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课堂评价的观察与分析

2021-10-20吴艳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9期
关键词:课堂评价观察中小学

吴艳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逐步改革和发展,各中小学对学生群体教育要求有明显提升,因此各学校应对课堂评价重新了解,从发展角度讲,课堂评价可有效改善学生学习途径,并对提升课堂学习质量有明显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中小学课堂评价的观察与分析进行阐述,并将其作为课堂评价基础,正确把控课堂评价尺度。

关键词:中小学;课堂评价;观察;分析

引言:课堂评价主要是遵循相应评价标准,在具体授课环节对教师及学生群体所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予以价值评断。通常来讲在不同评价观和教学观影响下,课堂评价结果也多有不同,从实质上讲教师课堂评价则是对教学思想现实化和具体化。从价值层面分析,正确的教学评价,可使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和观念有良好认知,同时也有利于掌握学生群体阶段性学习情况,从而进行针对性教学并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一、当前中小学课堂评价现状

对现阶段部分中小学课堂评价进行观察发现,通常在课堂评价环节,教师与学生皆是评价主体,评价方式也由师评生、生评生等方式构成,但从课堂评价构成比来说,仍以师评生为主,并且受传统评价方式影响,课堂评价环节过于注重单向信息传递,对于评价多项互动性有所忽视进而使课堂评价呈现主客体单一现象。与此同时学生互评、自评形式较少,且随着年级越高,该课堂评价情况问题也更为明显。对评价内容观察发现,陈述性知识评价约占课堂评价比例的重要部分,程序性知识和其他方面评价比例构成较少,其他类型评价主要由情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纪律构成,根据实际观察得知教师更侧重于学习纪律评价,由此即可发现课堂评价内容较为丰富,但对学生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等评价内容仍有所忽视[1]。课堂评价方式,当前中学或小学课堂评价方式主要以教师课堂提问为主,通过让学生群体或个别回答问题进行评价。小学时期教师通常会利用小红花、笑脸等象征性物品对该群体学生进行评价,而初中阶段则会更多的利用语言进行评价,导致中小学课堂评价方式过于传统、单一的原因是不同时期学生心理特点有较大差异,同时也因课堂教学活动较为传统、缺少创新性。

二、强化中小学课堂评价的关键性对策

(一)加强主客体互动参与

新课程改革影响下课堂教学应以多向师生互动为主,传统教学之下所强调的都是教师主导地位和权威,而该教学理念和方式必然会导致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交往,对其教学根本意义进行否定,也极大程度的将学生课堂权利和地位进行剥夺。因此在该背景下进行课堂评价则会出现评价主客体单一现象,进而导致课堂评价环节多由教师评判学生为主,教师更像评价中的权利者,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但现代教育评价则认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应是平等关系,在课堂评价环节应充分实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多向互动,充分给予学生评价机会和权利,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应对学生主体地位加以重视,既要有群体评价、教师对个体的课堂评价,同时也要有学生互评、自评等形式[2]。

(二)评价角度和内容多样化

传统课堂教学和评价中更为注重认知性目标,将学科技能与理论知识作为课堂教学中心,并认为知识价值是首要内容,而自身能力、态度和情感则是知识价值的附属,并且因认知性目标评价操作较为强烈,并不利于中小学学生综合发展。学生是一名独立且完整的个体,具有多种成长需要和多元化潜能,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将中小学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核心理念,因此课堂教学也应由原本的知识为主逐步转化为发展为主,教学目标设置也应将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理论知识进行有机整合,突出素质教育要求。因此在课堂评价中不仅要将学科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作为重点,更要强调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多方评价,以此保证评价角度和内容足够多元化且具有一定丰富性、灵活性、综合性。

(三)营造情境,加强激励评价

为保证课堂评价质量应强调师生互动参与,而师生互动需在特定环境下进行,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更有利于中小学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互动,增加教师与学生群体间交流,与此同时通过教学情境营造,也更有利于中小学学生自由化成长和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學生将自身主体性进行发挥。据科学实践表明,通常个体在未接受到激励情况下,能力发挥有限,而一旦受到外部激励和鼓励则会将自身潜能全面发挥。因此课堂评价阶段,教师应积极采取激励性评语,以此扩大课堂评价作用和影响力度。例如,数学教学中,当学生课堂学习态度及行为表现较好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正确评价和表扬,通过语言激励使其将此学习态度进一步延续,在面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群体,教师也应充分采取激励性方式对其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找回自信,调动学习热情,使其在激励性语言中得到快乐、满足等各种正能量情绪,进而激发个体学习动力。

结论:综上所述,课堂评价对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通过加强主客体互动参与、进一步丰富评价角度和内容、积极营造课堂教学情境,加强激励性评价,可全面打破传统课堂评价局限性,并有效扩大课堂评价范围及其影响力将其作用和价值充分体现,全面促进中小学学生群体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庞业绪.课堂评价——基于课堂观察的分析[J].学周刊,2015(10):124.

[2]王艳玲.中小学课堂评价的观察与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09):71-73.

猜你喜欢

课堂评价观察中小学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巧用课堂评价 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中职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