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分析

2021-10-18

广东蚕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

姜 红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麦草沟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甘肃天水 741000)

针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业的规划发展非常有必要,通过不断深入优化景观资源空间格局,带动区域沿线经济深度发展,利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来辐射多个产业,能够保障当地生态环境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比较热门的社会性课题,它为旅游行业开辟了创新路径,在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建立了新整体。在这其中,通过分析和了解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内涵,满足大众需要,产生投资效应,拉动地区经济发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建设能够管理好生态资源环境,将更多自然保护区中的新鲜内容挖掘出来,体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价值、旅游观赏价值与科学研究价值[1]。就以七星山湿地保护区为例,当地在开发建设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机制的过程中,基于多种学科科学研究区域建设内涵,希望建立可持续发展体系,这极大限度地丰富了区域内生物多样性,该区域成了天然实验室,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而来,亲身感受七星山湿地保护区的各色生态旅游项目,形成了旅游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机制[2]。

2 D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

2.1 D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基本概况

D自然保护区是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自然保护区,其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多年来都处于较高水平。D自然保护区域中生态水资源相当丰富,且拥有一条纵贯南北的重要生态走廊。整体看来,D自然保护区年均温差较大,干湿分明,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最低温度为-10 ℃,最高温度为30 ℃。

从生态环境条件看来,D自然保护区的水面平水期平均宽度在200 m左右,两堤之间平均宽度为3 km,其中有一条季节性河流,降水集中在8月,水位整体波动较大,如图1所示[3]。

图1 D自然保护区河域标准断面示意图

D自然保护区河域贯穿南北,流域面积较广,但它已经被列入到当地重度污染治理名单之中。为有效整治改善该重要河流流域的污染情况,D自然保护区希望通过强化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实现河域主动调整,充分体现河流治理保护创新思路,有效减轻人类活动所带来的河域生态系统严重退化,保障生态安全,进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2 D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系统规划完善

首先,D自然保护区建立了生态旅游系统,并规划完善其中相关内容。在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方面,D自然保护区就特别注重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专门将旅游带与生态带、城镇带高效衔接起来,实现了河网、绿网、公共服务网及智慧旅游网等多种网络相互构建,真正打造了当地的休闲生态旅游系统。在这一过程中,D自然保护区就充分发挥了自身湿地特有优势,希望实现对湿地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恢复生物多样性,形成相对健康的生态安全格局[4]。

在建立河流生态绿色走廊旅游项目过程中,主要目的是确保辽河保护区两岸生态满足保护要求,在河堤范围内建立自然封育区,禁止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建立退耕还林管理机制。另外,专门将河堤外500 m范围内作为生态过渡带,它可结合周边村庄与自然资源实施适当利用。在提出“以绿代水”的生态恢复模式过程中,保留和整理了原有林地基础分析植物种植水位变化内容,在种植植物时结合水位变化分析群落化布置,确保建立物种间生态位互补机制,保证堤外形成层次丰富、联系紧密的绿廊系统。在该过程中,D自然保护区希望建设旅游与城乡发展相互融合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这一过程中奉行绿色低碳、科学环保的基本原则,秉承“不破坏、低影响、控指标”的基本理念,维持区域项目良性发展,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项目,构建符合生态要求的人居环境。

举例来说,D自然保护区就建立了乡村旅游文化服务中心,持续强化旅游与村庄文化的相互结合,这里包含了两大乡村旅游文化服务发展节点,专门设计服务中心内容,确保依托沿线重点村镇形成多个小型生态旅游节点,同时设计补给驿站,大幅度完善了D自然保护区沿线的旅游服务体系[5]。

2.3 D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景观资源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D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景观资源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是相当到位的,它在旅游发展规划建设方面形成了总体布局结构,指导沿线村镇发展建设机制,保证地方生态资源与村镇文化特色相互关联,有效带动沿线旅游乃至综合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例如,在生态旅游项目的空间布局结构上,D自然保护区就希望基于旅游规划总体布局建立多元化空间布局体系,进而实现定量发展目标,构建相对全面、协调、科学的空间结构体系[6]。

D自然保护区的“两翼联动”生态旅游沿线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就希望将湖泊、温泉、湿地景观、农事体验作为主线,建立南北两翼的突出优势资源体系,结合营销宣传、产业链延伸及政企联动等多种模式优化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另外,当地还有三带延伸体系,通过城镇带、生态带与旅游带三带建立协调发展的生态旅游服务新体系、新项目,确保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到位。另外,D自然保护区还布局了五大省级生态旅游区,加速了当地旅游特色小镇与休闲庄园的建设速度。

2.4 D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产品规划

D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产品规划工作相当深入到位,目前当地已标识旅游资源产品项目超过150项,其中不乏基于丰富生产加工经验所生产的知名旅游商品,如表1所示[7]。

表1 D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产品

2.5 D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D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基础深厚牢固,就交通层面来讲,包括陆上交通与生态旅游大道。生态旅游大道主要围绕D自然保护区河流沿岸地形、水文地质等自然因素建立调查勘探结果基础,分析辅助D自然保护区区域旅游的路线设计内容,确保建立多个特色旅游小镇项目,沿岸总路网里程数达到2 000 km。另外还有水上交通规划项目,包括渡口游船和热气球观景项目,其中渡口游船横穿干流航道系统,在通行基础设施中还包含码头、古渡口,整体看来通航线路规划包含闭合航线、单向航线、自驾航线3条线路。另外还有空中热气球观景设施,它可为游客提供从空中观赏D自然保护区的体验,感受当地秀美自然风光。再者,D自然保护区还建立了旅游带服务中心,专门在重要区段建立高质量的游客服务中心,优化相关咨询系统中心服务内容。整体来讲,D自然保护区的整体建设布局相当合理,装饰内容符合地方河流文化与周边环境,在销售旅游商品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服务属性[8]。

3 结语

文章以D自然保护区为例,探讨了当地生态旅游项目可持续发展建设的若干问题与建议,希望基于此优化当地旅游资源管理评价标准体系,确定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过程中形成理论结合共同发展机制,提高当地生态旅游整体服务与建设水平。

猜你喜欢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