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1-10-21赵芝威张钦翔冯潇李臻

关键词:胚胎学实验课切片

赵芝威,张钦翔,冯潇,李臻*

(1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西安,710032;2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学员二大队,西安,710032)

2018年,在教育部召开的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金课”被首次提出,并写入教育部文件中。在未来两到三年时间内,建设五大类型“金课”,其中包括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1]。“课前线上自学听讲,课堂线下教师辅导”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教学课程包括目标、准备、教学视频、回顾、测试、活动、总结7个环节[2]。这种教学模式被认为更加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更有利于开展课程教学。对于组织学与胚胎学而言,传统教学仍有部分教学环节需进一步改进。在传统教学中,理论大课讲授课本知识,实践小课观察组织切片,两大教学环节没有很好地相互衔接、融会贯通;教学课程过于紧凑,学生观察组织切片的时间较少;课后学生无法接触到显微镜和组织切片,限制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影响了学习和复习的效果等。本教学组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本教学组近几年一直积极探索,不断运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本教学组熟练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的各项管理制度[3],圆满完成特殊时期的授课任务。教学组经过前期不断地摸索与实践,防疫时期的“特殊大考”以及疫情后期的回顾、反思和总结,对混合式教学的理解与应用也日趋深入、成熟。目前形成了“课前线上、课中线下、课后线上”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对象与方法

1 教学对象

2017级、2018级临床专业本硕博连读八年制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共11章节内容,每个章节需2个课时(理论讲授1课时,实践操作1课时,1课时为80分钟)时间;按年级分为两组,即传统教学组(2017级八年制41人)和混合教学组(2018级八年制42人)。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教师授课、带教方式,混合教学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模式。

2 教学实施

两组均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组织学与胚胎学》(第2版)教材和空军军医大学出版的《组织学实验指导》教材,按如图1所示实施。

图1 混合教学流程图Fig. 1 Flow charts of the two teaching modes

3 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实践操作考试:组织胚胎学实验课期末考试采用实践操作的形式进行考核,由学生操作显微镜,观察、判读未知的组织切片,并写出理论依据。共30分。

理论考试:组织胚胎学理论课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核,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卷面答题。卷面成绩100分,折合成绩为70分。考试分数为实践操作考试(满分30分)+理论考试(满分70分),最终成绩满分100分。

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对两个教学组教学满意度进行调查,并针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堂组设计调查问卷,以了解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认识。

访谈:课间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访谈,以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需求。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16管理数据,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平均分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考试成绩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课堂组的考试分数(84±12)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76±15)(表1)。

表1 期末考试成绩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the final exam results

2 学生满意度

收到无记名调查问卷83份,全部为有效问卷。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表2和表3)

表2 学生对教学满意度调查Tab.2 Survey results of students’ satisfaction to the two teaching modes

表3 学生对混合教学模式认识调查Tab.3 Survey results of students’ perception of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

3 访谈

与学生访谈的结果显示,学生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加推崇。“网络平台的课程可以反复观看,加深了我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对组织切片的观察”“线上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线下可以动手实践操作,学习效果倍增”“考前复习可以结合视频课程,复习更加高效了”。而学生对于传统教学的评价,仅限于教师思路清晰,设计完善,重点突出,易于理解,很难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更深层次地激发学生的探索与思考。

讨 论

1 效果评价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之前传统线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课堂学习效果的改善。传统的线下教学课堂模式中,学生当堂听讲,学生还未对镜下读片的观察要点掌握清楚,然后便立刻展开显微镜观察的实践操作,教学过程过于紧凑。而在“线上教学+线下学习”模式中,学生对于教师的知识点讲解和切片的判读、解读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在网络平台上,学生不仅可以在电脑屏幕上学习理论知识,还能看到组织切片的镜下视野,同时,教师将对组织切片的判读过程、思维过程展示出来,用鼠标箭头实时地指示出正在讲解的切片的相应部位,可以使学生更直观、更清晰地掌握观察方法与判读技巧,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观察切片结合起来进行讲授,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和记忆。

二是学习时间的“隐性”延长。传统的线下教学课堂模式中,学生对于切片观察的时间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40分钟,课后,学生接触不到光学显微镜和教学用的组织切片,无法进行切片观察。而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将切片观察的完整过程和知识点讲解录制在微课视频中,学生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反复观看、充分思考、领会方法[4],因而学生对于切片观察的学习便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时间,无形中延长了学生观察切片、学习思考的时间。

三是考前复习的有效辅助。传统的线下教学课堂模式,上完课后直至实践操作考试前,学生都没有机会再观察组织切片,严重影响学生实践考试的备考心态和复习效果,学生对此反应均较为强烈。而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结合教学平台的微课视频进行针对性复习。微课视频中既有教师讲授的组织切片的观察方法与判断技巧,还有展示出的组织切片图像。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将不明确的图像部位标记出来,在线讨论,使得学习和复习都更加高效。

四是教学过程的完整记录。组织胚胎学的实验课本身是以学生实践操作为主,因而以实验课为主的视频课程非常稀少。本教学组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过程中,通过线上微课视频的形式将“理论课+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均展示出来。同时,借助教学在线平台,将学生的预习、课上、课后作业与讨论交流答疑的完整教学过程体现出来,形成完整的课程记录。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的程度,并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仍需解决的问题

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我们发现其中仍然存在些许的不足,整个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流程还不够成熟完善。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以期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是网络平台的使用还不够熟练。课程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对于每一名教师而言都是全新的挑战。教师们已经习惯了线下课堂中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而这次的线上教学,对于切片观察的讲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们对线上教学的模式还不是很适应,平台的网络运营、后台维护、新功能的开发与应用等各个环节还是会出现一些小问题。“互联网+”时代,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也在与时俱进,计算机与多媒体的操作使用也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二是教师的备课难度骤然加大。在之前的线下教学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备课内容是分开的。而在“线上教学+线下学习”模式中,线上线下的备课内容均需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这也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难度和备课容量。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5,6],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发挥引导、启发和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二者优势互补,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7]。这种教学模式,更符合高校的教育和教学特点。而在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的特殊时期,有效开展混合式教学更是成为了高校教育的发展趋势[8-10],也必将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本教学组对于组织胚胎学实验课的教学开展也是一种创新与突破,后期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仍需进一步完善、巩固和提高。

猜你喜欢

胚胎学实验课切片
新农科背景下《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有趣的实验
基于SDN与NFV的网络切片架构
“自由”的实验课
组织学与胚胎学无纸化考试的实践与体会
肾穿刺组织冷冻切片技术的改进方法
项目教学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冰冻切片、快速石蜡切片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