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呼吸摭谈

2021-10-12晏骏

少林与太极 2021年6期
关键词:氧量腹式太极拳

晏骏

“呼吸”这一看似再普通不过的词汇,却在中国传统武术习练过程中尤为重要。首先,人体的呼吸方式包含两种,一种是胸式呼吸,另一种是腹式呼吸,其中腹式呼吸又包含了顺腹式呼吸与逆腹式呼吸。太极拳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它的养生功效一直被世人所宣扬,它对呼吸的追求与训练则是达成“延年益寿不老春”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对太极拳所采用呼吸方式及内在的文化机理进行探讨,以期从文化的视角来解析太极拳练法的圭臬。

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每个人的呼吸都处于一种自然常规的状态下,即开吸合呼、升吸降呼、蓄吸放呼。如:我们从平卧到起身过程的呼吸是先吸后呼,从站立到坐下过程的呼吸则是先呼后吸。而这种非运动模式下的呼吸,我们暂且称为静态呼吸,一般采用胸式呼吸。当我们在运动过程中,仅靠胸式呼吸不足以提供充足的氧量时,我们会采用腹式呼吸的方式来配合。太极拳运动一开始便是采用腹式呼吸的方式。为何太极拳采用腹式呼吸的方式呢?有研究表明,人体采用腹式呼吸时,横膈肌每下降1厘米,将会多吸入200毫升氧量。其次在中国佛教中有一个词“气数”,即呼吸的次数,佛教认为一个人自出生后其“气数”是规定的、有限的,当一个人“气数”用完则代表生命的终结。为此每个人都想通过增加吸氧量来减少呼吸次数(频率),进而延年益寿,而腹式呼吸方式则适配其歸旨。

在太极拳呼吸过程中必须注意两个要点:其一是“舌顶上颚”,其二是使用逆腹式呼吸。

首先,“舌顶上颚”在道教中称为“搭鹊桥”,在传统导引术中也有同样的要求。为什么练功过程要“舌顶上颚”呢? 众所周知,胎儿在妈妈腹中使用的是胎息(即不用口鼻呼吸),我们把这种状态称为“九窍不通一窍通”,当胎儿呱呱坠地以后,这种状态便转变成为“一窍不通九窍通”了。中医认为,人身上最长的两条经络分别是任脉和督脉,它们是人体阴阳气机运行的通道。任脉起于中极,沿着人体腹前正中线循经,达于人中,主一身阴气,是阴脉之海;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沿腰脊背中线,上行至百会穴后达于人中,主一身阳气。人体内气沿着任督二脉的运行称为“小周天”,但由于“九窍”中的“口窍”使得任督二脉各断于上颚和舌根,为此我们必须采用“嘴闭齿合,舌尖抵上齿龈,舌头中部拱起轻抵上颚”的方式将任督二脉连通。

“拳无理不明,理无拳不精”,太极拳作为内家拳,它的修炼与进阶必须时常关注呼吸方式。把握正确的呼吸方式并运用传统文化解读其内在缘由,也是太极拳习练者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艺。

(编辑/刘强)

猜你喜欢

氧量腹式太极拳
腹式全子宫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20 m 跨径直腹式小箱梁的开发应用
腹式呼吸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及临床应用
提高跑步成绩看最大摄氧量
光影视界
660MW机组锅炉氧量测点安装位置对正确测量的影响分析
保健妙招:腹式呼吸法
42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传人谱
书法与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