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浙沪物流产业全国竞争力统计评价研究

2021-10-26戴进敏孙玉玲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17期
关键词:江浙沪竞争力因子

戴进敏,孙玉玲

(南京工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近年来,物流业的发展得到国家高度重视。国务院等部门相继发布了《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工作的通知》等35条公告政策。为进一步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2020年3月5日,国家发改委从降低物流相关行业收费负担等方面进一步提出12条政策措施大力支持物流业的发展。

长江经济带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推动长江沿岸区域经济发展是我国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而江浙沪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区域。从经济总量上说,2018年,江浙沪地区约21.15万亿元,占长江经济带的52%,其中电商交易额达到5.3万亿元,占江浙沪生产总值的25%,快递业务量达到179.86亿件,占全国快递业务量的35.46%。在全国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若充分认识地区物流产业的优劣势,将有助于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故对区域物流产业的竞争力进行系统评价,并基于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对提高区域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影响。因此,研究江浙沪的物流产业全国竞争力对长江经济带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物流产业的竞争力评价方面的研究,对物流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主要运用熵权Topsis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因子分析法等。刘艳(2016)运用熵权Topsis法研究西安、兰州等10个城市的物流竞争力。王书灵(2016)运用三阶段DEA方法研究了江浙沪的物流业效率。郭子雪(2018)运用DEA模型,从物流效率的角度评价京津冀地区的物流业。李平(2018)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武汉、长沙、合肥、南昌进行了城市物流产业竞争力分析。Xin Zou(2019)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四川的18个城市的物流竞争力进行评估。熵权Topsis法可以对物流的总体水平进行评估,但对所选的二级指标不能够量化,而DEA方法能够对区域物流的一级和二级指标进行量化,但只有投入和产出两类一级指标,指标的选择范围较窄。而因子分析法可以准确地刻画区域物流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且在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方面应用较广。故笔者将采用因子分析法研究江浙沪的物流产业全国竞争力。

物流竞争力绩效指标的研究方面,较多文献从区域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这2个方面设计一级指标。金芳芳(2013)采用基础设施、产业规模、产业效率、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水平和物流支持产业作为一级指标,建立物流绩效评价体系。杜媚(2016)在其基础上从生态位视角构建了城市经济、物流发展、信息化水平及教育科研水平4个维度竞争力评价体系。宋玲(2017)从物流基础设施及规模、信息科技、流通消费4个维度建立了物流绩效评价体系,祝勇(2018)在其基础上增加了发展潜力一级指标,李平(2018)在两者基础上增加了物流发展人才环境一级指标,从5个维度建立评价体系。章艳华(2019)在其基础上,除去了物流发展人才环境分析这一指标,从其余4个维度建立物流绩效评价体系。邱志鹏(2020)基于上述建立了相似的4个维度,但对运输企业数目等二级指标进行了调整。上述文献的物流绩效评价指标较全面,但没有考虑到区域的特点,与其他地区相比,江浙沪具有电子商务发达、快递量大的特点,笔者考虑交通和物流业务量等因素,将公路运营里程和快递业务量等作为二级指标,基于江浙沪的特点改进二级指标的选取。

上述文献主要集中于某个地区的竞争力评价,对全国竞争力评价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笔者不局限于研究江浙沪的物流产业这一区域,而是考虑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产业,将全国其他28个省市作为辅助对象,构建江浙沪地区物流产业全国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更加科学性和可靠性。通过对江浙沪与其他省市的物流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比较研究,有助于长江经济带的物流产业规划,提升长江经济带的物流管理水平,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健康发展。

1 江浙沪物流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参考李平(2018)、Xin Zou(2019)等建立的指标体系基础上,笔者将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物流产业发展基础及条件、物流需求水平、物流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以及物流发展潜力5个指标作为一级指标,将人均GDP等指标作为19个二级指标。

1.1 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受其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因此笔者以GDP,人均GDP,本年资金来源总计(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为江浙沪物流业竞争力的经济发展水平指标。

1.2 物流产业发展基础及条件

完善的基础建设能加快物流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物流业的竞争力。笔者借鉴金芳芳(2013)等长三角经济带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中物流产业发展基础及条件的指标,以具体的运输量等侧面的体现物流基础建设的成果。选取货运总量,货物周转数量,公路运营里程数和汽车拥有量(私人)作为评价物流产业发展基础及条件的指标。

1.3 物流需求水平

需求是产业发展的决定性条件。物流产业巨大的需求会给物流产业带来巨大规模的经济效益,同时压缩物流成本,能进一步提升区域物流产业的竞争力。因此,笔者选取人口总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和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评价物流需求水平的指标。

1.4 物流信息技术发展水平

物流行业的发展对信息数据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大部分的物流活动都需要网络通道的帮助。不同地区信息化发展程度也能反映物流的竞争力水平。指标的选取中由于无法直观地从不同地区的物流企业了解到其现阶段运用的技术,因此,笔者以消费者的角度表现物流产业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以快递业务量,移动电话普及率和城市电话用户数作为现阶段评价江浙沪物流产业信息技术发展的指标。

1.5 物流发展潜力

新零售背景下,物流企业需要高素质的物流行业人才。现在的物流行业正逐渐走上智能化的道路,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物流行业专业人才管理物流产业基地,开发相关的程序,应用最新的技术,推动物流发展。所以,物流产业的发展潜力用当地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和培养大学生的高等教育院校两方面因素来体现。因此,笔者以在校大学生数量和普通高等学校数量这两个指标评价江浙沪物流发展潜力。最终设计了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构成物流产业竞争力评级指标体系,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江浙沪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2 江浙沪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

2.1 江浙沪物流产业评价体系原始数据

为了体现收集到数据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文中的数据全部来源于国家统计局,选取江浙沪2017年的统计年鉴及其他28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的2017年统计年鉴数据,并结合各省市统计局给出的统计年报和相关行业数据作为江浙沪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原始数据。

2.2 对江浙沪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

2.2.1 数据标准化。由于不同指标选用的单位并不统一,原始数据的大小差距较大。为了消除各指标单位不统一对因子分析的干扰,首先要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标准化转换,其次进行数值可行性检验,由表2所示,经测算得到KMO值为0.794大于0.6,Bartlett球形检验卡方统计值的显著率为0.00,认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根据得出的相关系数矩阵的大部分绝对值大于0.3,所以,变量间有较强的相关性。

表2 KMO和巴特利特检验

2.2.2 因子提取。通过SPSS计算得到大多数的变量的公因子方差都大于0.7,说明原始数据都能被标准化后的变量较好地表达,其中变量X1、X2、X3、X6、X10、X11、X12的共同度甚至接近于1。说明原始数据可以构建出新的主成分,因子提取的效果较好。

从表3中得到3个成分因子,特征值分别为11.610,3.764和1.052。特征值均超过1。在经过正交旋转后,如表4所示,各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与旋转前的有变化,但是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相同,达到86.451%。筛选出的3个主成分因子可以解释本文选取的原始数据。将这3个主成分因子分别设为F1、F2、F3,为下一个阶段分析影响江浙沪物流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做准备。

表3 总方差解释

表4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2.2.3 主因子含义解释。笔者在SPSS中采用了最大方差法清晰地解释主因子对原始指标的反映内容,并对因子进行旋转,得到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如表4所示。表4中各主成分因子F1和F2以及F3对原始数据的表达情况良好,都达到了90%。由此可知,第一主成分F1解释X1、X3、X4、X6、X7、X8、X10、X11、X12、X13、X15、X17、X18、X19,第二主成分F2解释X12、X9、X14、X16,第三主成分F3解释X5。

2.2.4 主因子分析。选用各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其权重,由此可以得到以下综合评分计算公式,并运用回归算法得到各个因子的得分,如表5所示。

表5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将F1选入排序依据,进行排序。同理得出按F2、F3、F排序的结果。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江浙沪地区物流产业全国竞争力得分及排名

由结果可知,江苏地区物流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最高有1.4,位居全国第2。浙江地区物流产业竞争力有0.93,位居全国第4;上海得分0.35,位居全国第8。就排名而言,江浙沪地区物流产业竞争力在全国综合实力比较强。

3 江浙沪地区物流产业竞争力研究结果分析

3.1 江浙沪地区物流产业竞争力分析

由表6可知,江浙沪地区物流产业竞争力的得分,江苏省1.4,浙江省0.93,上海市0.35。经济最为发达的上海物流产业综合竞争力得分均低于江苏和浙江两省。说明上海市在物流产业的发展上受规模效益的影响。在江浙沪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中,江苏省的得分是江浙沪地区最高的。这充分说明江苏省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下,供给侧改革的效果明显,物流产业的竞争力遥遥领先。江苏现在已经是江浙沪地区重要的支撑者,也是江浙沪地区物流产业的领跑者。

3.2 江浙沪地区物流产业优劣势

江苏在综合得分上优于浙江和上海,但并不能说明江苏省在物流产业竞争力上完全超过了浙江和上海。在表6中可知上海市在主成分F2中超过了江苏和浙江,而浙江在主成分F2中超过了江苏。说明江浙沪地区物流产业竞争力各有优劣。笔者从不同的主成分因子解读江浙沪地区物流产业竞争力的优劣。

第一主因子F1,江苏、浙江、上海3个地区在这项主因子的得分分别为1.64、0.6、-0.75,排名分别为第3、第10和第25名。由得分情况可以明显地看出江苏的第一主成分因子包含的14个指标上有个别大幅度领先于浙江和上海。说明江苏省在物流行业的基础建设以及人才储备上是领先的,江苏省是发展物流行业的一块沃土。而上海在物流产业等基础建设上还有待完善。应合理利用江浙两地物流产业的基础建设资源,尽快构建物流产业生态链。

第二主因子F2,江苏、浙江、上海3个城市在这项主因子的得分分别为1.15、1.67、2.56,排名分别为第5、第4和第2名。上海市的得分最高,这充分说明上海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物流信息发展水平上处于领先地位。上海对新兴技术的接收能力强于江苏和浙江,物流产业效率较高。与上海市相比,江苏和浙江省在物流产业信息化方面仍有一定不足,需要在物流产业的革新和创新上加大研究和投入。

第三主因子F3,江苏、浙江、上海3个城市在这项主因子的得分分别为0.39、0.30、-0.294,排名分别为第3、第4和第24名。由此可见,江苏地区固定资产投入水平很高,为江浙沪地区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

由表6所示江苏的综合得分为1.4,浙江省的得分为0.93,上海市的得分为0.35。由此可知,江苏地区物流产业竞争力稍强于浙江和上海地区。江苏省在物流产业的基础建设方面完成得更好,而上海在物流产业信息化方面走得更快更远。说明江浙沪地区物流产业已经逐渐形成了支撑和结构,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上海经济最为发达,但受规模效应因素的影响,F1和F3因子得分靠后。江苏省的经济发展较全面,三大产业均有涉足,在物流产业上逐渐成为全国最发达的物流地区之一。浙江省次之,位居全国第4。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基于江浙沪电子商务发达、快递量大的特点,笔者建立了江浙沪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江浙沪地区物流产业进行评价和研究。将江浙沪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设计为江浙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江浙沪物流产业基础及条件;江浙沪地区物流需求水平;江浙沪物流产业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和江浙沪物流发展潜力等5个一级指标和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快递业务量等19个二级指标。进而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江浙沪地区物流产业进行科学和客观地评价。结果表明,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江浙沪在物流产业综合竞争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基于3个主成分因子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江苏和浙江在全国的排名较靠前,上海由于受规模效应因素的影响,主成分因子F1和F3的排名较落后。说明江浙沪在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物流产业发展基础及条件、物流需求水平、物流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以及物流发展潜力5个维度在全国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其中,上海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信息技术水平上占有绝对优势,但由于在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等其余15个二级指标与江苏和浙江两省存在一定差距,导致综合竞争力稍落后于江浙。浙江在主成分因子F1上较落后于江苏,主要由于在物流产业潜力这一维度上能力较弱。江苏和浙江虽然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信息化技术水平上逊于上海,但较全国范围内比较仍处于领先水平。

4.2 建议

基于分析结果,笔者提出了以下3点建议:①应升级现有的物流资源,寻找新的物流特色。分析结果表明,江浙沪在全国范围的物流竞争力处于领先地位,说明江浙沪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起着中心作用。然而江浙沪物流产业各有优劣势,各省市之间发展差距不大,上海在经济和信息技术方面最为发达,江浙两地区应着重加强提升物流信息技术水平,提高本地区的物流产业效率,跟上上海信息发展速度,实现江浙沪信息化同步,进一步提高江浙沪的物流竞争力。上海可以借助江浙的空间和资源优势,去除上海物流产业的空间发展限制,充分利用自身的物流信息化优势,实现三地的协同效应,引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②应着重加快物流教育培训,保留优秀人才。智慧物流、物流大数据已成为物流业的发展趋势。物流行业发展对物流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零售背景下,需要能够在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基础上进行物流决策的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人才。优秀的物流人才对地区的物流发展至关重要,缺乏物流人才,地区的物流发展很难跟上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浙江地区的物流产业潜力水平较低,本地区的物流人才供给较少,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吸引和引进物流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提升物流竞争力的问题。③应优化物流产业结构,开展符合江浙沪需求的物流产业规划。江浙沪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江浙应充分利用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物流发展规划。上海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水平的优势,将传统物流模式向“新物流”模式转换,反向促进“新零售”的发展。江浙沪应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合理优化本地区的物流产业结构,提高本地区的物流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物流产业竞争力,助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在新零售大背景下,江浙沪地区物流产业只有发挥江浙沪城市优势,整合区域资源,才能实现“1+1+1>3”,实现规模与协同效应,更快、更稳、更强地推进江浙沪物流一体化,加强江浙沪的物流产业管理水平和效率。

猜你喜欢

江浙沪竞争力因子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祭灶节——二十三,糖瓜粘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山药被称“长寿因子”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扮靓爱车拒绝潜伏危险因子
基于MODIS数据的江浙沪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