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独居老年人老年自我忽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10-20易子涵李茜张海茹杨良琴陈明秋鞠梅

护理学报 2021年18期
关键词:邻里关系量表子女

易子涵 ,李茜 ,张海茹 ,杨良琴 ,陈明秋 ,鞠梅

(1.德阳市人民医院 护理部,四川 德阳 618000;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老年医学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3.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儿科,四川 泸州 646000;4.西南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老年自我忽视(elderly self-neglect,ESN)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指老年人不能或不愿进行自我保护和照料,从而导致自身的安全、健康等受到威胁的行为[1-2]。 具有自我忽视的老年人可能表现为轻易相信陌生人、不关注自身的健康、轻易相信保健品、拒绝求医或吃药、不注重个人和家庭卫生情况、囤积物品等[2]。 老年自我忽视会增加老年人遭受虐待的概率,增大老人患急性重症疾病的风险,会影响老人住院疗效,甚至直接造成老人死亡率的上升[3]。 国内有研究发现老年自我忽视的流行现状表现为农村高于城市,独居高于同住[4]。 农村独居老年人是指年龄在60 岁及以上且在农村独自居住和生活,配偶及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的老人[5]。 他们是老年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往往存在更多的身心健康问题,可能更容易出现老年自我忽视的表现, 但是目前对于农村独居老人的老年自我忽视情况尚不清楚。 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农村独居老人老年自我忽视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旨在引起相关部门对老年自我忽视的重视,为老年自我忽视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 年12 月—2020 年5 月,选取四川省泸州市、德阳市、广元市3个市的233 名农村独居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 纳入标准:(1)年龄≥60 岁;(2)为农村居民户口且独自生活和居住, 包括无子女或子女外出务工时间超过6 个月的农村老人;或者离异、丧偶或者有配偶但与其长期分居的老人[5];(3)有自主回答的能力且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有严重躯体疾病者;(2)存在认知、精神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1.1 一般资料调查表 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个人月收入、是否丧偶、性格类型、与子女交流频率、邻里关系、吸烟、饮酒、近1 年跌倒次数、自评健康状况、疼痛、自杀意念等。 其中性格类型分为内向型性格(日常多表现为喜欢独处、安静内敛、做事谨慎、反应慢)、中间型(介于内向型和外向型性格之间)、外向型性格(日常多表现为好冲动、喜欢热闹、表现力强、 乐观开朗)[6]; 自杀意念是使用Kessler等[7]在国家共病调查中的1 个条目进行评价,即通过询问调查对象“在过去的1 年中,您是否产生过自杀的想法? ”获得答案。 国内也有研究运用此法进行自杀意念的筛查[8]。

1.2.1.2 农村老年自我忽视量表 [Scale of Elderly Self-neglect(Rural),SESNr]由国内学者赵媛媛[9]于2016 年经2 轮Delphi 专家咨询构建此量表,量表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代表性和权威性。 老年自我忽视严重程度评估表由村医进行客观测量作为所编制量表的标准校标效度[9]。 该量表总分及各维度的Cronbach α 系数为 0.623~0.779。 重测信度为 0.691~0.819,量表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信度和效度,可运用于测量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自我忽视。 该量表包括医疗、卫生、心理、安全、社会5 个维度,共14 个条目,采用 4 级评分(0~3 分),主要用来评定老年人老年自我忽视的严重程度, 总分越高表示农村老年人自我忽视越严重。 老年自我忽视总分为0 分表示无老年自我忽视;总分在1~3 分,或5 个维度的得分都≤2 分,或至多有2 个维度为3 分则为可疑老年自我忽视;5 个维度中至少有3 个维度得分≥3 分,表示有老年自我忽视。 该量表在本研究的Cronbach α 系数为0.873。

1.2.1.3 老年抑郁筛查量表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s-5, GDS-5) 老年抑郁筛查量表用于老年人抑郁的筛查[10],其条目来源于15 个条目的老年抑郁量表(GDS-15)中与临床抑郁诊断相关性最大的5个条目构建而成。每个条目选项均为“是”或“否”。其中条目 1 回答“是”计 0 分,回答“否”计 1 分,条目2~5 回答“是”计 1 分,回答“否”计 0 分。 总分在 0~5分,得分越高则表明抑郁症状越严重,得分≥2 分则可推断存在抑郁症状。 GDS-5 相比与GDS-15 更加简洁省时, 且在不同文化背景的老年人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有效筛查抑郁[10]。 该量表在本研究的Cronbach α 系数为 0.794。

1.2.1.4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Short Portable Mental Status Questionaire,SPSMQ)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为认知能力的筛查量表,由Pfeiffer[11]编制,共有10 个条目,回答错误计1 分,回答正确计0 分。总分0~10 分,得分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差。调查对象的学历为文盲或小学学历SPSMQ≥4 分为认知功能障碍;学历为初中SPSMQ≥3 分为认知功能障碍;学历为高中及以上SPSMQ≥2 分认知功能障碍, 该量表已被证实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

1.2.2 调查方法 于2019 年12 月—2020 年5 月,进行了调查员的招募、培训、预调查及正式调查。 调查员均为自主报名参加调研活动的护理学专业本科生。 在正式开始调查前, 对调查员讲解本研究的背景、调查相关注意事项、沟通技巧等;通过提前联系四川省泸州市、德阳市、广元市内所调查的农村地区村委会管理人员、村医等,从而取得支持和配合并推荐符合纳入标准的独居老人。在正式调查时,被调查者知情同意,主要采用一对一询问式调查,调查员均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进行现场解释, 不采用暗示性语言,调查完成后给老人赠送小礼品提高调查依从性。问卷当场回收,逐一检查问卷填写完整性和准确性。共发放问卷250 份, 有效回收233 份, 有效回收率为93.2%。本调查通过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KY2019274)。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 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21.0 进行数据分析。 本研究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的采用描述,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 M(P25,P75)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构成比表示, 自变量分为2 组的老年自我忽视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自变量分为3 组及以上的老年自我忽视的比较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k)检验, 独居老人老年自我忽视的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所调查的233 名农村独居老年人年龄为(72.06±6.93)岁;男有 115 名(49.4%),女有118 名(50.6%);丧偶的独居老年人有 179 名(76.8%);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的有 204 名(87.6%),初中有 21 名(9.0%),高中及以上的有 8 名(3.4%);个人月收入:<1 000 元有 151 名(64.8%),1 000~1 999元有61 名(26.2%),2 000~2 999 元有 15 名(6.4%),≥3 000 元有 6 名(2.6%)。

2.2 农村独居老年人老年自我忽视得分情况 所调查农村独居老年人老年自我忽视的总分为9.00(5.50,15.00)分,医疗自我忽视、卫生自我忽视、心理自我忽视得分均为 3.00(1.00,4.00),安全自我忽视得分为 1.00(0,3.00),社会自我忽视得分为 1.00(0,2.00)。农村独居老年人中筛查出有老年自我忽视的老年人有79 名(33.9%),可疑老年自我忽视的老年人有146 名(62.7%),无老年自我忽视的老年人有 8 名(3.4%)。

2.3 农村独居老年人老年自我忽视的单因素分析经过 Mann-Whitney U 检验和 Kruskal-Wallis H(k)检验,结果显示老年自我忽视在性别、个人月收入、性格类型、与子女交流频率、邻里关系、吸烟、饮酒、跌倒次数(近1 年)、自评健康状况、疼痛、自杀意念、抑郁症状、认知障碍共13 个变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农村独居老年人老年自我忽视的单因素分析[n=233,M(P25,P75),分]

2.4 农村独居老年人老年自我忽视的多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13 个变量[如性别、个人月收入、性格类型、与子女交流频率、邻里关系、吸烟、饮酒、跌倒次数(近1 年)、自评健康状况、疼痛、自杀意念、抑郁症状、认知障碍]作为自变量,以老年自我忽视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与子女交流频率、邻里关系、认知障碍、 抑郁症状是农村独居老年人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见表 2。

表2 农村独居老年人老年自我忽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农村独居老年人老年自我忽视处于较高水平本研究独居老年人老年自我忽视总分为9.00(5.50,15.00),显著高于李杰[12]采用相同老年自我忽视量表所测的安徽省6 524 名城乡老年人老年自我忽视的得分 4(1,7),也显著高于赵媛媛[9]采用相同老年自我忽视量表所测的安徽省3 182 名安徽省农村老年人老年自我忽视的得分 5(2,7)。 独居老人的老年自我忽视的筛出率(33.9%)也高于赵媛媛[9]对安徽省农村老年人老年自我忽视研究的筛出率(26.7%),高于Yu 等[13]对南京市社区独居老年人老年自我忽视研究的筛出率(23.2%)。表明所调查农村独居老年人自我忽视可能处于较高水平。 农村独居老年人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文化程度偏低,缺乏正确的健康养老知识,思想封建固执,对疾病的预防和管控缺乏科学依据,对新事物接受缓慢;(2)孤独感普遍存在,特别是农村高龄、存在躯体功能障碍的老年人,其与他人的接触机会更少,可能仅限于邻里交往,更容易感到孤单;(3)生活单调乏味,缺乏健康有趣的娱乐活动来丰富精神生活[5]。 若农村独居老年人若存在医疗、安全、卫生等自我忽视,更不易被发现和察觉, 那无疑会对其身心健康状况造成更严重的危害[14]。

3.2 农村独居老年人老年自我忽视的影响因素

3.2.1 与子女交流频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子女交流频率是农村独居老人老年自我忽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即与子女交流频率越多,农村独居老人老年自我忽视得分越低。 这与王航赛等[15]研究结果一致。 罗艳等[16]对湖南省460 名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调研,发现家庭关怀度与自我忽视呈负相关。本研究所调查233 名独居老人中大多数(76.8%)是丧偶老人。除了配偶之外,子女是大多数老人最亲近的人, 子女交流频率可以在一定程度反映老年人与子女的关系质量, 良好的关系质量不仅可使老人感受到自己被关爱,减少内心的孤独感,从而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风险;其次,子女在与家中老人定期频繁的交流中还可能及时地发现老人存在的健康、 安全风险问题,可提前采取相关措施,如:做好日常用药提醒、防跌倒、购置相关营养品及房屋适老改造等,从而规避和延缓躯体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安全问题的发生。

3.2.2 邻里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 邻里关系是农村独居老人老年自我忽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即邻里关系越好, 农村独居老人老年自我忽视得分越低。Hei 等[17]在对美国的老年华人的相关研究中先后发现更大的邻里凝聚力与更低的整体自我忽视风险有关,邻里关系障碍可能会增加自我忽视风险。可能的原因是较好的邻里关系首先会使独居老人愿意与外界进行接触和交流,有利于增加老年人的社会参与。 Dong 等[18]研究显示较低的社交网络和社交参与度与自我忽视风险显著相关。 其次,较好的邻里关系还有助于邻居增加对独居老人的了解从而给予及时的关照,此外通过邻里相互交流还可能有利于向老年人传递健康相关知识,增加对疾病的了解。 最后,可能通过与邻里间的倾诉交流宣泄老年人自身的负性情绪。

3.2.3 认知障碍 本研究结果显示, 认知障碍是农村独居老人老年自我忽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与冀云等[4]研究结果相似。 国外研究也发现认知是自我忽视的重要预测因素[19]。本研究有15.0%的农村独居老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 老人认知功能是由注意、计算、分析、理解、判断、定向力等多个认知域组成,认知功能障碍是指多个认知域发生的障碍[20]。 具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会降低其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的能力,农村独居老人本身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对躯体健康相关知识的认知, 可能更容易出现不重视自身躯体健康情况。此外,独居老人若自身存在慢性疾病,加之老化及认知能力下降导致记忆力下降,需要服药的老年人就容易出现漏服、错服的现象,形成各种类型的自我忽视。 建议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应重视独居老人的认知功能,建立个人档案,定期上门检查做好评估,对独居老人应更细心、耐心的进行健康等相关知识指导, 增强自我安全意识及对自我健康的重视。

3.2.4 抑郁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 抑郁症状是农村独居老人老年自我忽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赵媛媛[9]研究发现有抑郁的农村老年人是无抑郁老年人发生老年自我忽视风险的3 倍。有证据表明,在华裔美国老年人中,抑郁症状越严重,自我忽视的风险就越大[21]。 本研究有36%的农村独居老人存在抑郁症状。 老年抑郁指在≥60 岁的老年人群中存在的抑郁症状,首次出现抑郁的年龄≥60 岁,且以持续性的情趣低落为主要的临床症状[22]。 老年自我忽视包含了医疗、卫生、心理、安全、社会5 个方面。具有抑郁情绪的老人常常忽视个人卫生,生活在不卫生的环境中[17];抑郁老年人可能忽视自己的社交,不愿外出交友,封闭自我;抑郁老年人忽视自己心理状况,常感觉烦闷、无助,并产生自我否定,甚至出现自残、自杀行为,可能导致忽视自身健康,不遵医服药,自身安全受到威胁等现象。 因此,建议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多与有抑郁症状的独居老人进行沟通,了解其需求,帮助老人回顾生命中的积极事件,树立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23]。

3.3 改善农村独居老年人老年自我忽视的护理对策 农村社区卫生工作人员需要尤其重视独居老人的社会、心理状况。 首先,要加强老人的对自我忽视的健康教育,例如:通过小视频、广播、讲座、主题活动等宣传方式, 充分讲解老年人存在自我忽视的表现及危害,告知老人应重视个人的医疗状况,有病及时就诊,遵医服药;告知老人应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及调节和疏导负性情绪的方法; 告知老人应主动向家人和周围亲近的人寻求帮助。其次,农村社区还应大力宣传“爱老、敬老”文化,在农村社区传达子女应常联系家中老人及邻里之间应相互关心照顾身边的老人的信息,形成良好的助老氛围。 此外,农村社区卫生管理者应重视老年人心理问题的识别及疏导的相关培训,积极做好农村独居老人有无出现抑郁、认知障碍等情况的筛查,及时做好记录。农村社区卫生人员应联系家属并征得个人或亲属同意后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例如:采用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认知行为疗法可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 其中行为疗法可以治疗轻度抑郁的老年患者[24]。 最后,国家及相关教育部门应加大对老年心理卫生人才定向培养的支持力度, 作为老年人心理健康促进人力资源的重要保障;社会志愿者等群体下乡扶贫时,应多鼓励独居老人增加社会参与度,使独居老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减少负性情绪,从而降低老年自我忽视发生的风险。

猜你喜欢

邻里关系量表子女
英语写作评分量表研究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李聚奎:留给子女的“丰厚”遗产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Tomb-sweeping Day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2016年温州中考作文题 | “邻里关系”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招好棋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温州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