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还记得曾经的美好时刻吗

2021-10-15

当代工人 2021年13期
关键词:早茶姑姑商人

第一次喝早茶

于先生38岁私企业主

【诉说】广东人好吃,作为在这里生活了30多年的辽宁人,记忆里最美好的时刻,就是第一次喝早茶。那是1991年,我12岁,父母工作调动,举家搬迁,我跟着来到了广州。姑姑已经在这里定居,接风宴自然要最具当地特色,姑姑带我们去了老区一家很有名气的茶楼。

老旧的蒸笼、泛黄的瓷碗,洗得干干净净的茶碟,清晨,阳光透出第一缕柔和的光,整座城市在蠢蠢欲动。我想睡懒觉,被姑姑一把拉起,操着略带粤味的东北话说:“赶紧地,虾饺、叉烧包、烧麦、肠粉,‘四大天皇等你呢。”

破旧的骑楼一个接着一个,老人坐在木椅上悠闲地谈天,左手边小商店里挂着手写的粉笔字黑板,“雪糕、香烟有售”,右手边就是那家远近闻名的茶楼。

走过来,还不到7点,已有三五熟客聚在门前等位。大家自自然然地打着招呼,道着“早安”,开门后鱼贯而入,固定的位子,熟悉的茶点,翻阅报纸,谈天说地,“吹水倾嘢”的声音,开始回荡起来,混着食物的香气,我是又新鲜又眼馋,在父母身边稳稳地坐下,心里涌起一股股幸福感。

我就是在这次,知道了著名的“一盅两件”。一个小小的茶盅,配两样点心,点心的样式很多,茶盅有的换成陶瓷杯具。老板是位老先生,应姑姑邀请,介绍起广州的早茶文化,一派从容气度,温良中不失骄傲。我记得他讲的话,大意是广州早茶的点心每天都有不同,但“四大天皇”是不能变的。老广落座,不用多点,只须尝过这四样,就知道茶楼道行的深浅了。

他还讲到茶,即便是同一桌的人,喝的也不尽相同。“问位点茶”,我当时不明白意思,后来知道了,就是口味不同的茶客,要分壶分冲。熟客的喜好,老伙计更是烂熟于心,无需再问的。至于点心,口味更是花样翻新,总有新的惊喜。

去之前,还有一个程序,就是一家老少都要穿戴整齐。我有些不耐烦,姑姑却一个劲地嘟囔,说这是规矩,一定要这么做的。一家人有老有小,都利利整整的,围坐一起,点上一桌好吃的,慢悠悠地品,我盼了多少年了,终于实现了。

姑姑比父亲小6岁,当时32岁了。大学毕业后在老家工作得好好的,也不怎么认识一位广州商人,爱得死去活来。商人有妻子,但没孩子,承诺离婚娶她。可实操起来碰壁了,商人发迹靠的是岳父的势力,妻子发话,离可以,但请净身出户,没我家,你啥也不是。

商人尸从了,只能忍痛割爱,但姑姑早已辞职,来到了广州。消息传来,晴天霹雳,姑姑急了,飒得很,一路杀到商人家,一通狂砸,商人头上开了大口子,缝了20多针。商人妻子还算通情达理,知道丈夫才是原罪,并没难为姑姑。最后,商人夫妇给姑姑一笔钱,还送她一套单元房。姑姑哭也哭了,闹也闹了,见事态不可逆转,又见丰厚物质补偿,也就认了。

姑姑是个漂亮姑娘,也能干,很快就在广州立住脚。追求者不少,条件一个赛一个的好,她不是不想谈恋爱,而是忘掉伤痛需要时间,就一一拒绝了。这一拒就是7年,她已是个职场白领,哥哥一家又意外迁过来,她能不心花怒放、百感交集吗?

现在,姑姑和我父母都退休了,我也人到中年,这一餐成了全家人的美好时刻,不仅因为是第一次早茶,更因为那时,我们都年轻。

陌生的温暖

张女士48岁教师

【诉说】那是十来年前的事了。当时,我在一所大学教书,工作稳定,收入尚可,只是有点儿闲,两个假期,一个学期里的课也很少。我是个坐不住的人,也喜欢热闹,过不惯岁月静好,校园清静安逸的生活,单调得闹心。于是,生出再找份工作的想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斜杠。

我开始翻晚报的广告版,信息多如牛毛,我直奔期刊招聘专栏。因为自己学的是中文,教的也是中文,更重要的是,我在杂志发表过不少文章,不就是摆弄字吗,自认为能够胜任。于是,选了一家女性期刊的编辑岗位。

出发前,我把刊发文章的期刊都找出来,足有40多本,选出11本自己最得意的,美滋滋地启程。杂志在文化区,20多层的大楼,办公室在18层,应聘的人排成龙阵,走廊里、缓步台、电梯口,哪哪都是。我选了个不起眼的角落,静静地排队。竞争者大多是女性,都很年轻,穿着时尚,妆容精致,一个个昂首挺胸,非我莫属的气势。我冷眼旁观,心生嘲笑,毕竟,我背的11本杂志可不是吃素的,那洋洋洒洒的内容,绝对会让群芳失色。

终于排到我了,工作人员是位上了一点儿年纪的女性。一看我摊在桌上的花花绿绿的杂志,做出夸张的表情:“哇,这么多!”所有的应聘者中,我敢肯定,我绝对是独一无二的那一个,于是,毫不犹豫地在报名表的期望月收入一栏里,填上了当时的高薪价——4000元。

把表递给工作人员后,她问:“您有照片吗?”我摇头。其实,5张照片就在包里的钱夹中,我不想拿出来,觉得没必要,一个大活人都来了,不比照片更有说服力吗?“没带,就你没带。”她嘟囔一句,我听清了,果断地问:“怎么,很受影响吗?”她意识到失言,忙解释:“不是不是,没关系的。”

不一会儿,她又问:“学历证书带了吧?”这次我是真的没带,光想着带作品,居然把这么重要的东西给忘了。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但马上觉得“不至于”,不至于缺一个真实存在的要件,就不选择我了吧?

果然,工作人员没在这事上纠结,把我的表没有压在厚厚一摞表下面,而是直接送进了里间。这个举动让我兴奋,心想,照片、文凭可以补,作品说不了谎,它们才是硬道理。

很快,工作人员就出来了,把我请进了里间,总编辑端坐在那里。他快速翻看完我的文章,就报名表里的内容,问了几个问题,我自觉答得还算妥当,就被工作人员送出来,让回家等电话。

一周、两周、三周,我都没等到消息,好在我是找第二职业,没有非你莫属的压力,便开始找第二家、第三家单位,但感觉一家不如一家,越看越没斗志,忙活了一个多月,颗粒无收,只好尷尬罢手。

我很困惑,要学历有学历,要专业有专业,要作品有作品,怎么就成了职场弃品?一日,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居然是第一次应聘的那位工作人员,她说本不该打这个电话,但对我的作品印象深刻,对我未能入职感到惋惜。“我就是想对你说,你失误在态度,更准确地说,是在眼神上。”

我惊呆了,语无伦次。她声音格外柔和,也格外真城:“第一,因为你有工作,而且是很不错的工作,不像那些应聘者,没有退路。所以,你的眼神里,没有对眼前职位的强烈欲望。第二,你填表时要了高价,因为你能力强,所以要价高。你还记得不,总编提问时,说到4000元,你眼睛里都是骄傲,好像在说,4000元多吗?领导是不能容忍一个有才华却很傲慢的下属的,他首先是管理占位,其次才是业务考量。”

我认真地听,努力回忆着那天的表现,恍然大悟,原来,对职位的渴望就是对成功的渴望,而对成功的渴望,恰恰会将一个人推向成功。这是电话里的她告诉我的道理呀!一个陌生人,一直惦着另一个陌生人,总想把一些自己知道的信息和道理传递出去,这是人与人之间多大的善意,多么真诚美好。多少年过去了,电话发散的温暖犹在身边,一刻就是一辈子。

你笑起来真好看

古女士49岁公务员

【诉说】许科(化名)是我的发小,这家伙祖上肯定做了不少善事,居然遗传给他一副天使面孔,让他从小美到大。我们同岁,那年都28,我性格像男生,大咧咧的,又长得人高马大,梳短发,中性打扮,常被人视为“小爷们”。许科正相反,他性格细腻温柔,中等个,但身材比例好,顶着一张明星相的脸。明星脸人为修整的太多,许科的脸是纯天然,鼻梁高得像微缩滑梯,大眼睛双眼皮,最要命的是,眼睫毛长得非人类,简直是蝴蝶的翅膀。总之吧,他从脸到身都无可挑剔,是女娲娘娘的炫技之作。

我曾暗恋他,這样的大帅哥,女孩子很难不动心。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我一个一点儿也不丑的都市丽人,怎么努力也撩不到他的芳心,他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另一个女孩,这个女孩不仅不漂亮,甚至还有些丑。

2000年8月之前,我们所在的家属大院还没拆迁,门口大树下,仍旧是饭后聊天地儿。一天傍晚,我跟许科还有几位发小,像往常一样聚在树下闲谈,许科一边唠嗑一边修理一台小风扇。突然,他的女友推门进来了,这女孩个子不高,胖胖的,穿一套橙黄色的裙装,扎着两条大街上几乎绝迹的小辫子,土气得有些滑稽,我们几个女孩子强忍住笑声。

许科一见到她,立即满脸是笑,放下手中的活儿迎过去,一边走一边大声说:“她们都夸你的衣服好看呢!”这女孩正在为我们的目光和窃窃私语感到不安,听男友这样说,脸上漾起笑容,非常甜,一看就是发自内心的。被爱着的女孩是幸福的,也是美丽的。这位丑小鸭牵着许科手的样子,美得像幅画。

我当然嫉妒了,但能自控,没有让自己变得面目全非。跟许科依旧是好朋友,许科也愿意把他的恋爱心得讲给我听。“我知道她不漂亮,可她的心真好,对什么都那么善。收留流浪小狗,给山区孩子捐钱,都是偷偷做,从不张扬。她听过我俩外表不般配的说法,也自卑,我就用夸赞增强她的自信。”

许科说到做到。从他家里出来,他对女友说,我爸妈夸你懂事又勤快;从他亲戚家出来,他对女友说,大家都说你温柔大方;从他朋友那里出来,他又对女友说,哥们儿都羡慕我找了个好姑娘……

女友在许科和许科编造的赞美中,一天天自信起来,觉得自己其实挺好看的,只是以前没发现罢了。她的心情也随之明媚,不再为男友的美貌和自己的不般配而自寻烦恼,一心投入到工作中,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年纪轻轻就获得了技术职称,收入不菲。

终于有一天,她嫁给了许科,婚礼上,我们都惊叹,新娘子变得这么漂亮了!她走向了自己的高光时刻,但永远不会知道,她听到的第一声赞美,是从我们这些发小嘴里发出却被丈夫重新演绎过的,原话是——哇,这套裙装太不适合她了,太丑了,他俩太不般配了。

那个傍晚时分,许科恰合时宜的赞美,像一位老师,不仅帮助女友不断完美着人生,也让我,这个跟他一起成长的女人,深深地感受到了爱情对人的改变与改造。尽管这份爱是别人的,但足以让我难忘,每想这一幕,对感情就多了一份信心。

猜你喜欢

早茶姑姑商人
飞来与我们喝早茶的金丝雀
言而无信的商人
全天候消费全国化发展 早茶品类的风口要来了吗
叹早茶
威尼斯商人
陈建良
姑姑出嫁了
商人求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