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思想在评价中飞扬

2021-10-15周瑾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指向性反思性激励性

周瑾

摘要:随着新课程推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评价内容更为多元,形式更为丰富,但是课堂评价仍有重整体,少层次;重结论,少启发等问题。因此,教师应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评价上讲究科学、突破创新,通过激励性、指向性、反思性评价,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熏陶学生审美情趣,使学生收获课堂的乐趣。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评价;激励性;指向性;反思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价值判断,一种学习成果的反馈,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审定以及下一阶段学习的方向,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

在传统的评价中,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回答进行知识评价,对于学生的阅读成果只是简单地给予正确与否的反馈;面对学生富有个性、富有创造,不尽相同的回答,教师时时会以所谓的正确答案一刀切;甚至有的教师对于学生的阅读体验不细致分析,仅仅只是简单地用“好”来模糊评判。这些评价都是不科学的,不但不能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涵养精神世界,更可怕的是久而久会挫伤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的阅读学习钝化,只是去机械地记忆老师所谓的正确答案,变得盲目迷信书本、迷信权威,不会思考,不会发现。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会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所以,面对每个学生的阅读成果教师应该珍视,用科学的评价回应学生,不但评价他们的阅读方法、技巧,解读结果,还要评价他们的阅读过程,更要对他们阅读中与文本、作者对话得到的精神感悟、审美体验以及阅读过程中与同伴之间的有效合作等等进行关注及评价,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不仅明白自己对文本解读得是否得当,更让他们有所反思,有所启发,进一步扩大其期待视野,使之有效地作用于今后的学习,也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收获学习的信心,激发起主体意识,最大可能地实现自己的学习价值。至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富有层次地评价,具有激励性

步入高中,经过小学、初中的学习,学生們积累了一定的阅读量,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技巧,但是每个人的学习生活经历不一样,他们的阅读经验、阅读感受力、生活体验所构成的期待视野各不相同,这就导致他们面对同样的文本时,阅读起点是不一样,所以在阅读时每个学生的解读结果不尽相同,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性。面对这种情况,教师的课堂评价就不能一刀切,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使评价产生富有评价,激发起每个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其潜能。对于期待视野广阔,阅读感悟强,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的个性化、创作性的解读给以积极地评价,从而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萌发出更强的学习进取心;对于期待视野较狭窄,阅读感悟力薄弱的学生,教师对于他们看似欠妥的解读,不可冷落冰霜地全盘否定,应该找出其闪光处,加以肯定并且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阅读成果;对于学生误读的内容,应该用真诚、热情的语言加以纠正,帮助他们找寻、分析错误的原因,激励他们再次阅读,找回阅读的信心。

面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成果,教师进行的富有层次的激励性评价,可以使他们个个体验到自我期待视野与文本意蕴融合的成就感,在阅读中感到一种满足,这样学生一定会爱上阅读,对阅读产生源源不断的热情与动力。

二、客观具体地评价,具有指向性

阅读过程中学生阅读知识的习得、阅读方法的掌握、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是通过他们的阅读成果在课堂上可以具体表现为他们的回答进行体现的,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特别注意观察、倾听,及时对于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价。不能降低相对客观的评价标准,无原则地以“大家说得都很好”、“大家提出的问题挺有道理”来回应学生;也不可对每个学生的每个回答都笼而统之地用“好”、“还不错”等等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评价,让学生难以把握问题的结论。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有针对地进行具体的描述,抓住学生回答中的准确处以及他们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处加以肯定,抓住学生回答中的不当处给予纠正,并且给以适当的点拨,使他们通过教师的评价找到剖析文本的方向,最终读懂文章,读透文章。

在《我与地坛》授课中,我要求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史铁生母亲在地坛焦急寻找儿子的场景,结果学生读得很平淡,甚至连他自己也觉得读得不够味,对此我没有回避评价,而是用客观具体的评价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没读好,是因为声音没有处理好,还是因为没有考虑母亲的身体、心情,还是没有完全理解课文,没有关系,再回到文中,再来理解,就能读懂了,读懂了也就能读出情感来。”接下来的课堂中,那位学生很用心地与同学讨论,通过对字里行间中细节的咀嚼体悟,走进史铁生母亲担心儿子又怕伤害儿子的复杂内心,感受伟大的母爱。分析完文章后,我又邀请之前那位学生朗读,这一次他的声音情感很充沛,我评价道:“有感情的朗读不是声音高低的安排,而是真心的表白,这位同学做到了!”具有指向性的评价,可以给学生提供明晰的学习方向,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或自己的优势,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能满怀信心地开始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在课堂上收获成长。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 [德]姚斯.《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340

[3] 张振.核心素养语境下高中语文课堂评价探析[J].文学教育(上),2021(05)

[4] 孟凡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演变概说[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01).

猜你喜欢

指向性反思性激励性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建立和实施企业激励性年金制度探讨
化学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运用与思考
浅谈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军人激励性薪酬体系优化设计
坚持“四性”,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
指向核心素养培养,促进阅读教学有效性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精品课程录像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