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侨文化在厦门菽庄花园中的应用研究

2021-10-13陈远异杨雨清丁铮

工业设计 2021年9期
关键词:造园造景园林

陈远异 杨雨清 丁铮

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1)09-0149-02

1 华侨文化概述

近代来,随着技术发展进步,很多人们与海外开始接触交流,大批国人远渡重洋谋求发展,但他们具有中华传统观念,因此形成了华侨文化。

华侨华人虽然远居异国他乡,但他们的行为举止、思维观念皆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支撑。在异域生存的同时,与外部社会意识接触,不可避免地在意识和观念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接受了异域文化的熏陶,不仅提高了眼界,在思维观念上也更加开放包容。因此,华侨文化已经不再是纯粹的中华传统文化,其还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

2 廈门菽庄花园概述

菽庄花园始建于1913年,是厦门鼓浪屿上的著名旅游景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造园艺术。菽庄花园占地约2万平方米,以“菽庄藏海”为题依海而建,全园分为“补山园”“藏海园”

两大主体,小景拱卫,园区内还有许多文人篆刻,亦带有文人园林的风格特征。由于临海而建,常年受到海浪、台风侵蚀,园区部分建筑在改建加固后,整体构造不变,但外观色彩有了些许变化,所幸大体布局完好,现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华侨文化在厦门菽庄花园中的应用体现

3.1 多元共存的造园理念

菽庄花园在其造园理念上,既体现了对传统造园思想中自然山水的向往,也包容了西方园林艺术的人工雕琢之美。山上的观景平台,不仅是“补山园”的制高点还是作为进入菽庄的一个对景之处。对于点石的运用莫过于高约6 米、宽3 米的“枕流”垒石了,其属于天然裸露的花岗岩蛋石,以其为藏海园的视觉中心建设了四十四桥,亲笔题刻“枕流”二字。“枕流”石背后的“海阔天空”,是为明张二水先生所写。

菽庄花园在园林特色景观命名上引经据典,亦有怀念林家板桥园林之意。既保留了中国园林追求的意境美,又融汇了西方艺术追求的形式美,集中体现了中西园林艺术多元共存的设计理念。这也是华侨文化作用在园林造景中的典型特征。

3.2 巧于因借的空间布局

菽庄花园的选址布局与中国传统园林相地明显不同,受西方人喜爱临海别墅的审美影响,选择了鼓浪屿海岸边的一片区域,临海而建,因此园中许多建筑材料选用了能抗海风、耐海水腐蚀的水泥、混凝土、石板等,建筑选材因地制宜,外观简洁大气,既有中式曲桥造型,又不拘泥于传统形式。

在菽庄花园的空间布局方面,最具特色的便是其借山藏海的造园手法,因地形特点和功能空间,将整个园区划分为多个部分,并以“藏海园”与“补山园”两个部分为主体,园林入口处见不到内景,在穿过月洞门后,移步异景,广阔的大海与蜿蜒曲折的四十四桥便映入眼帘。区别于传统私家园林造园布局的紧凑精巧,在藏海园的布局中采用了动静对比的手法(图1),其动景以藏海园为主,通过四十四桥将海水引入内湖,藏海于园内,同时,以四十四桥为界,左边是清漪湖,右边便是大海,湖水平静、海浪呼啸,一动一静,相得益彰。补山园中的十二洞天假山在空间营造上也别有一番韵味,以就地取材的砂岩、砾岩、页岩等混以水泥构筑成的景石大假山,依托十二地支的理念,山中设有十二个洞石,洞洞相连,曲径迂回,石台高低错落,石洞中设有石桌、石椅、石床等,恍若神仙洞府,超凡脱俗。假山中设有十二生肖石雕,分散藏匿其中,待游人探索发现,营造出充满理想童趣的游憩空间。

3.3 风格多样的景观小品

菽庄花园营建于中西文化交融的背景之下,在景观小品方面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尤为突出,具体如下:(1) 藏海园内的招凉亭与传统中式景观亭风格截然不同,传统景亭的顶部为尖顶、施瓦,结构上多以木作常见,而招凉亭造型简洁大方,亭子顶部为平顶,檐柱为西方红柱,亭身粉白,檐枋为西式拱门造型,以石膏线装饰,亭子两面各开一个传统扇形景门,中西元素杂糅其中(图2);(2) 十二洞天上的山亭也是平顶红柱白墙造型,在样式上与招凉亭有着细微区别,建筑外立面简洁,亭内顶部有一排整齐的蓝色横梁,蓝白相间颇具地中海风格(图3);(3) 补山园中的茆亭能从其中看出浓郁的南洋风格,其为三角凉亭,体量较为轻盈通透,以木结构为主,屋顶采用大坡顶,仿茅草屋顶装饰,三面立柱则采用类似于芭蕉树的树干进行支撑,亭内座椅为竹编构造,与周边小桥池水相结合,体现了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意境(图4);(4) 在息亭附近有一个五角廊亭,造型通透简洁,顶部以大量植物根系覆盖,绿植鲜花垂落,颇有欧洲花镜的意味;(5) 除了风格多样的景观亭,菽庄花园在置石艺术方面也颇具特点,与传统园林叠山造景喜用太湖石不同,菽庄花园的十二洞天假山就地取材,以多色砂岩、亘岩、砾岩等混合水泥垒叠而成,粘连性好,易于塑造;(6) 补山园的造景中吸收了日本的造园技法,在池水里点缀了些许石灯笼,体现出日本的禅意庭院风格特点。

3.4 中西结合的植物造景

菽庄花园内植物造景极为丰富,入园处的滨水平台多以盆景装饰,在招凉亭到息亭的路上,又能见到仿若置身于欧洲花园的造景手法,道路两旁几何化规整的欧式花圃,顺着道路向前延伸到了补山园,在一池碧水上以条石砌筑板桥,中置景亭,水面栽培睡莲与荷花,形成了鱼戏莲叶之景,优雅风趣,极具传统造园特色。而在补山园通往顽石山房的路上,道路一旁则是平整过的草坪,精心修剪过的植物景观,错落其上,整体的修剪性较强[8]。区别于中国古代园林造园艺术在花木种植上讲究的自然美学而言,其更具欧洲园林讲究对自然加以调整、喜爱将树木修剪成几何造型和排布匀称等特点。在一个园林之中,中西风格拼贴如此紧密,实属罕见。

3.5 多元文化的庭院水系

理水是园林艺术中最为主要的元素之一,水景的存在为园林增添了生气,同时还营造出了一种空间艺术效果。在造园艺术中,有引自然之水、也有造池蓄水,山水交相辉映。园林中若有大型水体,就能营造开阔平静之感,但在古典园林中,尤其是江南私家园林中的水体常见于小而精,营造“小中见大”“以少胜多”之意。在水景的营造上,表现为更加开放舒展,常伴随有西式喷泉的出现,但更多的还是以传统园林的理水方法为主体。

鼓浪屿菽庄花园在园林水系的造景方面与江南传统园林不同之处在于,其巧妙的借用了地理位置的特殊之处,庭院依海而建,借山藏海,巧为布局。藏海园即是利用花园位于海边的天然地理环境而设计建造的一个景点,不设围墙,视线透过藏海园能看到大海,令人耳目一新。站在高点,游人可以把藏海园与补山园的水系尽收眼底,形成视觉上的强烈对比(图5),这是菽庄花园在南方园林中的不同之处。而补山园却充分显示了南方园林理水的特点,对于南方私家园林而言,由于规模有限,常会采用集中用水的形式。园林以水体为中心,进行叠山置石,使得有限空间得到延展、开阔,这种形式多见于中、小型的园林。

3.6 建筑道路中的风格材质创新

菽庄花园临海而建,受地理环境影响,在地面铺装上需要考虑防潮、防水、抗腐蚀等功能,整个园林的地面铺装以闽南地区的砖石为主,以鹅卵石进行点缀,用以铺地的图案大部分以彩色鹅卵石拼贴出的图样为主,可以从中感受到西方的装饰艺术风格,在补山园中亦有体现。在建筑材料上,有别于中国古代造园的顺应自然的方式,在假山筑造中就大量使用了洋灰、灰泥等材料。园中有一景,名为顽石山房,为园主林尔嘉先生读书修养之所,以“顽石点头”的典故命名,该建筑于壬秋阁、眉寿阁的中式亭顶楼阁式建筑不同,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带有西式风格特点,造型独特考究,在门窗上均有西式露台,廊道的拱券带有古罗马装饰。

4 结语

菽庄花园通过其独特的造园手法,立足于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同时又借鉴了西方的园林美学与先进的材料技术的使用,在设计营造上体现出兼并包容、中西结合的特色。将华侨文化与园林艺术完美融合,成为了中国沿海地区造园的典范。近代以来的归国华侨,以他们所经历、所感受的海外文化,兼收并蓄采纳众长,将其精髓与中华文化结合,因地制宜,为近代中国园林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这种多元融合所形成的折衷主义风格,让鼓浪屿在国际上享誉盛名,成为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相辉映的艺术之岛,是不可多得的世界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造园造景园林
清代园林初探
壹 造园·纳瑞集祥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与发展趋势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初探
清漪园赅春园造园艺术及园林审美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