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愿景设计及其在新时代的启示

2021-10-23汤梅耿友谊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

汤梅 耿友谊

摘 要: 中国共产党百年愿景设计在引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谋求独立、追求幸福、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聚力作用和激励作用。百年愿景设计的总体脉络大致沿着共产主义理想、四个现代化、小康社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叙事逻辑,通过对党的百年愿景设计进行回溯与思考,明晰其在新时代所展现出来的新变化、新要求,分析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启示意义,用党的百年愿景设计智慧更好地传达和书写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中国故事”。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百年愿景设计; 新时代; 十九届五中全会

中图分类号: D23; D25; D6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21.04.003

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来,能够在每个关键时期做好具有战略意义的愿景设计,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一步一步实现了人民与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坚守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沧桑,实现百年辉煌。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愿景都是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真切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的理想追求、初心使命与责任担当。

一、 中国共产党百年愿景设计的逻辑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以来就重视愿景设计,愿景设计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念和对未来发展蓝图的规划。中国共产党作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始终不渝地探索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方法与途径。为此,就需要在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各个方面根据具体国情进行整体的愿景设计与规划,从而解决好当时的现实问题以及做好未来的战略规划,确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伟大梦想的道路上稳步前进。中国共产党进行愿景设计有一定的逻辑必然性。从理论逻辑上看,“如果沒有好的愿景,即使战略再英明、计划再完善,也不会促使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来推进重大变革。”[1]愿景设计是方向,是明灯,是旗帜,依靠愿景设计的总体方向把握全局,才能使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战略规划,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恩格斯指出:“只有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在主要的方面和日益增长的程度上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2]恩格斯强调达成共产主义,继而完成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愿景设计。中国古代有无数政治家、文人都传达着自己的愿景,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美好愿景。中国共产党百年愿景设计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从历史逻辑来看,古今中外,每个成功的政党或集团都极为重视愿景设计,明晰发展的目标指引和实践导向,让国家的前途命运看得见,触得及,站得高,行得远。中国共产党基于使命而成立,基于使命而进行愿景设计。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是围绕着完成两大历史任务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设计,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根据中国具体国情进行愿景设计,引领着中国的前进方向。从现实逻辑来看,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一切的成就都是在正确愿景设计的指导和影响下实现的。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来有大大小小的愿景设计,这些愿景设计对当时乃至今日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但从宏观上来看,其主要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实现四个现代化、进入小康社会以及达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四个愿景设计构成了百年愿景总脉络。

二、 中国共产党百年愿景设计的总体脉络

中国共产党百年愿景设计总体脉络之间具有清晰的内在联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是信仰支撑和远大理想,四个现代化、小康社会以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都是实现中国共产党共产主义理想的阶段性理想,它们有机结合保证中国各项事业的建设不偏离方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愿景设计上坚持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统一的科学精神。

(一) 贯穿百年愿景的最高纲领——共产主义理想

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都强调的愿景设计,即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最高理想以及最终目标。共产主义理想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共产主义理想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例如“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53马克思认为“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而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4],“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3]45,从而阐明了未来社会中资本主义社会将会被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的真理。

中国共产党在这百年期间,每代领导集体都始终坚定地将共产主义这个愿景设计作为发展进步的最高纲领,共产主义理想愿景设计对党和国家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毛泽东指出:“建设一个没有剥削人的社会,曾经是世界上的劳动人民和进步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5]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另一个词叫共产主义。我们过去干革命,打天下,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因为有这个信念,有这个理想。”[6]173“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6]137江泽民同志也曾经指出:“必须看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比较肤浅、简单。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现在,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全面和深刻得多了。我们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作出科学上的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7]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在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8]矢志不渝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沿着共产主义理想愿景设计的总方向不断开拓前进,必将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 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推手——四个现代化

近代以来,推进现代化进程成为社会谋求发展与开拓变革的主要脉络之一。中国各路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从制度、技术、思想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认识到现代化的重要性,从而加速了现代化进程。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将现代化作为一项重要议题,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全力以赴,不断推进现代化进程。毛泽东立足于维护民族独立和抵御列强欺辱的角度,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发展工业才能把国家变得强大起来,他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9]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毛泽东经常以“现代化”作为愿景设计来描绘中国建设的发展前景。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指出,“要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國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10],其在话语体系表述中直接用“工业化”指向“现代化”。对于现代化的内容指针,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更偏重于走比较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业化路线,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工业现代化的倚重,把工业现代化当作新中国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实际国情与苏联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对实现现代化的内容又进行了补充:“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11]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理解更加丰富多维,并于20世纪60年代正式提出要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规划与愿景设计。在四个现代化的愿景设计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了独立且相对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同时也带动了政治、文化、外交等领域的发展,为以后国家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然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缺乏实际经验,1957年,毛泽东没有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受到阶级斗争错误判断的影响,使现代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正确的前进方向。邓小平通过总结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中各种成功与失误的经验和教训,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6]116明确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意义。在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邓小平对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给予了准确的论述:“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邓小平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廓清了现代化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和中心任务,但不代表现代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完全等同。同时,邓小平还认识到,现代化建设必须要依据中国国情,“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6]2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理论,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推进各方面现代化建设。在这样科学性、实践性的现代化理论的指导下,以及改革开放的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四个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如今,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进入了新时代,当前现代化愿景设计转变为实现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时又有新的领域和新的方面成为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环境和任务都有了巨大变化。然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愿景设计还在不断地影响着中国的战略规划,推动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机。

(三) 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小康社会

从古至今,无论是太平盛世还是烽火乱世,小康社会一直都是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梦想。它作为一个梦想和愿景,始终激励着敢于奋斗、勇于追求的中华儿女不断创造出新的成就,同时小康社会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用实践推动小康社会的实现,并且基于时代特征和实际国情不断给予小康社会以新的内涵。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中国在20世纪末的目标是实现小康,这个愿景设计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都始终指引着党和国家的奋斗方向。邓小平将小康视为社会理想和愿景目标,1979年,邓小平以小康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12]他将现代化建设与实现小康结合起来,确立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愿景设计。1984年,邓小平又对小康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八百美元。”[6]64小康社会至此不再是抽象的社会理想,而是可以预见的、可实现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愿景设计。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确立了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总体愿景设计和战略部署,其中第二步目标是: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经济总值再增长一倍,达到小康水平。经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20世纪末,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已经实现总体小康。

邓小平所提出的建立小康社会的愿景设计更多的是基于改革开放初期的规划,侧重点在于经济建设和发展,这是对当时国情的深刻把握所做出的部署。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各领域不平衡的状况愈发凸显。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表现出对小康社会的要求不再拘泥于经济建设,而是各方面都要协调共进。2007年,党的十七大指出,继续前进,确保中国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由“建设”转变为“建成”,体现出中国在实现小康社会愿景设计目标的道路上更进了一步,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实现小康社会愿景设计目标的决心和信心。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根据国情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要求,由此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十九大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更加突出强调建成小康社会的重难点问题,努力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问题,实施扶贫、脱贫战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愿景规划顺利收官。实现小康社会的愿景设计目标,从提出到完成,需要反复完善、不断更新,这生动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谋幸福、带领国家谋复兴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品质。

(四) 引领中国前行的时代号召——“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将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引领中国前行进步的时代号召,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国家谋划布局的战略眼光和强大能力,也深刻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上所构建愿景设计的使命与担当。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上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13]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上又对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安排与调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黨中央,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化危机、应变局、开新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4]新时代、新特点、新要求,“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站在时代和实际的角度出发,不断调整在两个一百年所要达到的愿景设计程度,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此外,党的十九大在把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继续将其细化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百年接续发展、紧密衔接,在追求实现奋斗目标的愿景设计过程中坚持稳扎稳打、稳中有进、不断提高、不断深化,用清晰的时间轴、任务表描绘国家发展前景,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愿景设计上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准确把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脱贫攻坚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三、 中国共产党百年愿景设计对新时代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百年愿景设计不仅在其所设立的年代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其战略性、深远性的眼光对新时代中国的长足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指导和借鉴作用。2020年10月26日至10月29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愿景目标的建议》,全会的公报内容深刻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美好的愿景设计,汲取了百年愿景设计的思路、方法等精华,并且对新时代的愿景设计又给予新思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新时代愿景设计是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为此需要在以往合理的愿景设计指导下与时俱进,探求新的发展路径,永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从而更有方向性、稳定性、科学性地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中国梦!

(一) 坚守初心,坚定中国共产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一愿景设计,正是中国共产党初心的来源和不断坚守初心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者,他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由此可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守初心、为民服务的重要意义。共产主义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愿景设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必将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必将实现社会的高度和谐。但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发展与实现都需要一定的过程,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愿景设计道路还相对漫长。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15]为此,需要继续坚守初心,坚定中国共产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第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当今世界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尖锐复杂,各种价值观念不断发生碰撞,西方的敌对势力加紧了对我国主流思想的入侵。西方的腐朽思想文化加紧对我国进行渗透、腐蚀,意图从思想上、价值观上来瓦解、分裂中国。面对西方意识形态和错误思潮的渗透与入侵,中国共产党必须继续坚守初心,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和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毫不动摇地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阵地,加强科学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素养,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砥砺奋进。

第二,用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方法论原则指导实践。必须坚定不移地追随并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愿景,但是实现这一愿景设计的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他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6]因此,在新时代必须牢牢掌握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方法论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优化解决方法,从而更好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三,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愿景设计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任重而道远,单靠一两个杰出人物或是一两代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的实现需要一代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民砥砺前行。邓小平提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绝不能掉以轻心。”[6]379从中国共产党诞生至今取得的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最关键的内容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有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崇高信念。在新时代,我们需要继续高度发扬共产主义精神,保持不断攀登、敢于拼搏的精气神儿,用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共产主义事业中去。

(二) 践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使命,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将“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使命和己任,用优异的成绩、丰硕的成果展示出其使命担当的真实性。在践行使命中,将现代化作为一条重要主线,通过走现代化道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用现代化的思路、方法来优化原有建设方案和解决中国各方面、各领域的难题。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15]其中涵盖了民生、创新、经济体系、社会治理、文化、生态、外交、国防安全等方方面面,与以往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内容相比有了更全面、更深层次的要求,但在新时代的现代化愿景设计实施过程中,还必须吸收以往现代化进程中合理的方法和原则,并根据当代中国国情创新现代化建设路径,从而更好地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现代化。

第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各项事业的奇迹,令世界为之惊叹。以往四个现代化进程也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稳步推进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4]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15]因此,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中国步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的前景一片向好,但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为更好地进行和完成现代化愿景设计,必须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让党的全面领导成为现代化事业的“定海神针”。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17]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充分把握人民性,坚持扎根人民、心系人民,才能让各项事业站得住脚。新时代推行现代化的愿景设计,应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现代化进程中如果偏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将走许多弯路、错路。现代化愿景设计应以人民是否满意、人民是否参与等体现人民性的指标作为衡量现代化水平的标准,将“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作为现代化愿景设计的根本目标和归宿,从而使现代化愿景设计行稳致远。

(三) 查找差距,在党的引领下实现更深层次的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从提出到“全面建设”乃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不断找差距、不断调整充实、不断发展递进的过程。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15]当前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顺利收官,然而影响小康社会发展的因素依旧存在,为此,全党全国上下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在党的引领下实现更深层次的小康社会。

第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总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18]小康社会愿景设计的建成不是空谈或是纸上谈兵就可以得来的,它需要根据具体的国情和社会实际进行调整与安排。为实现更深层次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愿景设计,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正确的方法原则指导实践,实现更深层次的小康社会。要深入调查和敢于实践研究,勇于解决各种复杂难题,找准差距、补足短板、优化路径,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政策。全党全国人民要继续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不容许须臾的松懈,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实现的基础上继续巩固与前进。

第二,坚持统筹协调发展理念。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4]处理好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当前的重点问题。全面小康社会愿景不仅限于经济意义上的小康社会,它要求统筹协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即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统筹协调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要突出重点,要采取有效措施,珍惜当前全面脱贫的伟大成就,防止因疫情引发的返贫现象发生。集中有效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运用统筹协调的发展理念优化和解决问题,要有敢啃硬骨头的勇气担当,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扎实、更有底气。

(四) 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并力争早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15]新时代,全党全国上下必须继续奋斗,在“两个一百年”愿景与奋斗目标的指引下不断发展,用新发展理念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融会贯通,凝聚力量,狠抓落实。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用切实有效的行动措施和乘风破浪的魄力勇气,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第一,坚持创新激活发展动力。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15]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要抓住创新这一“牛鼻子”来牵引各行各业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创新有着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因此要加快创新速度和提高创新质量,加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文化创新,不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创新激活现代化发展动力,从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愿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第二,坚持协调平衡发展资源。协调即强调发展平衡的问题,但平衡不等于平均,而是解决突出的矛盾,实现总体各方面的平衡。要善于找出当前的短板问题和薄弱环节,运用优化协调的方法补足这些发展中的弱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地统筹全局、协调各方,平衡各群体间的利益,彰显公平正义。协调东西、城乡等各方面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加重视乡村地区的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让已经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更加扎实,让“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更有潜力、更富动力、更具活力。

第三,坚持推进绿色永续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为两个阶段来实现,第一个阶段: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第二个阶段: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普遍常态,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建设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展现出绿色发展对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意义,以及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制定环境监管政策,加强保护生态环境法律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绿色发展宣传教育与实践,让绿色发展有底气、有保障、有动力。

第四,坚持开放优化发展格局。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15]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继续扩大开放,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进一步增强开放的能力、提升开放的水平。通过提高开放水平,推动国家创新能力和经济实力实现高质量增长,用多手段、多维度优化产业布局,从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五,坚持共享与惠及发展成果。在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注重将发展成果惠及到全体人民,始终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更有获得感。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15]将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增强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的参与感,凝聚起建设与发展的强大力量,使“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群众基础更加坚实,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  约翰P·科特.领导变革[M].徐中,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69.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23.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582.

[5]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615.

[6]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93.

[8]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0.

[9]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7.

[10]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50.

[11]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6.

[12]邓小平.邓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7.

[13]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EB/OL].中国政府网,(2007-08-29)[2021-02-03].http://www.gov.cn/test/2007-08/29/content_730614.htm.

[1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1).

[15]习近平.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0-10-30(01).

[1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91.

[17]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34-235.

[18]中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5.

(责任编辑 文 格)

CPCs Century Vision Design and Its Enlightenment in New Era

TANG Mei, GENG You-yi

(School of Marxism,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Hubei,China)

Abstract:The centennial vision desig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the whole Party and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to seek independence,pursue happiness and deal with various risks and challenges.The overall context of the 100 year vision design roughly follows the narrative logic of the communist ideal,the four modernizations,the well-off society,and the “two 100 years” goals.By combing the vision design,we can make clear the new changes and requirements in the new era,and analyze the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 in the new era.With the partys century vision design wisdom,we can better convey and write the “Chinese story” of the CPCs governance.

Key words: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entury vision design; new era;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收稿日期:2021-05-02

作者简介:汤 梅(1980-),女,江西南昌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耿友谊(1998-),女,河南洛阳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