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种药剂对烟草中后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2021-10-18张思聂周兴华安常武刘国权谭智勇

广东蚕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叶斑病助剂病株

张思聂 周兴华 安常武 刘国权 饶 雷 谭智勇

(1.贵州省烟草公司铜仁市公司 贵州铜仁 554300;2.铜仁学院 贵州铜仁 554300)

烟草属双子叶植物纲,管状花目,茄科,烟草属,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烟草生产过程中常受到赤星病、野火病、角斑病等叶斑病的危害[1-2],有时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烟草叶斑类病害主要发生在烟叶成熟期,病菌主要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侵染叶片,烟叶组织被侵染发病后,病菌在组织上产生大量病原子实体,借助风、雨或气流传播,引起病菌再侵染,是威胁烟草生产的一类重要病害[3-4]。

近些年来,中后期叶斑病在贵州省思南县成为主要的病害,病害种类多[5],田间难以识别和防控,传统化学农药在该县连续使用多年,病菌产生抗药性,且农药残留大,难以保障烟叶质量安全。为筛选出适合该县防治中后期叶斑病的有效药剂类型,以便为大面积防控叶斑类病害提供参考依据,特开展药剂筛选试验和生产示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小区比较试验设在思南县大坝场镇花坪村,试验用地面积3 亩,前茬作物为烤烟,连作2年,试验地为山坡平地,海拔高度710 m,土壤肥力中等,土壤类型为黄砂壤土,亩施纯氮7.3 kg。生产示范设在张家寨镇李家寨村,累计示范面积208 亩,土壤类型以黄壤土为主,海拔高度750 m~790 m,平均海拔770 m。

1.2 试验材料

1.3 防控对象

赤星病、茎点霉属等。

1.4 试验设计

赤星病农药对比试验设5 个处理,2 次重复,分别如下。

CX1:嘧菌酯1号,20 kg的喷雾器中加入1 管药剂的一半。

CX2:嘧菌酯(阿加西),20 kg的喷雾器中加入1 袋半药剂。

CX3:嘧菌酯1号+高达助剂,20 kg的喷雾器中加入1管药剂的一半,另外加入高达助剂半管。

CX4:苯甲嘧菌酯,20 kg的喷雾器中加入1 瓶药剂。CK:空白对照。

设大田示范200 亩以上,在始发期用苯甲嘧菌酯开始统防,统防2次以上,间隔2 周~3 周1 次,以后根据烟株发病情况酌情施药。

1.5 施药方法

农药对比试验于试验地烟株初见病斑时进行第一次喷雾,此后隔10 d施用第二次。注意:(1)喷雾时以全株叶片正反两面均匀喷湿不滴水为宜,并有效防止各小区间雾滴飘移的相互影响;(2)施药时若遇高温晴天,应在傍晚或早晨进行。大田示范组织开展统防统治,防治2次以上。

从分析结果(见图8)来看:加强筋高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动(高度变动范围受限),不同状态下不均匀收缩影响差异很少,对整体翘曲变形影响较小。

1.6 观测记载

1.6.1 观测方法

农药对比试验采取间株式取样法调查8株,定点定株,分别统计病株率、病叶率和病情指数。生产示范试验调查示范区和对照区各3块地,统计病株率、病叶率和病情指数。

1.6.2 观测标准

按叶斑病严重度划分等级标准。

0级:全叶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1%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2%~5%。

5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6%~10%。

7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11%~20%。

9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21%以上。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施药初期叶斑病发生状况

由表1可知,不同处理在发病初期,病株率以处理4稍高,病情指数以处理2略高,各处理平均发病率为3.46%,平均病指为0.29。总体上,在发病初期,不同处理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相对较低,不同处理的发病程度和对照接近。

表1 发病初期不同处理病株率、病情指数

2.2 生产示范区施药初期叶斑病发病情况

由表2可知,发病初期,示范区发病率、病情指数较对照区略低,总体上,示范区和对照区叶斑病发生程度接近。

表2 生产示范区施药初期叶斑病发病情况

2.3 不同处理施药后主要叶斑病的发生情况及相对防效

由表3可知,施药后主要叶斑病的发病率以对照最高,较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分别高32.5%、42.5%、37.5%、37.5%。施药后主要叶斑病的病情指数仍以对照最高,较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分别高5.49、7.23、6.7、6.67。由表4可知,相对防效为处理2最高,处理1最低,处理3、处理4居中。说明在发病初期施用4种药剂后,均可对中后期主要叶斑病起到防控作用,防控效果以嘧菌酯(阿加西)最优,嘧菌酯1号+高达助剂、苯甲嘧菌酯也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经过咨询各种药剂成本,可知嘧菌酯(阿加西)为进口药剂,虽然防治效果好,但药剂成本相对较高,且多数农药店未销售,烟农在市场上购买的难度较大。嘧菌酯1号+高达助剂防治效果较好,但防治效果受助剂的影响较大,如果不添加助剂,防治效果较其他方式降低20%左右。同时,本试验仅使用了高达助剂这一类型的助剂,对其他助剂尚未了解。国内生产苯甲嘧菌酯的厂家较多,市场上易采购,成本价格较低,建议在生产上防控中后期叶斑病选用苯甲嘧菌酯。

表3 不同处理施药后主要叶斑病病株率和病情指数

表4 不同处理施药后的相对防效

2.4 生产示范区施药后叶斑病发病情况

由表5可知,施药后示范区中后期主要叶斑病较对照区低5.2%,病情指数低0.71,相对防效为65.13%。在生产示范中的相对防效略低于小区中的相对防效。

表5 生产示范区施药后叶斑病发生情况及相对防效

3 小结

小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中后期叶斑病的防效达到58.07%以上,相对防效最高的为进口药剂嘧菌酯(阿加西)。

大田对比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苯甲嘧菌酯的相对防效为65.13%,相对防效较高。在实际生产中,既要注重防治效果,也要兼顾防治成本,因此建议生产上可用苯甲嘧菌酯防治中后期主要叶斑病。

猜你喜欢

叶斑病助剂病株
番茄糖转运蛋白SlSTP2在防御细菌性叶斑病中的功能
《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测定》等2项纺织染整助剂行业标准发布
《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测定》等2项纺织染整助剂行业标准发布
柑桔黄龙病株分布边缘效应的量化分析
“二月兰叶斑病菌甘蓝链格孢生物学特性观察实验”的教学设计
钾助剂对Co(311)面上碳吸附影响的理论研究
菩提树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试验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拟成立农药助剂专业化委员会
山东省近期蔬菜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玫瑰叶斑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