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医泻脉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分析

2021-10-23万玛拉旦兰科加彭毛东主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0期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不良反应

万玛拉旦 兰科加 彭毛东主

摘  要: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运用藏医泻脉疗法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乙肝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青海省藏医院收治的100例CHB患者纳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藏医泻脉疗法,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 DAN)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血清HB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采用藏医泻脉疗法治疗CHB可提高临床效果,降低HBV-DNA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藏医泻脉疗法;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0-0149-03

乙肝病毒感染是全球较常见的慢性感染病毒,随着疾病进展可转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结果取决于宿主、病毒和环境等因素。虽然采用预防性疫苗和抗病毒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临床症状,但是无法根治该疾病。目前,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治療方案仍处于探究之中,暂无有效根治方案[1]。藏药有3000多年的历史,且多采用复方辨证施治,在多种疾病中均具有重要价值。但是藏药多为秘方,缺乏临床指南,因而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争议性。藏药泻脉疗法也可称为利尿疗法,通过服用下泻药物将脏腑疾病从根源上排出体外,从病因上进行有效治疗。基于此,本研究分析运用藏医泻脉疗法治疗CHB的效果,旨在为临床干预CHB提供参考。现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青海省藏医院收治的100例CHB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2~71岁,平均(40.25±1.86)岁;病程1.5~6.0年,平均(2.87±0.13)年。研究组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31~73岁,平均(40.28±1.89)岁;病程2.0~6.5年,平均(2.89±0.1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乙型相关诊断标准[2];②乙肝三对半持续存在>6个月,且提示乙肝病毒慢性感染;③入组前近6个月内未实施系统性治疗者。

排除标准:①药物中毒、乙醇中毒等因素导致的CHB患者;②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③肝硬化、肝癌、肝性脑病患者;④过敏体质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入组后,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非特异性护肝药,如口服谷胱甘肽(生产企业: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0667,规格:0.1g)护肝,400 mg/次,3次/d;口服恩替卡韦片(生产企业: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237,规格:0.5 mg)抑制病毒复制,0.5 mg/次,1次/d;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Roche Pharma(Schweiz)Ltd,批准文号S20150056,规格:180 μg/ 0.5 mL×1支),180 mg/次,1次/周。连续治疗4周。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藏医泻脉疗法:分为汤、散、丸和药油丸4种:第一步采用二十五味阿魏散(生产企业:西藏神猴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20023233,规格:1.2 g/袋)与酥油涂抹全身(除腹部),进行按摩,40 min/次,若出现皮肤红疹现象需立即停药。按摩结束1 h左右,采用六味安消散(生产企业:金诃藏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71001、20190402,规格:18 g/袋)催泻,1.5~3.0 g/次,2次/d,2次间隔4 h;每次催泻2 h后根据医嘱服用泻药[如清道汤,温服本院自制150~200 mL煎汤(长嘴诃子、大黄、亚大黄、光明盐、荜茇煎制),汤后,能泻者为软腹,肠鸣者为中腹,无反应者为硬腹。根据软硬程度,调整泻剂用量。如硬腹,为剂量过小;如为软腹,为剂量过大。或十味舵手膏(本院自制,由疣果大戟、喜马拉雅大戟、诃子、大黄,“莞布”、泽漆、“西日堪札”、巴豆、蓖麻子及腊肠豆等加水熬成硬膏内服),1~2 g/次,4次/d,每次间隔4 h。每次泻完需饮用适量白开水以助下泄。药剂的具体使用需依据患者的肠胃功能而定,年老、体弱者选择汤剂,体壮者选择散剂,若出现呕吐,服用丸剂。同时管理患者饮食,以流食为主,随着治疗进展逐步转为半流食。连续治疗4周。

1.4  评价指标

(1)疗效:依据《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指南》[3]评定:①显效:临床主要症状(如肝区疼痛、乏力等)消失,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消失;②有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好转,HBV-DNA数量减少;③均未达到上述两指标。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 DAN)水平:治疗前、治疗4周后,空腹取静脉血2 mL,3 5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清液,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BV DAN水平。试剂盒选自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不良反应:统计用药期间药物副作用(如皮疹、胃肠道反应等)。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HBV-DNA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HBV-DN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血清HBV-DNA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CHB主要是由乙肝病毒在机体内不断复制所致,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随着病程的进展可发展为肝硬化,再到失代偿期,预后较差。但是病毒的复制进展较为缓慢,且大多数患者在进展过程中可通过药物控制疾病进展,预后良好,因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4]。临床治疗CHB主要以抗病毒、保肝和抗纤维化等治疗为主,但是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大,有时治疗效果不理想,因而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式十分必要。

藏医将肝脏疾病归为“赤巴”范畴,根据《四部医典》中的治疗方法,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调肝脾为治疗原则[5]。传统藏药学将CHB归为赤巴失调,主要由药物性质不当、饮食不节等引起、起居不适所造成,治疗时需辨证论治。而藏药可分为汤、散、丸和药油丸等,需根据患者情况选用。九味牛黄丸为常用藏药,可清肝热,减缓肝区疼痛,但单独用药效果不佳,需联合其他治疗方案。藏医泻脉疗法属于藏药秘方,是通过泻出肝脏处沉积的病血、病毒来达到调节免疫力、控制病情进展的目的。该疗法先通过按摩躯干、四肢以通经络、扶正补虚、活血化瘀,为提高泻下疗法提供基础,然后利用散剂、汤药等催泻,排出机体病毒,并通过调节饮食来调整机体功能,进一步增强患者免疫能力,减轻病症[6]。

本研究中,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且研究组HBV-DNA水平较低,提示了CHB采用藏医泻脉疗法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HBV-DNA水平。其原因可能是藏医泻脉疗法多结合多种药物依据病因用药,可有效改善肝脏微循环,加强机体免疫力,减轻症状。本研究中,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可见药物安全性较高,主要由于藏药为中草药制成,安全性较高,且个别人因体质、服用不当等问题,有一过性毒副反应,一旦停药,毒副反应随即消失,无严重后遗症。但是藏医理论记载较为零碎,泻脉作为秘方并无详细的治疗CHB记载,多根据临床经验总结而来,因而缺乏系统性、规范性,临床治疗CHB的效果存在一定的争议,因而可收集更多资料并进行大样本量探讨。

综上所述,CHB采用藏醫泻脉疗法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降低HBV-DNA水平且安全性较高,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Likhitsup A,Lok AS.Understanding the Natural History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nd the New Definitions of Cure and the Endpoints of Clinical Trials[J].Clin Liver Dis,2019,23(3):401-416.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2015年版)[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5,25(6):384,后插1-后插2.

[3]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指南(2018年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34(12):2520-2525.

[4]Fattovich G,Bortolotti F,Donato F.Natural history of acute and chronic hepatitis B: The role of HBV genotypes and mutants[J].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2017,31(3):249-255.

[5]德庆白珍,扎西,白玛,等.藏药联合催泻疗法治疗赤巴砸久(黄疸型肝炎)疗效评价[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7,27(5):301-302.

[6]傲见多杰.藏医泻肝疗法治疗45例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评估[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7,23(3):7-8.

猜你喜欢

慢性乙型肝炎不良反应
心理失衡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健脾化湿祛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残留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患者常见易患因素分析
两种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