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

2021-10-14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共同体中华民族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青春向党奋斗强国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供图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摆在突出位置,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以“打造民族团结模范之地”为创建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宣教力度,师生团结协作、工作成效显著,2020年,学校被命名为第六批“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一是坚决“忠诚”核心,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学校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融入办学宗旨和学校文化、学校精神的核心内涵,纳入学校“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明确了打造民族团结模范之地的创建目标。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党建、业务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总结,并纳入各级各类考核指标体系。二是坚决“看齐”核心,积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通过加强政策宣传、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改革思政课设置、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等措施,积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近三年,学生普通话水平等级考试取得二级乙等人数达91%以上。制定实施了《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实施方案》,实现“马工程”教材全覆盖,思政课教育教学全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专业教学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比例逐年提升。

坚持“五个融入”,向思想引领发力,努力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一是融入理论武装。充分发挥党委、党总支两级中心组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读书研讨、宣传宣讲、专题党课、主题党团日、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分享等活动。二是融入人才培养。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配备优秀师资,开足开好思政理论课程。专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研室,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三是融入学校文化。精心打造校园民族团结进步文化长廊和校园乌兰牧骑等校园文化项目,精心设计景观小品,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见诸于润物无声的校园环境之中,精心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月和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系列活动,不断丰富活动载体,培育守望相助理念。四是融入服务管理。安排各民族学生跨校混班学习、混合住宿,广泛开展“结对子”“手拉手”等帮扶联谊活动,促进各民族师生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坚持“五化并举”,向行动实践发力,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一是创建工作长效化。成立了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1个意见,2个方案”,设立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专项经费,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各二级学院具体实施的三级工作机制。二是理论武装常态化。开设“石榴籽学习讲堂”,面向全校师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讲座。邀请思政名师工作室和自治区宣讲团讲师,阐释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三是创建活动系统化。大力实施“23458”创建系统工程,即“两月”“三周”“四节”“五日”“八进”,把握时间节点,突出辐射效应,打造了开学第一课、国旗下的演讲等精品活动,深入社区、学校、扶贫联系点等开展活动,形成了校内校外共建联创的良好格局。四是宣传教育多样化。开设“民族团结进步”公众号,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努力营造创建工作良好氛围。积极与校外媒体合作,对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行大力宣传报道。五是典型引领示范化。每两年一次校内评选表彰活动、遴选创建示范单位,邀请全国、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和优秀校友到校作先进事迹报告,选树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创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

坚持“五个注重”,向理论研究发力,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研究基地。一是注重团队建设。与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党校、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等区内外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组建了4个方向的民族团结科研团队。二是注重平台打造。2020年,学校成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建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举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讨会。学校设立民族教育研究中心,建设有2个自治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名师工作室”、1支自治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注重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三是注重立项研究。积极组织申报承担各级各类民族团结方面的科研课题,近三年,1项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的阿拉善喀尔喀人民族交融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省部级课题27项,在省部级以上期刊发表文章 18篇,设立校内专项课题40项。四是注重成果转化。围绕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关于国内部分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为区内各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平台建设和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五是注重保障激励。学校建立激励机制,对省部级以上课题和重要研究成果按照相关规定予以经费配套和奖励,划拨专项资金为研究中心和校内课题立项,为基地和中心高质量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为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为发挥“思想库”作用提供保障。

民族高校是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阵地,学校将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高度,认识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团结带领各族干部师生践行守望相助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挥应有作用。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将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摆在突出位置,以“打造民族团结模范之地”为创建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宣教力度,师生团结协作、工作成效显著。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共同体中华民族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民族团结之歌
共同体的战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创民族团结和谐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