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读写结合”走向高效

2021-10-23樊忠玭

格言·校园版 2021年27期
关键词:黄山载体读写结合

樊忠玭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语文教学应当着重关注学生的语用能力,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会实施读写结合的方式,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同步提高读写能力,以此凸显语用性。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或者因为教师的理解角度不同,或者因为操作过程中的偏差,致使课堂教学步入误区。对于读写结合这种方式而言,是语文教学实践中极具高效性的学习以及习作训练形式,有助于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带动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所以有必要针对读写结合,展开更深层面的探究,以使其充分展现应有的教学价值。

一、深入挖掘,找准读写结合“着力点”

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的关键积累期,也是重要的生长期,需要立足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带领他们追溯阅读以及写作相结合的本源,这样才能深深扎根于教材,才能够挖掘其中有利于展开读写的关键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读写结合的意识。

(一)基于文本语言,引导读写结合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积累以及学习经验相对较少,需要充分利用文本展现其应有的载体功能,这样才能把握文本最基础的语言特点,才能够在对其进行解构的过程中,实现读与写的深度融合。以文本为载体展开深度阅读,能够从中积累好词佳句等,为接下来的写作打造出良好的铺垫;同时以阅读积累为载体,可以将学生所储备的各种素材运用于仿写以及创写等实践中,全面提高语用技能。

以《黄山奇松》为例,为了实现有效的鉴赏,可以设计“好词佳句汇”这一环节,既能确保学生的自主阅读,也能够在小组交流中,分别提出自己所收集的好词好句等等,在交流的过程中阐述喜欢的原因。此外,还可以拓展“字词句秀”,学生以现有积累的好词佳句为载体,进行口头表达或者仿写。在这两个环节中表现为逐步升级,环环相扣,是以语言积累为基础,促进读写之间的充分融合。

(二)基于文本匠心,引导读写结合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材所编排的文本不仅能够体现编者的智慧,而且具有载体价值,对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而言,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需要教师立足于实践,以教材为载体,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剖析文本,发现编者匠心。例如,体会作者的谋篇布局以及结构思路,能夠就此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深化,同时也有助于从中习得正确的写作方法。

以《黄山奇松》为例,紧抓“奇”这个字,可以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剖析其结构思路,首先以黄山四绝引入,目的是重点突出人们对于黄山奇松的情有独钟;然后再以点深化,显现三大奇松的不同特点;最后成功回归于面,阐释其千姿百态。在完成结构思路以及写法的深入剖析之后,既有助于深化学生的体验,同时在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升华其写作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具有现实的引领意义。

(三)基于文本细节,引导读写结合

在文本中针对读写结合点的挖掘,不能只关注宏观层面,还应当聚焦于文本之微,这样才能够在读写融合中“以小显大”。

仍然以《黄山奇松》为例,可以紧抓文本末尾,引导学生立足于此时的语境,模仿句式的特点,感受省略号中可能涵盖的内容并落于笔端。这种形式的读写设计,能够使学生对黄山奇松形成更深层面的解读,特别是“奇”这一特点,同时也有效地挖掘了学生的写作潜力。对于读写结合这一策略而言,其发挥发展并不可能一成不变,需要立足于不同的文本,结合各自不同的特征,灵活进行挖掘。

二、引发想象,拓展读写结合“应用面”

不管是扩写、续写还是补写,都是阅读中比较普遍的练笔方式,需要建立在对文本内容具备一定掌握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够进行具象化的描述,才能够使其内容更加丰富,不仅是对学生观察想象能力的有效锻炼,也有助于发展其逻辑思维。

(一)引导想象练笔

以《祖父的园子》为例,可以聚焦于天空的“蓝”,引导学生描绘这是怎样的蓝?然后进行扩写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也能够更好地体会在“我”眼中所看到的天空的特点。实际阅读过程中,首先需要准确把握文本,特别是其中的留白之处,这是引导学生进行扩写的最佳载体。以《鸟的天堂》为例,其中只详细描写了画眉鸟,可以以问题的方式触发学生想象:作者还看到了哪些鸟?它们又是怎样的?这样就有效地落实了扩写,使学生可以体会到鸟的天堂中鸟类的丰富、繁多以及美丽。又如《观潮》可以带领学生聚焦钱塘江恢复平静之后应该是怎样的,通过补写的方式,不仅可以和前文之间建立对比,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其壮观景象。

(二)引导情感练笔

教师准确把握文本精彩之处,触发学生想象,合理进行拓展。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文本中针对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的描绘,只是使用了几个动词,例如“拿”“搬”“破坏”等,但是究竟怎样“拿”“搬”,究竟是怎样“破坏”的,这些都是可以触发学生想象的关键点,以此落实扩写,不仅可以深刻体会当时英法联军对圆明园所实施的各种强盗行为,也能够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又如《松鼠》,对其吃东西的过程只用了三个字就简单带过,这也是可以值得学生扩写之处,可以对其吃东西的样子以及状态进行细致描绘,建立可爱的形象。

(三)引导扩写练笔

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改写。这一点需要建立在学生对原文具备较高熟悉度的基础上,可以改变的是文中的人物形象,也可以改变其中内容,还可以融入自己的体验。以《少年闰土》为例,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将其改为“少年某某某”。又如《松鼠》,在完成学习之后,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爱或者熟悉的动物,仿照作者的描写方法,对其进行改写。还可以在古诗学习过程中,以充分理解古诗内容以及内涵为基础,发挥想象,描绘当时的场景,或者建构人物对话等。

三、读写并重,提升读写结合实效性

具体教学实践中,应当为学生留有阅读及练笔的时间和机会,这样才能在明确目标的引领下实现高效的读写结合,促进娱乐能力的全面发展。

《珍珠鸟》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对珍珠鸟的外形描写,用词细腻、饱含情感。具体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种小鸟,在描绘其外形特点时模仿文本展开。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燕子》《翠鸟》等涉及很多鸟类的外形描写,所以,此次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以下引导:阅读第四自然段,标出描绘珍珠鸟动作的词语;然后阅读第五自然段,将具体的练笔情境设置于:白天,它淘气地陪伴着我……具体的情境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但是在描写过程中,需要加上相对应的一系列动词。

这种形式的练笔与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认知特点相吻合,同时也实现了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能够唤醒他们参与练笔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发展语言能力。

很多文本都会留有相应的空白点或者不确定之处,这些是激活学生想象的最佳载体,为学生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思考空间,更是落实读写训练的有效点。教师需要深入教材,准确把握这些点结合点,适时激活学生想象,引发学生推测,完成补白。为了降低写作难度,激活写作兴趣,也为了使学生快速入情入境,可以在进行补写的过程中,结合引导和点拨,更要为其搭建良好的练笔情境。例如《最后的战象》,特别令人感动之处就是嘎羧驻立江滩,它的“久久凝望”,“亲了又亲”等动作,能够令人产生无限想象。此时可以设计提问:当时嘎羧的内心会想些什么?先说一说,然后落实于笔端。同时也为他们搭建具体的语境“久久凝望着,它仿佛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为了使学生快速入情入境,还可以辅助背景音乐,这样学生的笔端就能够自然流露出战象的悲壮、深情、落寞等情感,也能够就此体会嘎羧善良、忠诚。

对于这样的补写方式而言,能够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也能够就此展开更深层面的对话,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的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

总之,读写结合策略具备较高的实效性,已经经过了教学实践的检验,其所关注的重点在于读与写之间的有机融合,也需要相互促进、相生相长。因此,在落实于训练中时,应当保障目标的明确性、形式的多样化,更要把握合理有效的落点,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教学效能。

猜你喜欢

黄山载体读写结合
以多媒体信息为载体,展数学课堂魅力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黄山冬之恋
学生写话①
以学习故事为载体 提升教师察析幼儿学习行为的能力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黄山迎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