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冲击下金融学课程在线教学效果评价与启示

2021-10-13林乐芬杨倩文

中国农业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教学效果教学方式

林乐芬,杨倩文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5)

一、 引言

2018年10月,教育部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中国新文科建设浮出水面。2020年,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并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新文科建设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建设新文科强调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中国特色人文社会科学有机融合,灵活运用基于“互联网+”和AI技术、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等的新型教学模式(1)2020年1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的发言。。近年来,在线教学作为一种以网络学习资源为依托,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师生异地同步教学的新型教学生态,受到众多高校师生的欢迎,各高校积极推动线上教学改革试点,推出诸如完整的课堂教学实录、讲授具体知识点的微课、大规模开放的慕课等课程作为线下教学的补充,推进传统面授教学与在线网络化教学深度融合。

2020年初,百年未有之大疫情突然席卷全球,为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传统的线下教学被迫暂停,大规模在线教学在全世界全面推开,不仅解决了疫情期间教育教学问题,也将近年来高校致力改革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推向全面、快速、高效的发展时期。我国各教育机构和大中小学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要求,遵循“多平台支撑,多形式实施”的理念,综合运用慕课、优课、微课、交互式多媒体电子课件、在线实验工具、虚拟仿真工具等教学资源,结合在线同步直播互动、录课视频异步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在线教学。对高校而言,在线教学不仅在疫情期间可以起到应急的作用,而且这也是中国高等学校近年来一直致力推动的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学习革命(2)2020年2月12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的发言。。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网络学习形式特殊,学习情境转变巨大,具有方便快捷、学习资源丰富等优点。但随着参与者增多,教学活动规模扩大,在线教学逐渐显露出互动性差、学生积极性较低等问题。因此,在疫情期间这场教学方式变革浪潮中,高校在线教学实施的效果、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进一步优化成为高校师生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面临的共同现实问题。大规模在线教学下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进一步提高在线教学质量,有效提升在线教学效果?上述问题该如何应对也成了在线教学从“新鲜感”走向“新常态”(3)2020年5月14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疫情期间大中小学在线教育情况”发布会的发言。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为进一步落实在线教学,有效了解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本文以疫情期间南京农业大学2018级金融学专业全体学生在线课程学习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探究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十四五”时期进一步调整在线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在线教学资源,提升在线教学质量提出可行建议。

二、 文献综述

关于在线教学的相关研究,早期主要集中于平台的建设使用等技术性问题。在平台建设使用方面,王珠珠和张伟远以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的53个网上教学平台及网站为样本探究平台的功能及网站建设情况[1]。胡建芳和徐继红采用文献法对中国知网中有关我国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当前中国网络教学的实施与发展的研究在内容上偏重于技术的研究[2]。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网络教学平台越来越多,在线教育技术不断成熟,学者们逐渐开始关注在线教学的过程以及学生在线学习效果与满意度评价。

网络教学系统包括教师、学生、网络教学材料及网络教学环境,这是影响在线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3]。从教师教学层面,Webster & Hackley、李硕豪和杨海燕的研究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教学风格、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及专业能力都会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影响[4-5]。陈涛等基于334所高校在线教学的调查分析发现,教师对在线教学平台和工具使用的熟练程度越高,学生在线学习的效果越好[6]。从学生自我学习层面,网络学习产生了学生与平台间、学生与教师间以及学生与学生间的社会性网络交互活动[7]。学生参与互动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获得积极学习的体验,学习成效就越好,也有助于学生社会化发展[8-10]。徐晓青等在探究交互作用、自我效能、自我调节学习与学生在线课程学习满意度的关联程度时发现,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是影响在线教学满意度的重要因素[11]。邹杨等的研究表明,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对学习效果有显著正向影响,消极的学习心态对学习效果有显著负向影响[12]。从学习环境层面,刘馨阳和崔洁通过构建结构方程分析发现,线上教学平台的技术支持和管理服务对学生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13]。郑勤华等指出应努力提升环境的服务能力,使其具有较强的平台负载能力,拥有丰富的教与学支持工具[14]。

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成为落实“停课不停学”的主力军,许多学者也对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进行了研究。谢幼如等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停课不停学”教学案例进行系统分析,总结了在线同步直播教学等四类典型“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方式及其特征[15]。陈涛等基于334所高校在线教学的调查分析发现:在线教学交互在总体上促进了学生有效学习,但不同维度教学交互的影响作用存在差异[6]。

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对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情况进行研究,这些研究为深入探究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效果提供了借鉴,但本文认为还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首先,现有疫情背景下在线教学效果分析的文献中,部分学者仅是利用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或是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在线教学的成效,较少学者从实证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其次,在鲜有的通过实证方法研究在线教学效果的文献中,较少学者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量化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将基于疫情期间南京农业大学2018级金融学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设计合理的指标体系对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效果进行量化分析,了解样本数据疫情期间在线学习的具体情况,并进一步探究影响在线教学效果的具体因素。

三 、 在线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一) 数据来源

为了调查、掌握在线课程教与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更好地开展适合于本科生的在线教学,推动新文科的发展,本研究利用问卷调研数据,分析疫情期间南京农业大学2018级金融学专业全体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

1. 样本选取

本研究的样本群体是南京农业大学2018级金融学专业全体学生,通过在线问卷获得线上教学情况调查数据,共得到114份样本。

2. 问卷内容及回收情况

问卷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基本信息调查,包括性别、课程成绩、是否参与过科研训练、是否对网课感兴趣等;第二部分是网上课程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效果调查,包括网课学习时间、网课学习影响因素、对不同网上教学方式的优缺点评价等;第三部分是网上课程考核方式与学生期望调查,包括学生目前上网课所涉及的平时考核方式、期末考核方式以及期望的考核方式等;第四部分是学生对网上教学的满意度评价,满意度的主观评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回答选项设有“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与“很不满意”。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15份,实际回收问卷114份,有效问卷114份。

(二) 在线教学效果分析

疫情下应急性在线教学与常态化在线教学相比具有差异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3.16%的学生在疫情之前就已经接触过网络教学,这些学生认为疫情期间的网络学习与以往的网络学习有所不同。在以往的学习中,在线教学只是对传统课堂的补充,起辅助性作用,而疫情期间线下教学全面暂停,所有课程均以在线教学的形式开展。66.67%的学生认为相较于常态下某些科目的网络学习,疫情期间在线学习的课程更多,包括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各种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同时,大规模在线教学兴起,各高校、教育机构与网络平台提供了大量教学资源,如完整的课堂教学实录、讲授具体知识点的微课等,79.19%的学生认为相比于常态下的在线学习,疫情期间的在线学习资源更加丰富。本文首先基于问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1. 研究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

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效果评价涉及多个方面,无法采用单一指标代表,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指标体系构建遵循方向性、科学性、完整性。

本文采用国内外普遍使用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定量分析,同时使用变异系数法计算权重。变异系数法使用指标的均值及标准差,根据公式:变异系数=标准差/均值,计算得到权重,能有效地反映指标信息,与专家打分法等主观评价相比更加客观。同时,指标中差异值越大的指标所获得的权重越大,被评分单位的差异更容易被体现。通过各项指标均值的加权平均的综合值可以对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效果进行直观衡量。

疫情期间,教师基于教学内容采取直播授课等多样化教学方式,通过电子屏幕连接学生,同时,基于在线教学时空分离的特殊性,教师无法对参与考试的学生进行全方面的监考,因而也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以考察学生的综合水平。因此,本文基于焦树峰的研究[16],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三个层面衡量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下设对网课教学内容设置满意度、教学内容能够为科研提供足够的知识支持、能够促进对学科新发展的认识、能够激发对该领域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对提升科研能力有帮助5个二级指标,教学方式下设教学方式的满意度、能够满足本专业学习需求、能够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和能够培养实践、沟通、自主学习能力4个二级指标,考核方式下设考核方式的满意度、能够考察出综合素质水平2个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2. 在线教学效果分析

根据表2可以发现,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效果综合评分为3.81分,高于一般水平(3.0分)。具体来看,除教学方式中“培养实践、沟通、自主学习能力”评分高于4.0分之外,其余指标评分均在3.0~4.0之间,均高于一般水平,但还未达到较好水平(4.0分)。

表2 在线教学效果量化值统计表

从教学内容评分来看,教学内容中学生对网课教学内容设置评分最高,“促进对学科新发展的认识”分值也相对较高,两个二级指标评分均高于教学内容的综合评分,“激发对该领域科学研究的兴趣”的分值相比其他指标略低。

从教学方式来看,“培养实践、沟通、自主学习能力”评分最高。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疫情期间教师在线授课以直播、录课视频、PPT材料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采用率均超过90%。全体样本中,73.68% 的学生喜欢通过录课视频进行学习,61.40%的学生喜欢通过各种软件直播进行学习,46.49%的学生倾向于利用PPT自学。相比传统线下教学,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更加考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对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评分相比其他指标略低,疫情期间的教学多是利用学习资源在家中学习,与传统线下教学相比,通过实践课程参与实践学习的机会较少,对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从考核方式来看,“能够考察综合素质水平”的分值相对略低,鉴于在线教学的特殊性,教师无法对参与考试的学生进行全方面的监考,因而需要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不同考核方式对考察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有所差异。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构建在线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发现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培养学生实践、沟通、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仍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需要完善教学内容设置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该领域科学研究的兴趣,需要基于课程特性采用最佳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需要采用最适宜的考核方式以充分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了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效果呢?本文将在量化在线教学效果相关指标后,进一步运用实证模型探究影响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效果的具体因素。

四、 在线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在线教学作为一种以网络学习资源为依托,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师生异地同步教学的新型教学形态,成为了实现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目标的主要方式。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在定量评价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对其具体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一) 模型设定

由于在线教学效果来自李克特五级量表评分,属于以1为下限、5为上限的 截尾变量,采用传统的线性回归模型容易导致结果存在偏误,断尾回归适用于所有数据中只能观察到断尾单侧的部分数据的情况,因此本文采用T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Tobit模型不同于离散选择模型和一般的连续变量选择模型,它的特点在于因变量是受限变量。本文构建的探究在线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Tobit模型如下:

Y=β0+β1x1+β2x2+…+βixi+νi

其中Y为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效果指标加权平均值,x为可能影响在线教学效果的因素,ν为随机扰动项。

(二) 变量选择

本文将在线教学效果综合评分作为被解释变量,基于刘丽娟和王庆瑜等人的研究[17],从教师、学生、环境三个层面选取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自变量,具体如下: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发起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首先,疫情期间教师通过电子屏幕连接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软件直播、录播视频授课、课程PPT等材料自主学习是最主要的教学方式,采用率均超过90%。对于软件直播授课,56.14%的学生认为主要优点能使学习时的注意力更加集中,48.25%的学生认为主要缺点是有些平台的直播无回放,影响了课后复习。对于录播视频授课,81.58%的学生认为主要优点是可以重复观看学习视频,有助于更加全面透彻地掌握相关知识;56.14%的学生则认为主要缺点是无法及时与老师沟通。对于通过PPT等材料自主学习,71.05%的学生认为主要优点是学习时间安排更加灵活;59.65% 的学生认为主要缺点是无法及时解决不懂的问题。其次,鉴于线上课程的特殊性,教师无法对参与考试的学生进行全方面的监考,课程论文、课堂讨论表现、线上开卷考试成为主要的考核方式,采用率均超过70%。因此,本文选取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作为教师层面的自变量,探究不同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对在线教学效果的影响。具体地,教学方式包括软件直播授课、录课视频授课、学生依据PPT等材料自学,考核方式包括课程论文、课堂讨论表现、线上开卷考试(根据是否设置0—1变量)。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层面的因素也会影响教学效果。首先,学生在学习上所花时间对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疫情期间学生平均每天在网课学习上所花的时间对在线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其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同学、老师的沟通是提高批判性思维和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网课学习中经常与他人沟通也有助于改善学习效果[18-20]。因此学生层面的变量包括:平均每天网课学习所花的时间、是否通过学习平台交流。

在疫情期间,教师通过屏幕连接学生,学生处于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环境,因此环境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首先,疫情期间教师与异地学生之间通过电子屏幕沟通联系,因此电子设备、学生的家庭学习环境会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21];其次,各科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教学平台各不相同,网络不顺畅、部分学习平台使用过程中卡顿等问题,也影响了学生的在线学习效果[22]。因此环境层面的变量包括:家庭环境问题与硬件问题(4)家庭环境问题指学习设备不佳、家里环境较差;硬件问题指网络环境差、学习平台卡顿。。其他控制变量包括性别、目前课程平均分、科研经历、本学期课程数量。

具体变量及变量描述性统计见表3。

表3 变量选取及统计特征

(三) 实证结果分析

本次研究对问卷调查数据使用Stata1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在线教学效果综合评价值为因变量,以教师层面的教学方式选取与考核方式选取、学生层面的在线学习基本特征及环境层面的相关因素为核心自变量,建立Tobit回归模型,估计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具体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见表4。

表4结果显示,从教师层面来看,三种教学方式中,学生依据PPT等材料自学在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并对在线教学效果产生负向影响,其余教学方式对在线教学效果的影响不显著。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1.40%的学生喜欢教师通过软件直播的方式授课,73.68%的学生喜欢通过教师发送的录课视频进行学习,46.49%的学生喜欢通过教师发送的PPT等材料自主学习。教师发送PPT材料学生自主学习模式下,59.65%的学生认为最大的缺点是缺少了与老师的实时沟通,无法及时解决不懂的问题;44.74%的学生认为该模式不利于全面透彻地掌握相关知识。基于教师发送的PPT材料自主学习时,学生只是对着文字学习,相比直播和录课视频,直观性大大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知识的掌握。三种考核方式中,课程论文在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并对在线教学效果产生正向影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8.07% 的学生喜欢以课程论文作为考核方式。当教师以课程论文作为考核方式时,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仅能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还能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拓展知识面,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因而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堂讨论表现在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并对在线教学效果产生正向影响,问卷调查中,32.46% 的学生喜欢以课堂讨论表现作为考核方式。当教师以课堂讨论表现作为考核方式时,学生能在讨论过程中深入思考,表达各自观点,提升沟通交流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教学效果相对更好。

表4 Tobit模型实证结果

从学生层面来看,学生在网课学习中所花的时间在5%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学生通过学习平台与他人沟通交流在10%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且都对在线教学效果产生正向影响,表明学生在网课学习中花的时间越多,在线教学效果越好,学生多通过学习平台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也有助于提升在线教学效果。无论是个体之间的交流还是小组讨论,都是提高批判性思维和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在线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学生的课程数量、课程成绩和是否有科研经历对在线教学效果的影响都不显著。

从环境层面来看,网络不顺畅、学习平台卡顿等硬件问题在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对在线教学效果产生负向影响。顺畅的网络环境等硬件支持是在线教学顺利完成的前提,也是学生在线学习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保障,不良的网络环境对在线教学效果具有负向影响。

五、 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南京农业大学2018级金融学专业全体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衡量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效果,并进一步运用Tobit模型从教师、学生、环境三个层面分析影响在线教学效果的具体因素,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效果综合评价高于一般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的评分均高于一般水平。在所有指标中,“培养实践、沟通、自主学习能力”评分最高,“能激发对该领域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能够考察综合素质水平”评分相比其他指标略低。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培养学生实践、沟通、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仍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尤其是在如何激发学生对所学领域科学研究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

第二,疫情期间在线教学中,教师层面采取的不同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对在线教学效果影响不同。采取发送PPT等材料学生自主学习作为教学方式对在线教学效果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采取以课堂讨论与课程论文作为考核方式对在线教学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生层面在网课学习中所花的时间及通过学习平台与他人沟通交流都对在线教学效果的提升有显著影响。环境层面网络不顺畅、学习平台卡顿等硬件问题的存在则对在线教学效果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基于此,本文得出如下提升在线教学效果的启示:

第一,结合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平台,优化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首先,在线教学方式与平台对分离时空背景下的在线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目前可供教师选择的教学软件种类繁多,功能设计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选择直播等富有直观性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沟通,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其次,鉴于在线教学的特殊性,教师无法对参与考试的学生进行全方面的监考,教师还应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综合考察学生学习效果。

第二,进一步提升学生在线自主学习能力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适应在线学习大趋势。疫情加速了教育向线上转移,新文科建设与科技高速发展也使得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革新教育形式成为大趋势。然而,与线下课堂相比,在线教学缺乏教师持续关注和监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影响在线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缺乏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及实践学习,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待提高。因此,为顺应在线教学常态化的趋势,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互联网作为重要学习工具,突出体现学生作为认知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逐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也应在授课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在线交流协作机会,重视学生的思考与表达,不断提升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第三,建设并持续完善技术环境,保障在线教学效果。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知识传授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要求更加凸显了在线教学的重要性,而硬件的有效支持是在线教学顺利完成的前提,是学生在线学习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保障。因此,当在线教学从“新鲜感”走向“新常态”时,要进一步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工作,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及偏远贫困地区,需要进一步优化网络环境,完善教学平台,丰富教学资源,确保在线教学所需的网络环境顺畅及教学平台的各种功能顺畅运行。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教学效果教学方式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PBL教学方式对普外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