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向前与红四军在大别山

2021-10-15李宁

中华魂 2021年10期
关键词:徐向前红四军根据地

李宁

徐向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29年5月,徐向前受中共中央委派,赴鄂东北根据地开展军事斗争,为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立下赫赫战功。红四军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31年1月,红四军由红一军和红十五军组成,下辖十师、十一师和军属独立团,全军1.2万余人。徐向前先后担任红四军参谋长、军长,在战斗中,徐向前的指挥位置总是在影响战役或战斗全局最紧要的地方,经常子弹从他头上、身边嗖嗖地飞过,他丝毫不顾,最多说两声“讨嫌”,继续全神贯注地观察战场情况的变化。战士们一看到徐向前亲临指挥后,战场上就会出现新局面。徐向前用智慧和心血培育了善打硬仗、敢打恶仗的红四军,为大别山革命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军事实践中找规律

红四军创建时,“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敌人,经过一个多月的进攻作战,损兵折将,被迫转为守势。中共鄂豫皖临时特委决定转入战略反攻,收复失地,扩展根据地,采取以红军主力突击敌人弱点,调动敌人于运动中加以歼灭的战术。红四军建军第一仗围攻磨角楼,成为徐向前和红四军开展运动战、用活“围点打援”的活教案。

磨角楼位于麻城北部,是红军出入鄂东北苏区及商南苏区之咽喉,驻有敌夏斗寅第十三师的一个营。1931年1月26日,红四军以第十师两个团的兵力围攻磨角楼,以第十一师和第十师的另一个团作预备队。意图是吸引麻城之敌出援,在野战中“出奇兵而歼灭之”。敌我双方在磨角楼激战一日,敌第十三师援兵到时,红军打援部队顽强阻击,经三日激战,援敌溃逃,磨角楼守敌也大部被歼。此战共计歼敌1000余人,缴枪1000余枝,是鄂豫皖红军第一次有计划地运用“围点打援”战术所取得的胜利。此战的胜利,使包围黄麻根据地的数师敌军相互观望,不敢冒进。

但是,徐向前认为,“这一仗,我们等于和敌人打了个平手,没赚到便宜”。他回忆到:“军领导同志有的主张既攻磨角楼,又打援敌。最后决定由军长旷继勋带两个团攻坚,我带一个师和另一个团作预备队,相机攻城或打援。结果攻坚部队伤亡很大,乱了章法,不得不把预备队的力量陆续用了上去。这时,麻城敌四个团来援,我去组织打援时,兵力有限,仅歼灭敌五百余人;磨角楼虽被我攻克,但战果是不理想的。”总结磨角楼之战,他指出:“如果我们一开始用个把团围点,集中五个团的兵力在野外打援,待吃掉援敌后再解决点上的敌人,那就好了。打仗,最忌平分兵力,不讲战术。磨角楼之战就是教训。”

通过总结磨角楼战斗的得失,鄂豫皖红军用活了“围点打援”,在调动敌人于运动中加以消灭的作战思想指导下,取得了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得到了迅猛发展。根据地面积扩大到4万余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50万,拥有26个县的革命政权,红军发展到4.5万人,地方武装、赤卫队发展到20万人。特别是苏家埠战役,成为鄂豫皖红军“围点打援”经典战役,历时48天,歼灭敌第七、十二、四十六、五十五、五十七师和警备一、二旅等,“总计歼敌3万余人,其中生俘敌总指挥厉式鼎及5个旅长、12个团长以下官兵18000余人,缴获步枪15000余支、手提式、驳壳枪1000余支、机枪250挺、炮44门、电台5部,还击落敌机一架,取得了鄂豫皖红军创建以来的空前大胜利,也是中国工农红军战史上罕见的大胜利。”

敢于同错误方针作斗争

1931年5月下旬,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取得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当时的形势是:一方面,蒋介石正在集中大量兵力对中央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第三次“围剿”,而对鄂豫皖根据地则暂取守势,这是红四军向外发展的良好时机。另一方面,在根据地内部经费开支及粮食供应都很困难;横亘于鄂豫皖与皖西的商城亲区和麻城黄土岗、木子店的反动武装还没有肃清,是根据地巩固和东西之间联系的严重障碍。

这时,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已经成立。军委组成不久,对红四军的领导干部进行了调整,军长为旷继勋,曾中生任军政治委员,徐向前任第十三师师长。6月底,分局召开扩大会议,经激烈争论后,决定红四军主力南下。此时,徐向前调任红四军军长。

7月中旬,徐向前和曾中生率领红四军南下的五个团,冒着酷暑,由商南亲区向东南进发。8月1日,仅仅经过两个小时激战,攻克了英山,南下首战告捷。红军攻占英山县城后,徐向前认为出潜(山)太(湖),进逼安庆,威胁南京的行动部署是找着苦头吃。红四军最后决定东进不如南下,一面将这一决定报告分局,一面进据蕲、黄、广。

8月3日,红四军留下一个团守英山,军部率四个团向南进击,长江水涨,武穴一带被淹,部队到达蕲春县境后改变部署,进占蕲水,继克罗田。19日,红军两个团乘拂晓敌人不备,全歼进驻蕲春北漕河镇敌新编第八旅,活捉旅长王光宗。30日,敌徐源泉第十军以四个团进据洗马畈地区。9月1日,红四军集中兵力发起猛攻,歼敌三个团的大部,余敌突围逃跑,复被包围在叶家湾。红军连战皆捷,从而形成了威逼蕲春、武穴、黄梅,与江南湘鄂赣红军遥相呼应的大好形势。

红四军主力南下一个月,占领英山、蕲水、广济、罗田及沿江一带,消灭敌人7团以上兵力,尤其是徐源泉2旅以上的兵力为更有意义,缴步枪在4000以上,迫击炮28门,机关枪26挺,侦信机(无线电)1架,子弹炸药刺刀无数,俘虏官兵5000以上,有效地配合了中央根据地的反“围剿”。同时,缴获和筹集银元7万块,黄金20余斤,白银1600余斤和南下部队的全部军衣,缓解了红军和根据地的经济困难。实践证明,徐向前和红四军其他领导人顶住压力,作出红四军改东进为南下的决策是正确的。

用好“群众战争的战略战术”

根据地群众是红军作战最可靠的保证。徐向前总结到:“无论内线作战或外线进攻,都有根据地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配合、掩护。当时,我们谓之‘群众战争的战略战术”。广大的群众站在红军一边,在饥饿中、在雪地上、在枪林弹雨中与敌人斗争,使敌人的压迫和欺骗无处施展,敌人变成了聋子和瞎子。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捉不到矫若游龙的红军,红军却能随时从天而降,突然置敌于死地。有了群众的支持,红军如鱼得水,任我驰骋,这是群众战争的战略战术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在组织多次战斗中,红四军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游击队、袭击队,围在敌人周围散传单、喊口号、打岗哨、设疑兵、插红旗,割断敌人的电话线,断绝敌人的交通,封锁敌人的粮食;吸收鼓动群众参加担架队、运输队、救护队、慰问队,帮助和支持红军。如攻打新集,新集三面环山,东临潢河,城墙高两丈余,全部用长方岩石砌成,易守难攻。红四军围攻新集一个星期,强攻难下,有些伤亡。徐向前等进一步察看了地形,和旷继勋军长商量,决定改用坑道作业的办法开辟攻击道路。在周围广大群众的支持下,红军经过半个月的土方作业,开挖了一条长约四五十米接近城堡的坑道,然后将装填黑色火药300斤和炮弹数枚的棺材,从坑道中推到寨墙下引爆,将坚固高大的石砌寨墙炸开一个丈余宽的缺口,攻击部队从缺口冲入城内,歼灭了城内的豪绅地主和反动武装1000余人,解放了新集,群众扬眉吐气,敲锣打鼓,歡庆胜利。在双桥镇战斗中,双桥镇附近广大群众纷纷赶来前线支援红军作战,群众冒着枪林弹雨把饭菜、茶水送到前线,把伤员送往后方。后方的妇女救护员,帮助清洗、包扎伤口,为伤员喂药、喂饭,军民亲如一家人。当战斗进行到关键时刻,前来参战的地方武装和群众,布满各个山头,呐喊助威,杀声震天。敌人心惊胆颤,纷纷缴械投降,战斗结束,俘虏岳维峻以下官兵5000余人,缴获迫击炮10门、山炮4门、枪6000余支,大壮了红军军威。从此,在红军和人民群众中,流传着一个故事——徐向前活捉了老上司岳维峻。

猜你喜欢

徐向前红四军根据地
历史上的三支“红四军”
“东临楼”日常
徐向前元帅的家风
“东临楼”日常
徐向前:我是个穷司令
徐向前:我是个穷司令
窗台上的妈妈
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
飞来的木桶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