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不住的秘密:熟人社会中闲话与隐私公开化

2021-10-12杨琳陈燕莹

科技研究 2021年21期
关键词:闲话

杨琳 陈燕莹

摘要:在传统村庄这一熟人社会中存在着因为闲话的传播而导致村庄里的秘密无法藏住,从而反映出在村庄里存在着个人或家庭隐私被公开化的现象。本文以广西Z村为例,通过贺雪峰所描述的团结型村庄来探析出在该种类型的村庄中由闲话传播而导致隐私公开化的三个表现即村庄能人角色的传播、村庄中存在“听墙角”的行为以及村民有目的的闲话交流。最后得出闲话能导致村庄里隐私被公开化的原因,即:生活空间的公共化、熟人社会中的人情往来、村庄交往中存在公共性和私人性界限模糊。这三种因素结合在一起产生了村庄的闲话传播,从而导致熟人社会中的隐私被公开化。

关键词:熟人社会;闲话;隐私公开化

一、问题的提出

闲话是发生在村庄这一熟人社会当中的,以村莊中的人和事为谈论对象的一种社会交往方式。[1]在农村社会中,为了维系村庄里的人情往来以及维持一个宗族内部的稳定,往往需要通过信息的交换共享来保持。熟人社会之所以能够维持其内部个体间的熟悉、信任、亲密,信息交换是一个必要条件。[2]由此,闲话就是信息共享交换,维系这些关系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也由此导致村庄里的家庭或者个人的隐私通过闲话而被公开,让村庄的秘密无法藏住。

由此需要说明的是,传统的“熟人社会”是以一个村庄为单位形成的一种聚集式的居住模式。但由于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村落结构,有的村落随着国家经济的变革和社会关系的变迁,早已脱离了传统村落的交往方式和居住模式,因此本文将“熟人社会”框定在传统的村落中。并根据贺雪峰将传统的乡村社会分为三类:一是以江西宗族村庄为代表的团结型村庄;二是以皖北小亲族村庄为代表的分裂型村庄;三是以湖北荆门原子化村庄为代表的分散型村庄。[3]而将笔者所调研的广西Z村定义为团结型村庄,它符合第一种以江西宗族村庄为代表的团结型村庄的特征。

根据贺雪峰的描述,他认为,团结型村庄大都聚族而居,并有较强的宗族意识,由一个“大家长”进行关系维系,村民之间彼此熟悉、信任、亲密,共守村规民约,形成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共同体,而这一村落特征也正是为什么在村民通过一些闲话交流让他人隐私暴露时却没有破坏村庄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广西Z村正是这一典型村庄。基于此,本文对广西Z村一些村民通过闲话交流而致使隐私公开化的表现及闲话能导致隐私无法藏住的原因进行相关的探讨。

二、熟人社会中闲话引起隐私公开化的表现

广西Z村坐落于广西西北部的一个城市,该村庄以宗族集居,由陆姓和韦姓两大姓氏宗族构成。由于城市发展缓慢,城市建设落后,该城市的许多村庄一直处于封闭的状态,少与外界沟通交流,世世代代都在村子里居住,Z村也不例外。Z村在上世纪基本盛行村庄内部通婚,因此村民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本世纪初由于城市规划建设,村庄集体搬出,在受到经济发展及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各家发展不平衡,为了维持该村庄原本的联系和团结,村里积极建设公共场所供大家能一起闲谈,也常常组织一些集体活动保持联系,这样的做法为维系村庄团结起到了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村民在闲谈的过程中有暴露人家隐私的可能,大家还能保持好关系的原因。在团结型村庄的背景下,村民之间的闲话交谈反而成了维系村庄内部团结的一个基本手段。

为此,在这一环境背景下,本文选择了广西Z村这一传统结构的乡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村村民在公众场合的闲聊、以及村民在家中的谈话来探究闲话引发隐私公开化的表现及闲话为何会导致隐私公开化的原因,并讲明在团结型村庄中为何会村民的隐私公开化及闲话又是如何促进村庄内部团结的。

(一)村庄能人角色的传播

能人角色在村庄的闲话传播是村庄中隐私被公开化的一个具体表现。熟人社会中,村民们因为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密切交流,相互之间不可避免的要闲聊几句,以促进村庄的相互协作。其中不乏一些以能干、热情、责任心著称的村庄能人,他们了解村庄的很多事情。这些“积极分子”在日常助人的过程中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有时说几个邻居的例子拉拉家常增进交流,甚至也有人为了彰显自己的博识多见而处处向人说闲话传播他人的的隐私,有了这些狂热的“积极分子”,熟人社会中的个人、家族隐私就在日常的闲谈中迅速传播开来。

Z村的陆三嫂以能干、热情大方、助人为乐在村里“广受好评”。并且她的耕种技术十分成熟,她种出来的粮食、果实的收成都十分不错,大家都喜欢向她讨教种植技术。因此杨三嫂就成为了村庄里的“能人角色”,她能够在与其他村民的闲聊中知道各家的秘密,又在教授种植技术时与人闲聊这些隐私,将一些秘密凭借“一己之力”传遍整个村庄,导致隐私公开化。正是由于村庄“能人角色”存在,致使他们能够从四面八方收集信息,并通过自身的人缘关系在闲聊的过程中将这些事情传播出去,成为“公开的秘密”。

(二)村庄中存在“听墙角”的行为

熟人社会中因为村民经常性的串门,也会由于刻意或者不经意间的“听墙角”行为导致一些个人、家庭隐私被悄然传开。且在团结型村庄中,彼此之间都十分熟悉,很少对村里的人有所防备,因此,大家在闲聊的过程中也就不会有所避讳。

韦奶奶早年丧夫,一人拉扯三个孩子长大,如今孩子都在外工作,节假日才回来,因此韦奶奶在家常常感到无聊而到处走动去各家窜门,听到哪家在“聊八卦”就走进去一起聊天,大家往往都不会排斥,反而会热情的招呼。又或者走到村口的小卖部,那里往往是大家一起闲聊的最佳场所,听听大家都在聊些什么。

在Z村,不乏有像这样韦奶奶闲来无事爱去“听墙角”行为的人。但是,“听墙角”的行为好像是大家都默许的事情,并没有哪里觉得有不合适的地方。可以说,熟人社会中其实默认了Z村村民的“听墙角”行为,这种行为导致一些个人、家庭中比较私密的事情被传播开来,成为了熟人社会中具有公共性的谈资。

(三)村民有目的的闲话交流

熟人社会中,一些个人、家庭隐私之所以会被通过闲话传播而成为村庄里公开地秘密,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村民们有目的性的闲话交流。熟人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村民都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圈子里,村民既亲密又熟悉,在村庄中一起劳作、村庄的大事小事也都会聚在一起合力解决。村民在日常生活中串门子、聊家常都会互问家庭近况,对出门在外的人表示关心,但与此同时,大家还喜欢攀比,攀比子女的学历、工作、夫家或者媳妇家等等,因此在大家闲聊的过程中,有这些优势的村民往往会将话题引向此处,将这次闲聊变成有目的的交流。

Z村陆叔的女儿是村里的第一个博士生,从小到大成绩十分优异,他为此感到无比的骄傲自豪。因此他在与人的交流过程中总喜欢问到其他村民的孩子上了几年级,成绩如何之类的,让其他人不自觉的夸赞他孩子的优秀并向他孩子学习的赞美之言。总之,在熟人社会中,每个人聚在一起闲聊,看似漫不精心地话家常,其实都是带有目的性的。

村庄闲话看似无关紧要,其实是团结型村庄中村民互帮互助、增进感情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因为熟悉与亲密,熟人社会中村民的基本信息基本是相通的,哪家有孩子出生、子女升学或者婚嫁、哪家老人生病或故去、家庭破裂等在村庄中都能随即传开,大家都能及时知道并帮忙。另一方面,一次闲话交流就相当于一次信息交换,这次某村民主动分享秘密,下次与之共同閑聊的村民就会用其他的事情用以交谈,当作一次信息的交换以维系彼此之间的人情关系。这里要强调的是,村庄闲话的传播是熟人社会中隐私被公开化的一个最迅速、最直接的原因,而熟人社会在的能人角色、“听墙角”、有目的性的交流则是导致村庄中闲话能够使村庄中个人、家庭隐私被公开化的三个具体表现。

三、闲话导致村庄隐私公开化的原因

(一)村庄生活空间的公共化

熟人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亲密与熟悉,而广西Z村作为一个团结型村庄,村民在共同解决村庄中的大事小事时,这部分的生活空间就已经被公开化了。因此,熟人社会中的生活空间公共化可以归结为村民具有共同的劳作空间、有共同的休闲空间以及共同的治理村务空间。首先是村民的劳作空间公共化,在Z村,农业是村民的主要谋生手段,因此大家也常常在农间地田里闲聊;其次是村庄休闲空间公共化,Z村的空间结构比较单一,土地分布宽广,不像城镇建筑物密集,因此村庄有较多的公共休闲空间,便于村民们在劳作之余随时随地闲谈,联络感情;最后是村民村务治理空间公共化,在我国,村民自治是基层治理的一个重要形式,而Z村作为一个团结型村庄,村庄的公共事务都依靠村民代表与Z村村民协同共治,因此,像其他自然村一样,Z村建立了专门的办公场所(村委会)以便村民公共参与解决村庄的大小事务。

基于以上分析,熟人社会中生活空间的公共化为村庄的闲话传播提供了场所,而村民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的闲话交流,涉及家长里短的话题在有意无意中涉及到一些个人、或者家庭、家族的隐私,从而导致了在村庄的公共生活空间中,这些个人或者家庭、家族隐私被公开化了。

(二)熟人社会中的人情往来

我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而人情往来这种现象在熟人社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4]Z村中的人情往来是村庄闲话传播而导致隐私被公开化的主要手段,也是熟人社会隐私被公开化的主要原因。其一,Z村村民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圈子”,彼此之间或多或少都有着沾亲带故的关系,其中就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这在村民们在生活中互相帮助的现象中十分常见。其二,熟人社会依靠村庄的人情往来维持村民相互之间的亲密关系,由于宗族关系有远近的差别,不同村民之间的亲密与熟悉程度是不一样的,闲谈的话题也是不一样的,越是有亲近的宗族关系越是会谈论自家内部的事情,面对其他村民就是闲谈村子里无关痛痒的事情了。其三,熟人社会中的人情关系是复杂变化的,熟人社会中村民彼此之间都是知根知底的,每个人都被刻上了特殊的标记。有的时候大家会因为一些小事发生矛盾,但在宗族关系的维持下,又保持着表面上的熟络。有的时候甚至能在几次的闲话过程中增进关系。

(三)村庄交往中公共性与私人性界限模糊

关于熟人社会中的生活空间公共化和熟人社会中人情往来这两个方面的分析,实质是本文对熟人社会中公共性与私人性的分析。

本文认为,熟人社会中有闲话传播会导致隐私被公开化,其中的关键在于熟人社会中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界限模糊。一方面,在熟人社会中,村庄的公共生活空间为村民提供了话家常、闲聊的场所,村民在公开场合的日常闲聊是村民的公共性交往,村民应把握好公共交往中关于度的问题;另一方面,熟人社会中的人情往来关系属于私人性的问题,应属于村民私底下的礼尚往来,村民在人情往来中撒下了关于个人或家庭、家族中名为“隐私”的种子。但是,由于历史悠久的地缘关系和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熟人社会注定是一个公私混杂的“人情”社会,也正是由于这种私人关系,村民在日常生活中闲聊时难以把握公共交往的度。正所谓“清官难判家务事”,公和私其实并没有明确的界限,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互相包容存在的。

四、结论

基于笔者对Z村的调研来看,Z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乡村的空间和文化结构仍属于传统村落的一种,以宗族集居为主,Z村由于彼此之间存在着宗族亲戚关系,大家都十分熟悉,常常聚集聊天,也正是在这一熟人社会的环境背景下,而导致这一类型的熟人社会不存在“秘密”一说,信息都是共享的,即使隐私被公开,由于宗族关系的维系也不会过于计较,更不会断交,闲话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对村庄的团结起到了维系的作用。

究其熟人社会中闲话导致秘密被公开的深层原因,本文认为一是由于村庄公共空间的存在,正是由于村庄公共空间的进一步建设才导致村民们有闲话交谈的地点,让隐私有传播的空间条件。二是由于村庄中的人情往来,在这种熟人社会中需要通过共享信息资源来维系村庄里的私人交往,维系宗族关系。三是因为在熟人社会的交往中,村民之间的交往公共性和私人性的界限模糊。村民会无意识地把一些个人私事当作公共性的话题谈论,这已经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和消遣的一种共识,大家也不会认为这是隐私不能向外传播透露。

参考文献:

[1]李永萍.隐秘的公共性:熟人社会中的闲话传播与秩序维系——基于对川西平原L村的调研[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05):46-53+189.

[2]滕致.从费孝通“熟人社会”理论看企业管理中的“人情”因素[J].经济研究参考,2016(56):20-24.

[3]贺雪峰.南北中国:村庄社会结构视角的中国区域差异[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03):20-22.

[4]翟学伟.中国人际关系的特质——本土的概念及其模式[J].社会学研究,1993(04):74-83.

猜你喜欢

闲话
闲话“闲话”
萧红墓畔口占
悄悄话
闲 话
闲话“刷”出的幸福感
闲话
题外闲话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闲话
由一句闲话引起的思考
闲话有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