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写作如何有效结合

2021-10-23马春英

格言·校园版 2021年27期
关键词:体悟创作融合

马春英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情感体悟能力,所以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展作文教学的时候,就要注重引导学生以更深层次的思考来进行个人情绪的表达。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也存在着非常大的特殊性,那就是学生需要学习的语文内容变多,并且知识难度也变大,可是时间却仍然与小学阶段的时间相同,这就造成了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时间很紧张。这样一来,语文教师就很难把阅读与写作独立开来,然后让学生分别进行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单向提高。所以说,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可以探究写作与阅读之间有机融合的教学途径,以此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很多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时候,很容易把这两者独立开来,但事实上阅读也可以看作是写作,只不过学生所接触到的阅读是更新形式的一种写作表现。所以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可以适当地把阅读与写作之间进行有效糅合,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双向提升。接下来本文将首先分析初中阅读与写作教学活动当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进一步探索阅读与写作有效融合的教学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当中阅读与写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部分教师常常将二者剥离开来,缺乏整体统一性

通过对于大部分初中阶段语文教师的访问就不难发现,语文教师本身认为阅读和写作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却不太愿意将这二者进行有机融合,以此来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双向提升。一方面就是考虑到了学生基础,语文知识是通过阅读篇目的细化教学来进行传递的,所以语文阅读篇目发挥的主要作用就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悟能力,促进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补充。另一个方面也是由于初中阶段的测试当中,作文题目的拟定大部分与学生日常语文学习当中的阅读类型不同。所以语文教师认为,日常的阅读篇目和学生的语文作文能力培养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是不能进行融合教学。正是因为这种教学观念的存在,导致了很多初中阶段的教师习惯于把阅读独立出来,把写作业也独立出来,完全不注重二者的统一性,也不去尝试构建二者之间的联系桥梁,导致了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时候,总是在进行单向学习。

(二)部分语文教师的阅读与写作融合存在一定的问题

虽然有一些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开始尝试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进行有效融合,希望通过阅读教学增强学生的情感体悟能力,让学生借鉴更多的写作方法,然后再将这些写作方法运用于个人的作文创作当中。但是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与写作融合教学的时候,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非常单一。就比如说有些语文教师在进行某一篇阅读篇目讲解的时候,谈到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于是教师就会立刻为学生讲解情感表达方式,包含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这两种形式。作文创作的过程当中,直接表达情感和间接表达情感,各自有各自的优势。但是教师也仅仅只是停留于理论层面的介绍,并没有让学生去通过具体的案例来了解直接情感表达和间接情感表达的各自优点。而且也没有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进行直接情感表达的创作训练和间接情感表达的创作训练。這样一来就很容易导致教师的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方式非常刻板单一,并且没有太强的训练意义。所以说,就目前初中阶段的作文与阅读融合教学来看,很多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在后续的教学工作当中,必须要进行更进一步的调整。

二、如何促进初中阶段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注重构建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桥梁,以阅读篇目,提高学生的情感体悟能力

在学生进行作文创作的时候,一切的技巧都只是进行文字构造的公式和定律,但是学生作文真正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学生的情感表达,所以教师在进行阅读与写作融合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增强学生的情感体悟能力,学生心中有感,才能够笔下有言。因此教师要注重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以更加具备艺术化的手段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悟能力。比如说教师在进行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教学的时候很显然,文章的主要内涵就是表达对于父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但是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进行理论讲解,而不去分析创作者的情感态度,那么学生是很难感同身受的。但是如果语文教师能够联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比如让学生来分享,日常生活当中,父母最为感动自己的某一个瞬间。又或者是教师可以通过配乐朗诵的形式来引导学生针对这篇阅读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总之通过教师各种各样的艺术创作手法,才能够让学生以更加深入的方式去解读阅读篇目当中的情感内涵,与创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这样学生在进行作文创作的时候,才会有更加细腻的情感体验,并且也知道以何种方式来进行内心情感的表达和宣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作文创作当中不是无病呻吟,而是真正能够利用情感表达的利器,来为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

(二)注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战演练机会

教师在将阅读和写作进行融合教学的时候,一定不能简单地构建二者之间的联系桥梁,比如教给学生某一篇阅读当中的某一种修辞手法的时候,就只是单纯告诉学生,在进行作文创作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运用这样的修辞手法,以此来增强个人作文创作的色彩。但是却不给学生一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真诚地将这样的修辞手法运用于作文创作当中,这样简单的强调很显然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真正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与写作融合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战演练机会,确保学生真正能够将阅读篇目当中学到的技巧运用于自己的作文创作当中。就比如说,在《马说》这篇课文中,开篇作者托物言志,借助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作“千里马”,把能识别、理解并能运用人才的当政者比作“伯乐”,把无知小人比作“奴隶人”。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有着决定作用,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的悲惨命运“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其不幸遭遇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文章对自己不着一字,却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寄托其中,表达了作者对有眼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封建统治者予以猛烈的抨击。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这种修辞手法并且了解这种修辞手法所产生的具体效果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即兴的文字创作,可以创作一段200~300字之间的文字,来表现对某一种事物的讽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即学即用,有了更多的实战演练机会,就能够确保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融合教学更加有效。

结束语

总而言之,阅读与写作之间是相互辅助相互依托的,所以语文教师在针对初中生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善于将语文阅读和语文写作之间进行有效的连接,找到二者之间的联系桥梁,才能够将二者进行融合教学,促进初中阶段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双向提升。另一方面就是还要注重在阅读教学当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情感体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将这种能力运用到日常事物的观察当中,在创作当中也才能进行更加真实的情感表达。最后教师还要注重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演练机会,在某种阅读方法教学之后,要让学生进行即时演练,即学即用,才能更好地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猜你喜欢

体悟创作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萌宠
Jazz
刚柔并济
懂,才能得
破次元
融椅
解题中的数学史
创作失败
“体悟教学”的教育学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