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2021-10-16刘冠甫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3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应用

刘冠甫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生活化情境教学改变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共以学生为主体,将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可以让他们感受道德、法治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是与他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从而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内驱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道德与法律知识基础。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应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3-278

引言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初中阶段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念与法治思想的重要环节。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行下,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面临着诸多发展路径,而生活化教学理念作为较为先进的教学思想,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具有突出的价值体现,值得受到重视。因此,如何将生活化教学合理地运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并发挥其价值,是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道德与法治教学所包含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仅仅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是难以牢固地记住各个知识点,不利于后期教学的开展。而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则能够更好地将生活融入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与记忆,让记忆效果事半功倍。同时,加强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还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率的大大提升,更好地在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观。

二、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导入是否生动有趣,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决定学生是否能够对本次课堂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关键。基于这一现实情况,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要迎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充分利用好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开展,选择好恰当的切入点,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认识自己”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性格、爱好、脾气、优点、缺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自我介绍,这样不仅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且通过全班同学的分享能够进一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积极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改进自身不足之处,同時还能够营造欢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再比如学习“爱在家人间”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同学们,你还记得家人曾做过的最让你感动的事情吗?一起来思考一下与大家一起分享吧?”通过这一问题的提出,能够唤醒学生对亲情之爱的认知,积极分享让自己感动的家人故事也能够让学生形成感恩之心,更好地孝敬父母,爱戴亲人。

(二)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也是推动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重要举措。单一的理论知识讲授和案例教学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获取道德与法治知识,但毫无变通的课堂难免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课是德育的主阵地和载体,更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形成,而不是偏重于知识目标的达成。因此,初中教师要想切实推进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就要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如在进行“公共生活新平台一一合理利用网络”这部分的内容讲授时,教师可以情景剧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理利用网络”这一主题的情景剧编排和表演,内容既可以说明合理利用网络的价值,也可以反向出发,说明不合理利用网络造成的危害。这样将枯燥的知识讲授变成了生活化的情景剧,学生们既可以在实际的编排和表演中进行课本知识的梳理和掌握,同时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营造和谐融洽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氛围。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重现问题情境,对问题情境进行讨论和探究,并学习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一起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引用社会时事新闻

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引用社会时事新闻能够贯彻与落实生活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拓宽自己的视野,并通过时事热点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对于身边存在的一些热点现象进行思考,发现其中蕴含的道德与法治理念,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来帮助播放时事热点,在课堂教学中,将生活中所涉及的道德法治的案例给学生们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来进行案件的演绎,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其明辨是非,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比如,在学习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亲情之爱》时,教师可以展现当前社会中的一些热门话题,让学生看到社会中一些不赡养父母的行为,甚至一些嫌弃父母的举止,让学生通过这些热点新闻来更深入地思考,发表自己对家的看法以及让家更美好的具体措施,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家庭观与亲情观。

结束语

总之,生活化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将生活化模式应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联系教材和实际生活,从而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诗.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微探[J].科幻画报,2021(03):54-55.

[2]徐亚楠,陈梦诗.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A].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三)[C].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5.

[3]丁龙英.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J].家长,2020(31):73-74.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应用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