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西青龙河流域旅游资源的可比优势与保护利用措施

2021-10-21白光远

乡村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流域鸟类景观

白光远

(凌源市林业和草原局,辽宁 朝阳 122500)

1 辽西青龙河流域概况

辽西青龙河流域地处辽宁、河北两省交汇处,位于燕山山脉东段,为冀辽中低山区,山势陡峭雄伟,遍布原始天然次生林。域内青龙河干支流贯穿纵横,人为活动较少。青龙河湿地与各处多样的自然地貌相互补充,构成了丰富的原生自然生态系统。青龙河流域内大面积分布的各类乔灌木森林植被、栖息于此的各类动物种群、各色山石峡谷等地文景观、水鸟河谷等湿地景观及厚重的传奇历史与人文资源底蕴等,勾绘出青龙河流域独特的旅游资源底色。辽西青龙河流域总面积15.04万hm2,有林地面积9.67万hm2,其中天然林面积5.23万hm2,森林覆盖率64.3%。

2 辽西青龙河流域旅游资源特点

辽西青龙河流域与辽西北部地区因受地域分布、自然降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在地貌和地表植被类型上具有明显差异。青龙河流域呈现出明显的山地特征,山水相依,分布着大面积茂密的植被,构成了旅游开发的优势条件。流域内的森林植被、各类动物种群丰富多样,湿地景观、山石峡谷等众多的自然景观,还有悠久的历史、非物质文化习俗、遗产等人文旅游资源,这些自然资源均是该区域特色旅游资源。

3 辽西青龙河流域旅游资源的可比优势

3.1 区位优势

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清新环境外,青龙河流域还具有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辽西青龙河流域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范围内,可被纳入北京市、沈阳市等中心城市的两小时经济圈,是大都市工作群体短期休闲的首选地。青龙河流域距凌源市区75 km,凌源市位于沈阳市和北京市的中间地带,与承德市、朝阳市、锦州市、葫芦岛市及秦皇岛市等均有高铁或高速公路相连,交通条件便利。青龙河流域及周边乡镇的各大宾馆、饭店、医疗设施等接待层级不一,可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游客的需求。旅游区内有东方红大厦宾馆和众多农家院,高低端搭配,地方特色突出,既方便旅客,又能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可靠保证。

3.2 森林景观资源优势

青龙河流域森林以天然林为主,植物种类多样,是辽西地区重要的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库,具有原生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等特点[1]。经调查,在青龙河流域现已发现维管植物1 343种,隶属于129科516属,还有多种珍稀、濒危、特有保护种植物,如人参、紫椴、野大豆、刺五加及黄檗等共22种。青龙河流域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态和社会价值。

青龙河流域森林景观种类丰富,包括针阔叶林植被24类,如核桃楸林、侧柏古树林、蒙古栎林等;灌丛植被19类,如山杏林、杜鹃灌丛、三裂绣线菊灌丛等;沼泽植被型组6类,如芦苇群系、水芹群落、香蒲群落等。

森林景观按季节分,冬季,雪后的侧柏古树林、莽莽苍苍的白色雪原,点缀出片片苍翠的侧柏枝冠、山脉的悬崖依稀可辨,体现出原野的博大与恬静;春季,树木逐渐吐出嫩绿,杜鹃花、山杏花竞相肆意开放,山野沉浸在花海中,蜜蜂忙碌在花丛间,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气息;盛夏,青龙河流域成为避暑胜地,以蒙古栎林为主的大面积原始次生林,给青龙河流域涂抹出浓重的墨绿,也带来缕缕清新与凉爽,漫步在核桃楸林间,溪水在石间流过,松鼠在枝干嬉戏,将喧嚣与繁杂丢在另一个世界,尽享世外桃源的静谧与悠闲;秋季是最美的时节,漫山彩叶,色彩斑斓,争奇斗艳,间或点缀出松树的浓绿、枫叶(华北五角枫林)的鲜红、蒙古栎树叶的淡黄,多彩树叶点缀下的山峦,漫无边际,时有河边水鸟起落,秋高气爽,使人流连忘返。

3.3 动物资源优势

青龙河湿地无工业污染,经监测水质达到饮用水三类质量标准。独特的湿地环境,保护了珍贵的鸟类栖息地。经调查,湿地内不仅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东方白鹳,还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3种,如鸳鸯、雕鸮、勺鸡等。此外,还有更多数量的辽宁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中鸟类109种,如苍鹭、四声杜鹃、红嘴蓝鹊等。青龙河鸟类栖息地多处可作为理想的观鸟点。另外,还有其他野生动物,如东北刺猬、猪獾、豹猫、狍等9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斑蛙、鳖、林蛙等12种两栖爬行类动物,草鱼、泥鳅、棒花鱼等37种小型野生鱼类。这些种类繁多的动物资源也是青龙河流域独特的湿地景观。

3.4 湿地资源优势

青龙河干支流遍布全域,其主要包括青龙河、清水河、窟窿山河等10条支流,总长度230 km。2018年,青龙河流域完成了大河北青龙河湿地生态修复,在提升水质的前提下,结合村屯自然分布,建设护岸工程,并充分利用原有沿岸的杨柳等高大乔木林,打造出以生态休闲为核心的旅游基地;新建沿岸溢流堰6座、景观桥4处、生态岛5个、休闲平台广场4处,以沿岸步行道11.0 km相连接,使宽阔的水面、溢流堰、景观桥、生态岛、跌水堰及休闲广场等形成优美的旅游休闲景区。青龙河流域是原生态山水长廊,是承载当地陆生、水生、两栖类动物与各种乔灌木生长的共同载体,湿地项目建设赋予了大地灵气,点缀出多样的怡人风景。

3.5 人文资源优势

大河北镇辽代古墓遗址、河坎子达摩古寺、前进乡白云律寺等历史人文景观,结合新建的“平凌战役纪念馆”、葡萄和苹果等生态采摘园、观光农业园等。这些提升了青龙河流域的人文资源内涵品位,体现了青龙河流域的地方特色。

4 保护、利用青龙河流域旅游资源的措施

4.1 强化顶层设计,打造区域性生态旅游典范

依托流域内独特的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等原生自然景观,将湿地生态修复后的地文景观与“石羊石虎”“达摩古寺”“林彪地下指挥所”、皮影等人文景观相结合,优化整合各旅游景点。借助“一乡一品”,提升大河北乡、刘杖子乡等4个国家3A级景区品牌,打造青龙河生态流域旅游产业带,建设集生态观光、乡村休闲、红色教育、运动娱乐及文化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带[2]。

4.2 营造黑鹳等鸟类栖息地

根据近年对黑鹳等动物资源的监测,计划在河坎子、佛爷洞、三道河子等4处营造修复黑鹳栖息地,每处营造面积50 hm2。规划在下游恢复重建区浅水水域栽植红柳、芦苇、香蒲等高秆挺水植被,与河岸原有各类适生灌草一起,形成适于黑鹳等鸟类取食栖息的隐蔽场所,营造鸟类安全岛,也为其他鹭类、鹤类等涉禽鸟类提供栖息生境。同时,在鸟类栖息地设立鸟类投食区和投食点,针对灰鹤、大雁等湿地鸟类的习性特点,投放玉米等谷物,补充越冬食物;在河流干流湿地植物园内,投放鱼苗,从种类和数量上恢复鱼类群落,维护区域生态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整体而言流域内规划营造黑鹳等鸟类栖息地200 hm2,形成相对稳定的、以湿地生境为主的鸟类栖息环境。

4.3 对动植物资源进行专业调查与监测

为保证植物资源调查的准确性,选取乔木、灌木、草本等有代表性群落特征的地块,设置固定样地,总结出各植物群落的自然演替规律,为大面积植物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撑[3]。为了监测保护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生境、种群动态及受威胁因子等,监测各种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物种组成、优势种群结构及生理生化特征,规划在保护区范围内选择具有代表性地区并设置固定样地20个。在动物资源监测方面,采用固定样线调查,在保护区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方,规划设置固定样线10条。同时,布设红外线相机,监测保护区动物的种类、密度、个体分布变化及种群变化趋势等。固定样线每年调查一两次,布设总长度为20 km。

4.4 修复湿地生态系统

在松岭子青龙河支流、河坎子小黄山、前进乡、杨杖子等4处青龙河湿地水域,进行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每处修复长度1.5 km的湿地河道,宽度按照实际地块因地制宜进行设计[4]。湿地修复的主要工作包括拓宽水面和清理河槽垃圾、阻水物及部分淤泥,疏浚河道;平整护坡并种植乔灌木,增强水源保护功能;每处建设1~3个河道溢流堰,为拦截蓄水及后期湿地植物的栽种做准备;在河滩地种植水生植物,以芦苇、香蒲等挺水植物为主,千屈菜和水葱为辅,种植密度为12~16株/m2,采用埋压法种植。其中,芦苇、香蒲、水葱、千屈菜均为二年生植株,株高20~50 cm。

4.5 建立宣传教育中心,对游客进行科普宣教

在青龙河自然保护区的大河北镇管理站建立宣传教育中心,通过图片、沙盘、投影仪放映等多种形式展示介绍湿地的起源、分类、生境和功能等,向居民和游客传递关于湿地的基本知识,野生动植物的习性、特征、分布,湿地景观的科研价值和发展前景等[5]。在丰富动植物科普知识的同时,弘扬全社会关爱野生动植物并与之和谐共存的理念,营造全社会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流域鸟类景观
善于学习的鸟类
景观别墅
昌江流域9次致洪大暴雨的空间分布与天气系统分析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景观平面图》
鸟类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称“子流域”,还是称“亚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