教材所擅长的地道英语、国际思维仍有不小差距。“比如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大部分书就是把这个成语翻译过来,单纯的翻译孩子看不明白,也理解不了。”刘强说。

中外合作出版的图书能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原版图书的优势,又符合时代和新课标对“坚定文化自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英语作为一门工具,将承担更多向世界表达中国的职能。孟冰认为,中外合作的英语教材最大的优势是能让孩子拥有“中国心、世界眼”。

为了更好地呈现这套书,牛津大学出版社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适的作者,其创作团队有来自中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以英语为母语的作家,插画师是阿根廷知名新锐画家。图书配套的全部录音由牛津大学出版社认证的外籍人员录制,并由香港专业录音棚制作、剪辑。从构想到出版,《牛津英语话中国》几易其稿,每一个创作环节都精益求精。“我们不会迫于成本或时间而降低品质要求。我们的首要准则是为学习者提供高质量高水准的学习资源。”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区董事总经理丁锐在这套书的发布会上介绍。

全球一流的作者团队和资源保证了《牛津英语话中国》呈现的是最纯正的英语和国际化的思维,而对作者的精挑细选和中方专家团队的加入,则确保了这套书的“中国心”。

用牛津大学出版社首席内容官孙赫男的话说,《牛津英语话中国》的作者首先自己必须热爱中国、会被中国故事所打动,同时又要非常会讲故事、会用生动的故事打动孩子。胡文仲、梅德明、鲁子问、夏谷鸣等国内一线教育专家对图书的编写理念、大纲、选材等进行了全面的把关。鲁子问强调:“作为一套讲述中国故事的教程,首先要确保故事的内容选择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同时也确保其符合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机制和最近发展区。”

作为“双减”落地后的首部中外合作出版的英语图书,《牛津英语话中国》系列图书将以一个“先驱者”的形象融入市场,在以后的发展中将有可能变成这一类型图书的“代表作”。

2021年7月底,《牛津英语话中国》系列图书获得有着英语教育界的奥斯卡之称的ELTons国际英语教学创新奖——本土教学创新奖提名,这是中国出版界第一次获得ELTons本土教学创新奖提名奖。■

猜你喜欢

刘强套书牛津
刘强画廊
《了不起的故宫》
我们学校是书的海洋
谈如何上好一节单元导入课——以牛津初中英语8上Unit 4 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为例
旅行者,饶了牛津吧
应用交互式教学法,彰显阅读实效——以牛津高中英语M4 Unit 1 Advertising中Reading部分为例
刘强作品
刘强作品
刘强作品
对读者丢失图书馆成套多卷书赔偿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