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把握 学习写法

2021-10-25谢为佳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1期
关键词:反语类比教学设计

谢为佳

摘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九年级上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议论文。教学时应避免把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要牢牢抓住重点环节,以点带面,在整体把握全文观点后,进入结构的梳理,然后重点学习铺陈、类比和反语三种写法,最后辨析作者的观点,以此引导学生把握议论性文章的特点。

关键词:教学设计;议论;铺陈;类比;反语

教材分析:从整套初中教材来看,议论性文章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但议论性文章的相关知识以单元学习重点的形式出现,这是第一次。因此,系统掌握议论性文章的基本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重要方向。同时,语文学科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上有天然优势,教师要引领学生感受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使学生对爱国主义内涵有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作为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

2、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

3、理解本文在铺陈、类比、反语运用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本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简单了解一下圆明园被毁的历史事件。

(观看一分钟视频)

作为中国人,我们当然认识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一场侵略,但写这篇文章的是一个法国大文豪,他会怎么看待这件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温习旧知

1、带领学生回顾信的格式

学生先发言,老师总结。

明确:称谓顶格写,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落款写在正文右下角,先署名,后日期。

2、请学生在默读课文之后判断本文的文体,引导出这是一篇阐述观点的议论性文章。提出这类文章重点要把握的问题: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阐述观点的?

三、把握观点

法军上尉巴特勒在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后,给大文豪雨果写信,征询他对“远征中国”的看法。你认为他期待雨果怎样的回信?再纵观全文,雨果在这封信中表达了什么观点?

明确:巴特勒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胜利歌功颂德。然而,雨果在信中表达了对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劫掠圆明园罪行的谴责,及对被侵略的中国的深切同情。

四、梳理结构

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

教师出示填空,学生填写。

本文从和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前者是展示美好,后者是展示美好被,前后对比,以此控诉英法联军的罪行,行文思路清晰,层层推进。

明确:盛赞圆明园谴责英法罪行摧毁

(板书:盛赞圆明园谴责英法罪行)

五、学习写法

1、精读第3段,了解两种写法:

铺陈手法:对描写对象进行浓墨重彩的渲染、描绘。

类比手法:将已知事物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

让学生找出铺陈和类比的句子,体会表达效果。

明确:铺陈和对比都是为了突出圆明园的艺术价值与地位,为下文批判英法罪行作铺垫。圆明园写得越美,被摧毁后人们就越愤怒。

(板书:铺陈、类比)

2、精读4—10段,了解一种写法:

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去表达本意。

请学生们找出使用反语的句子,体会反语带来的辛辣讽刺与批判的效果。

继续讨论几个问题:

(1)“强盗”“荡然无存”“笑嘻嘻”是不是反语?

明确:不是,这是对强盗行为的正面揭露。

(2)“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是什么意思?

明确:将政府与法兰西人民区分开来,指明是政府犯下罪行。

(3)“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把这次罪行比作一次偷窃,好像在法庭作证,带着审判的意味。

(板书:反语)

六、辨析观点

雨果是法国人,但对法国的“胜利”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揭露和批判了这次“胜利”。他这样是不是不爱国?

明确:雨果是站在世界人民的立场上来说的,珍视人类文明成果。他不是狭隘的爱国主义,是有良知和正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

(板书:良知正义人道主义精神)

七、总结方法

教师总结学习一篇议论文章的步骤: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法?

如何看待作者所持的观点?

八、阅读类文

出示墨子《非攻》节选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1、请学生翻译内容

明確: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果园,偷人家桃李,大家听到就谴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就惩罚他。这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这能说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吗?

2、依照学习议论文的步骤自学

讨论交流后明确:

(1)作者的观点: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

(2)作者的行文思路:先用偷人家的桃李而被惩罚来比喻,指出这种偷盗行为是损人利己的,然后类推进攻别国,指出这种行为不义,并斥责称赞这种罪行的行为是分辨不清义与不义。

(3)主要写法:比喻论证

(4)如何看待作者所持的观点:墨子反对侵略性战争,是对好战的大国的约束,对弱国的保护,在制止战争,减轻人民痛苦方面发挥了作用。

九、布置作业

请根据本文内容,给雨果写一封信,表达感激之情。

板书:

盛赞圆明园(铺陈、类比)

对比: 正义 良知 人道主义精神

谴责英法罪行(反语)

结语:本文情感强烈,观点鲜明,想象丰富,手法多样,是议论性文章学习的典范。从授课角度看,本课总体设计合理,方法得当,教授学生在阅读议论文时如何把握作者的观点、行文思路、主要写法,及如何看待作者所持的立场。今后还要在深度挖掘文本、朗读赏析、时间分配等方面加以改进,争取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议论文教学与思维品质发展——析评肖培东执教的《怀疑与学问》[J].曹公奇.语文教学通讯. 2020(05)

[2]关照整体还原议论文阅读本质[J].劳佳瑜.课程教育研究. 2019(08)

[3]反讽和抒情的交织——读《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J].孙绍振.语文建设. 2017(28)

猜你喜欢

反语类比教学设计
我就爱“反”着来
紧扣数学本质 丰富学习方式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研究
关联理论视角下《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语探析
“类比”一种思维方式的探讨
儿童反语语用功能知觉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