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兴安盟实践

2021-10-14兴安盟民族事务委员会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全盟兴安盟民族团结

兴安盟民族事务委员会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兴安盟各族群众在五一会址前合影王玉龙/摄

兴安盟作为内蒙古自治政府的诞生地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首创之地、实践之地、成功之地,孕育了弥足珍贵的红色基因,形成了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谱写了各族人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光荣历史。自2016年被命名为内蒙古第一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以来,兴安盟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突出“五个引领”,创新创建载体方式,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央要求、富有时代特点、具有兴安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路,弘扬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主旋律,全盟上下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边疆安宁、生态文明、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良好局面。

突出政治引领,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兴安盟始终坚持把做好民族工作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放在事关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的战略高度来抓,自觉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放到全国民族工作全局中思考,放到内蒙古民族工作大局中谋划,放到兴安盟改革发展战略中部署,成立了由盟委行署主要领导为组长、副组长的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把民族工作纳入各级党委重要议事日程,与中心重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指导和推动各旗县市、盟直各部门层层建立工作机构,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增加对基层党组织和各部门民族工作的考核权重,落实民族工作专项经费,有效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主阵地作用,组织旗县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不低于2次,党的民族理论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培训课程比重达到10%以上。建立组织调度、系统推进、综合研判、监督考评、动态管理、条件保障等“六项机制”,推动形成了盟委行署专项督查、各级党委政治巡察、各级人大执法检查、各级政协调研视察齐头并进的工作体系。

突出党建引领,凝聚做好创建工作的广泛共识。修订完善了《兴安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旗、县、市)测评指标》《兴安盟分领域分战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脱贫攻坚、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基层党建等各个领域深度融合,不断增强创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坚决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让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富裕一方、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坚强战斗堡垒。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应对、妥善处置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涉稳事件,在全区率先实现学生返校率100%,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教学秩序。积极探索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开展“党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着力建设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社区。

突出发展引领,夯实各民族共同奋斗的深厚根基。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大力发展“两米”“两牛”、旅游等优势特色产业,改造提升卷烟、钢铁等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态环保、生物医药、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发展,改变了过去一穷二白、落后垫底的局面。“十三五”末,全盟地区生产总值、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5项指标增速排名全区第一,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近75%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加快补齐民生、社会事业和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全区投资规模第一大水利项目引绰济辽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全区第一条跨省区快速铁路——乌兰浩特至白城快速铁路建成通车,全区第一条PPP模式铺设的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铁路全线贯通,全国第一座以乌兰牧骑命名的综合性文艺场馆建成使用,全区第一个以盟市为单位实现电子商务全覆盖,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全盟6个旗县市、602个贫困嘎查村全部摘帽出列,4.85万户、10.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兴安各族人民群众从此挺起腰杆、昂首阔步迈上新征程。

突出思想引领,呵护好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兴安盟大力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充分挖掘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创作了《习总书记回信了》《赞歌》《金色摇篮》等一大批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展现内蒙古形象和兴安盟风采的艺术精品。开展了“同守祖国边疆、共创美好生活”主题讲故事比赛、“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巡讲等系列活动,吸引各族群众参与互动。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运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等平台,多形式、多视角、多层次展示民族团结进步和谐发展成果,开辟专栏、专题传播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讲述民族团结进步好故事,激发民族团结正能量,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更加深入各族群众内心。牢固树立各民族“守望相助”理念,在脱贫攻坚战中充分利用京蒙帮扶协作攻坚,先后获得北京市各级财政资金达8.8亿元、实施项目343个、获益贫困人口8万多人,助力我盟如期完成攻坚目标任务;在阿尔山边防地区坚持“双拥”共建、维稳戍边、守好祖国130公里边防线;在武汉疫情告急时组织12批次近百名医务人员逆行出征、驰援抗疫,与全国各族人民心手相连,共同守护中华民族共有家园。

突出典型引领,营造民族团结的浓厚社会氛围。兴安盟坚持不断强化创建手段、丰富创建内容、创新创建方式,通过“选树一个典型、引领一个部门、影响一方群众”的方式,形成了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创建格局,涌现出了一批像白晶莹这样发展民族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产业带头人,在带领各族群众的致富过程中,凝聚起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广泛情感共识。制定了《兴安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动态管理办法》和《兴安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发展规划(2021—2027)》,推动创建工作真正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头号工程”和全民行动,营造了人人参与创建活动、全民共享创建成果的良好氛围,推动全盟创成9个国家级、37个自治区级和174个盟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促进了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今后,兴安盟将继续发扬民族团结光荣传统,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坚持把创建工作摆在全盟大局中统筹谋划,努力把兴安盟建设成为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和谐、民生改善、共建美好精神家园、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社会安全稳定的模范。

兴安盟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突出“五个引领”,创新创建载体方式,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央要求、富有时代特点、具有兴安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路。

猜你喜欢

全盟兴安盟民族团结
锡林郭勒盟重点民生指标对比分析
民族团结之歌
2018年锡林郭勒盟草地生产力大幅提升
兴安盟人民医院简介
兴安盟地区企业职工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
2014年阿拉善盟天然牧草生长状况与气象条件分析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创民族团结和谐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