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升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实效性探究

2021-10-21赵静

学周刊 2021年31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赵静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其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是学生认知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文本理解的重要手段,加强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语言信息的理解效果,掌握其中的关键信息和情感价值,保证学生学习效益的最大化。同时,阅读还能帮助学生加强语言的运用技巧,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对此,教师可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如何提升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1-005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1.025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知社会、发展思维的一种学习活动。有效的阅读,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更多的语言内容,拓展学习者的认知范围,从而达到陶冶情操、明治修身的效果。初中是学生认知成长中的关键时期,其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信息抓取、文本理解、思维架构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但在当前的教学发展中,大多数教师依然沿用传统教法,缺乏合理的组织手段和引导策略,导致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存在兴趣不足、理解不深、掌握不牢等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基础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当前初中生语文阅读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偏弱的主要因素、加强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必要性、提升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方法四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探究。

一、当前初中生语文阅读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部分地区语文阅读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初中生在语文阅读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阅读兴趣不足。兴趣是学生学习行为的最大驱动力,兴趣的培养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还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高效和直观,进而在阅读理解的解答和思考上处于积极的探究状态。然而,在当前的阅读活动中,大多数学生面对枯燥的文本阅读时,常常表现出兴趣泛泛、参与感不强的状态,不利于学生主体的学习与理解。

第二,阅读技巧欠缺。语言阅读讲究方式和方法,针对不同的文本阅读需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和理解质量。同时,阅读方法的有效运用,还能使学生更为直接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价值,加强主体的思想渗透。但在实际阅读活动中,学生大多采取单一的阅读方法去面对多文本阅读,导致学生的阅读效果难以保证。

第三,阅读习惯欠缺。习惯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助推器”,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词汇,丰富自身的基础认知,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长效化发展。但在实际的阅读活动中,部分学生的阅读习惯尚未形成,其阅读意识还很薄弱,进而造成学生的语言发展不均衡。

二、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偏弱的主要因素

针对当前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偏弱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环境,主要归集为以下几点原因:第一,激趣环节缺失。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激趣环节的有效设立,不仅能激发学生对阅读活动的参与兴趣,还使学生在语言阅读的方向上得以明确,进而帮助学生展开针对性的阅读活动。但在实际的教学培养中,大多数教师缺乏有效的激趣手段,其引导活动较为陈旧和单一,直接导致学生在阅读中难以产生积极的阅读状态,影响其阅读的效果。第二,教學手法运用不足。教学手法是课堂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但在当前的阅读活动中,部分教师依然存在“老套路”“旧方法”的现象,未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化策略,导致学生在阅读活动的理解上存在偏差。第三,方法渗透不足。阅读方法的传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保证阅读质量,但在当前的阅读培养中,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过于注重对应试内容的讲解,缺乏方法渗透,导致学生的阅读水平难以提升。

三、加强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加强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效果。阅读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学生可结合语言信息的表达和分析,了解作者在语言中所渗透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价值。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为高效地掌握文章中心,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加强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断积累的认知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学生的语言词汇,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从而实现其多元发展的目标。加强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建立阅读架构。文本阅读是一个语言体系搭建的过程,通过对不同段落、不同细节展开阅读,能丰富学生语言架构,使其语言体系得以完善,从而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四、提升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情境阅读,引发学生探究兴趣

枯燥、乏味的语言阅读对于初中生来说难免会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进而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而以生动的情境为导引展开阅读活动,不仅能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使学生在文章主体的把握方面得到加强,清楚了解文章的整体方向,这对下一步的学习探究起到促进效果。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特点和阅读内容,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相应的阅读情境,引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探究兴趣,保证其主体的阅读参与,从而达到有效阅读的组织效果。如在《苏州园林》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呈现多样化的园林景观,以丰富的图像为导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对苏州园林的探究欲望,这对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起到积极作用。此外,在情境阅读的运用中,教师还应注意其时机和方法,关注学生的主体效益和探究方向,避免视觉冲击降低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确保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问答互动,把握学生认知基础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