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2020年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及应对策略

2021-10-21李佩玲牛雯雯高庆刚于玲雅张秀花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8期
关键词:条锈病山东省全省

李佩玲,牛雯雯,宋 霞,高庆刚,于玲雅,张秀花

(1.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山东 济南 250100;2.东明县植物保护站,山东 东明 274500;3.菏泽市植物保护站,山东 菏泽 274000;4.商河县殷巷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商河 251615)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end. f. sp. tritici, Pst)引起的影响小麦生产安全的流行性农业重大生物灾害,具有传播速度快、暴发性强、危害损失重、防治难度大等特点,流行年份常常给小麦生产造成毁灭性危害[1,2]。条锈病在山东省常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2020年受暖冬气候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山东小麦生产遭遇30年来最严重的条锈病威胁,全省各级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高度重视,发动及时,宣传到位,防控措施有力,使小麦条锈病危害得到有效控制,最大程度降低了产量损失,保障了夏粮生产安全,为全省粮食丰收做出了贡献。

1 发生特点

1.1 发病时间早

2020年4月6 日,济宁市鱼台县查见2处小麦条锈病发病中心,面积约20 m2,平均病叶率4.6%,最高15.8%,小麦品种分别为淮麦33、济麦22。首见时间比2019年早18 d,比大面积流行发生的2017年早14 d,较常年早1个月,是近15年以来见病最早的一年(见表1)。菏泽4月8日在东明县始见病叶,见病时间比大发生年份1990年早15 d,比2017年早12 d,比常年早25 d。枣庄4月13日首次在薛城区查见发病中心,见病时间比2019年提前1个多月,比2017年早14 d。

首见日期、首见地点表1 山东省2006—2020年小麦条锈病

1.2 盛期扩散蔓延快

前期病情发展相对缓慢,自4月6日始发病情至4月20日,全省5市18县(区)发病,发生面积1.52万hm2。4月下旬小麦孕穗期后,条锈病进入发生盛期,扩展蔓延迅速。4月27日全省已有9市35个县发生面积2.98万hm2,仅7 d时间,发生区域及发生面积增长近1倍;至5月4日,已扩散至15市73个县,发生面积约14.44万hm2,7 d时间发生县数增长1倍多,发生面积增长接近4倍,其中仅5月1日1 d就增加4.09万hm2;至5月7日,1个月的时间条锈病发生范围就已覆盖全省16市,见病县达90个,发生面积17.1万hm2。5月11日后,病情逐渐趋稳,扩展速度减缓(见图1)。

图1 2020年山东省小麦条锈病逐周发生动态

1.3 危害时间长

2020年条锈病在山东省发病时间提前,为病情的扩散流行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侵染循环明显增多。5月中旬条锈病进入危害后期,虽然扩展速度放缓、危害程度减轻,但一直到6月上旬在半岛部分地区仍然持续侵染。据威海调查,5月30日发现的小麦条锈病发病中心病孢子仍十分新鲜;烟台市站测报点调查,6月上旬15个小区发病中心面积仍不断扩展,至6月6日达到高峰。条锈病在山东省危害时间长达2个多月,为历史罕见。

1.4 发生范围广,重发区域明显

2020年小麦条锈病在山东省16市均有发生,发生范围覆盖104县(市、区),约占全省行政县(市、区)总数的3/4。发生范围较常年明显扩大,比大面积流行发生的2017年还多2个发病县。发生范围虽大但危害严重度不高,重发区域主要集中在菏泽和济南2市,其他地区均为零星发生。其中,菏泽发生最重,整体达到中等发生程度,发生面积34.24万hm2,占全省发生面积的80.18%;济南发生相对较重,发生面积6.79万hm2,占全省的15.90%;其余14市发病面积总计1.67万hm2,仅占全省的3.92%(见图2)。

图2 2020年山东省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占比

据菏泽5月19日调查,全市平均病田率40%,平均病叶率3.6%,重的10%~30%。部分县区出现由多个发病中心连接成100 m2以上的大中心。中心病叶率一般40%~80%,严重度60%左右,最重病叶率100%,严重度80%以上,局部整株枯死。

1.5 未防治地块发病严重

田间调查发现,局部飞防漏防地块发病情况严重,减产较大(见表2),且部分发生严重的地块防治1~2遍仍有新病斑产生。

表2 小麦条锈病严重发病田损失情况调查(东明县)

2 原因分析

2.1 上游菌源充足

3月中旬全国农技中心通报,受气候条件适宜等因素影响,小麦条锈病在西南、汉水流域及黄淮南部等麦区发生早,扩散流行快,局部危害重,是近10年来同期发生面积最大、程度最重的1年[3]。临近山东省的河南、安徽、江苏等省份发生期也较往年提早且扩散较快。相邻省份菌源异常丰富,为山东省条锈病初侵染创造了极佳的菌源条件。

2.2 气象条件适宜

山东省2020年春季(3—5月)平均气温14.6℃,气温条件总体非常适宜条锈病侵染。4、5月份降水量分别为24.5 mm、80.6 mm,分别比常年增减-10.7%、45.9%,降水条件对条锈病发生前期不利后期有利。前期全省降水总体明显偏少,制约了条锈病前期大范围扩展趋势,但鲁西南地区有多次小范围降雨过程,田间墒情较好,是鲁西南地区条锈病早发重发的重要影响因素。5月上旬全省平均降水量43.9 mm,较常年偏多141.6%,温度和湿度较适合条锈病的发生;5月中、下旬降水总体偏少,主要分布在半岛地区,有利于半岛地区条锈病的侵染和发生,造成危害时间长。另外,4、5月份以近地面3~4级西南风为主,有利于条锈病菌在山东省北移东扩。

2.3 主栽品种抗病性差

条锈病在山东省一般年份发病较轻或不发生,小麦主栽品种普遍不抗病或抗性较差,从而加重了病害的扩散流行危害[4]。从田间表现看,山东省主栽的小麦品种如济麦22、鲁原502、山农111、良星77、山农229、泰农18、太麦198、山农28等均有感病,说明目前小麦品种对小麦条锈病生理小种普遍缺乏抗性(见表3)。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加之部分稻茬麦等麦田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差,有利于条锈病侵染为害。

表3 2020年不同小麦品种条锈病发生情况(东明县)

2.4 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化

小麦条锈菌具有高度变异性,新的毒性小种不断产生[5]。目前的新致病类群毒性更强,并且表现出更强的耐高温性和抗药性[6-8],一般连续喷药2~3次才能完全控制发病中心,孢子逐渐失活。

3 主要应对措施

早监测、早发现、早动员、早防治是山东省2020年条锈病未能大面积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全省各地着力推进统防统治、群防群治、联防联控,总计开展条锈病防控157.41万hm2,挽回小麦损失8768.97万kg,实际损失1452.32万kg,较2017年减少71.7%,仅占小麦总产的0.56%,有效地控制了条锈病的流行,将其危害压低到了最低程度。

3.1 严密监测预警

针对2020年小麦条锈病的重发态势,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组织全省600多个测报站(点)规范开展系统调查,强化大田普查,并密切关注全国源头区发生动态,及时组织会商,科学研判形势,及时准确预报了小麦条锈病发生趋势。4月6日首见小麦条锈病后,第一时间发出全省警报,并立即启动日报告制度。全省多数市、县按照66.67 hm2/人实行网格化管理,时刻把控发生态势。济宁、枣庄、德州、济南等地设立首发奖,组织群众开展普查。菏泽、济宁对主动发现并报告条锈病情的给予免费防治,调动了广大农民查病防病的积极性。据统计,全省共发动38万人(次)开展大田拉网普查。

3.2 强化政府推动

鉴于病害严重,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强化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政府主导责任,加强组织发动,严格落实关键防控措施。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并紧急追加专项资金。省委农办、省政府办公厅、省农业重大病虫防治指挥部、省农业农村厅先后10多次发文、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工作部署,从不同角度发力压实防控责任,根据态势变化调整防控策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调度,分管领导靠前指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地落细,大大提高了防控质量。部分县(区)实行乡(镇)政府主要领导首问负责制,加快了防控进度,确保了防控成效。

3.3 加大资金投入

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重大病虫害防控专项资金1.5亿元。省农业农村厅积极与驻鲁涉农保险公司磋商,变“灾后理赔”为“灾前防范”,促成人保财险等9家涉农保险承担公司联合出资5000万元,采购药剂600余t,支持先发重发地区开展防控。地方各级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资金物资,全力保障应急防控需要。多地简化物资采购程序,开辟绿色通道或应急机制,迅速筹备防控物质,调集防控力量,确保了防控工作的时效性。据统计,各级筹措专项资金物资约3.25亿元,为打赢小麦条锈病防控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

3.4 坚持科学防控

全省坚持“带药侦查、打点保面”和“统防统治、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相结合的防控策略,采取“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发现一片,防治全田”的预防措施,及时封锁控制发病中心,严防病情扩散流行。菏泽、济宁、枣庄、聊城、济南等发生较早的市,“五·一”之前普防1遍,5月15日前完成第二次普防。各地大力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了应急处置成效。据统计,全省共出动无人机近1万架,大型器械5500多台,人工施药器械214万台,共开展大规模集中统防统治200多万hm2,专业、快速、高效地遏制了小麦条锈病流行态势。

4 讨论

4.1 及时性是控制流行性病害的关键

虽然小麦条锈病暴发性强、危害损失重,但该病可防可控。从2020年山东省小麦条锈病监测防控工作来看,及时准确监测预警、及早开展防控行动,是小麦条锈病没有流行成灾的关键和基础。受气候变化、条锈病生理小种演变和种植制度变革,近年来小麦条锈病在山东发生时间逐年提前,再按以往经验于5月上旬开展防治为时已晚。特别是鲁西南的菏泽、济宁等市,是小麦条锈病进入山东的首要门户,也是小麦条锈病在山东扩散传播的重要中转基地,要根据发生期将大规模防治行动提前到4月中下旬。根据上游病情发展形势,提早开展大田普查,发生初期坚持带药侦查,暴发初期开展大面积普防,从而压低菌源量,减缓传播速度,不仅有效控制当地病害扩散流行,还可以减轻全省的防控压力。

4.2 科学确定发病面积

发病面积的调查和确定是测报工作的基础,对实时指导防治具有重要意义[9]。与西南、西北等条锈病常发区不同,山东省在条锈病监测过程中以拉网式普查为主,防止遗漏发病点。当田间发现零星病叶或发病中心时,人为主观判定条锈病发病面积有一定困难。针对此问题,菏泽市提出了小麦条锈病调查判定发病面积标准。查到一片病叶代表病叶所在的一块地(边界清晰,地头地边有生产路或灌溉渠间隔,或同一户主、品种、管理、长势一致),一般十几亩或几十亩;查到一个发病中心则代表成方连片的同一区域全田(周围有树林、村庄、干道级公路、工场企业学校等明显界线隔开),一般几千亩或上万亩。经过后续发展形势观察,此判定标准比较客观,能够准确反映小麦条锈病传播规律,与后期按标准核实确定的发生面积差异不显著。

4.3 政府主导是防控重大病虫的有效组织形式

流行性、暴发性重大病虫具有快速扩散蔓延特点,坚决贯彻“统防统治、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策略,短时间内开展大规模统防统治,是快速有效控制病虫害扩散蔓延的最佳措施。单靠农业部门一个体系很难形成有关部门有效联动、全民积极行动的局面。必须强化重大病虫害防控政府行为,落实“政府主导、属地责任”,协调农业、气象、财政、科技、工信、供销等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共同发力,动员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生产主体积极主动参与,有效防控重大病虫害发生蔓延。

4.4 植保无人机防治应规范化

植保无人机具有高效节本、减污环保等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病虫防控。但在使用无人机防治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受风力影响,施药过程中易出现药液漂移;二是飞行高度、速度不同,防治效果差异明显;三是无人机通常有自动避障功能,树木、建筑物附近地块易漏防。针对以上问题,飞防过程中尽量选择无风天气,飞行高度控制在1.5~2 m,飞行速度适当减缓,保障喷洒药液量充足、均匀,对地边地头以及树木、电线杆周围的区域进行人工补防。

猜你喜欢

条锈病山东省全省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215份小麦材料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检测初报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山东省即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