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穿插艺术

2021-10-16陆益雯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3期
关键词:苏州园林手法教学效果

陆益雯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3-358

有老师说:日常的课是漫步,公开课则要奔跑。这句话准确道出日常课与公开课在效率上的差异。但是不是意味着日常的课就只需照本宣科呢?当然不是。

从狭义的角度来说,要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积累的根据地。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个积累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的穿插就需要执教者认真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的穿插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暂时中断教学主线或伴随教学主线有意地引进与课文相关联的某些知识内容。或有机地“增进”一些活动片段以调动情绪、调动节奏、延伸深化教学内容的教学技巧。

1、从教学过程来看,穿插手法在开课导入,课中激发思维,突破难点。课尾领悟要点时使用教多。例如:

片段一:教学《苏州园林》导入时进行的穿插

老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请看——展示课件中的园林图片,一边听苏州评弹。

这是导入时穿插,其目的是让学生对不熟悉的苏州园林有个感性的认识,并通过评弹了解苏州园林的某些特点,感受苏州园林精致典雅的气息。这样,利用媒体技术进行穿插,营造氛围,拉近生活距离,调动了学习情绪。

片段二:为说明《与朱元思书》的写作手法进行的穿插。

学习了《与朱元思书》后,引导学生回忆:在我们学过的文章中有没有类似本文写景的,自然引入到曾学过的《三峡》。比较后发现,两文中同样有写水的湍急的,《与朱元思书》中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三峡》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这是小结时穿插,由课文扩展到读本,使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丰厚教学的内容,深刻领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片段三:教材《口技》,为学习运用衬托手法进行的穿插

通过学习,了解文中写听众的反映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使人身临其境,真假莫辨。

待学生对其有了一定的理解后,老师介绍《老残游记》中老残游大名湖回来,在街头看到一张新贴的“说书”招贴,旁有一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听到耳边有两个挑担子的说道:“明儿白妞说书,我们可以不必做生意,来听书罢。”有走到街上,听铺子柜台后有人说道:“前次白妞说书是你告假的,明儿的书,应该我告假了。”一路行来,街谈巷议,大半都是这话,心里诧异道:“白妞是何许人?说的是何等样书?为甚一纸招贴,使举国若狂如此?”回到客店便问茶房:“你们此地说书是个什么玩意儿,何以惊动这许多人?”茶房说:“客人你不知道……竟至无论南北高下的人,听了她说书,无不神魂颠倒。”

此为练习时穿插。让学生自我比较,从中悟得大家手法,提高能力。

我在教学《卜算子 咏梅》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毛泽东在这首词前写了一段序,说陆游的词《咏梅》和他的这首词题材相同,但立意相反。想知道不同之处吗?请同学们两人一组去探究这两首词的异同。

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相同点:這两首词都是以梅自比,赞美梅花不争春,不畏严寒;不同点: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

师: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心态,会赋予景物不同的内涵和意韵。

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一下这点。

(出示投影)

1、同为写鸟、花,下面两首诗中蕴含的感情有何不同?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同为写柳絮,这两句诗哪首是林黛玉写的,哪首是薛宝钗写的?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天!”

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课文中两首词的异同,也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把阅读与思维想结合,让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得到提高。

可见,穿插引进,看似随意,信手拈来,其实是教师匠心独运之处,是教学艺术娴熟的体现,须精心设计。

2、从教学的功能来看,穿插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①背景性穿插②知识性穿插③延展性穿插④活动性穿插⑤调节性穿插⑥鉴赏性穿插⑦思想性穿插。

穿插得法,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穿插不得法,如滥用煤体图片,课件的展示由辅助成为主体,以至喧宾夺主,反会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和思维,影响教学效果。故从效果上看,穿插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①目的性原则。穿插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效果。因此穿插艺术的运用必须服从课堂教学的目的。例如片段三,介绍老残听书前的所见所闻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领悟和掌握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手法,从而领略口技艺人的高超艺术。因此,整个设计都要紧紧围绕这一教学目标。

②适时适度原则。穿插要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也要根据学生需要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而定。要适量,不能随心所欲,天马行空。否则不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甚至产生教学上的本末倒置现象。在教学中,穿插只能处于从属地位。掌握好分寸,不枝不蔓,才能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③有机性原则。这是指穿插设计要做到和课文的有机结合,与课堂气氛有机结合。或引发情趣,或点拨诱导,或拓宽加深,或调动情绪,或丰富知识,或佐证问题,都要自然、合理,恰如其分。

④创新性原则。要讲究形式多样,发展学生思维,体现现代教学手段运用,特别是调节性穿插要幽默、风趣,营造民主教学氛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摆正篇章分析与学生感悟的关系,让自然合宜的穿插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多姿多彩。唤醒学生在阅读中的感悟能力,鼓舞他们自行找到开启语文阅读宝库的金钥匙。

猜你喜欢

苏州园林手法教学效果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拟人手法真多情
苏州园林的秋,美得太惊艳
使用说明方法的三个层次
画与理
七步洗手法
寻踪美感 落足眷意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