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驾游走四方

2021-10-12翼云

新天地 2021年9期
关键词:永乐宫相府鹳雀楼

翼云

今年我退休了,自己尝试设计了一个自驾路线,从北京出发,经晋南一路向西,转一圈后经陕西、晋北回到北京,旅游的第一階段就收获颇丰。

司徒小镇探秘

从北京出发第一天的目的地是晋城,顺路浏览一下新开发的司徒小镇。

出发时,在高德导航的选项中误选了“距离最短”,于是从邯郸起便向西进入山西境内,经黎城、长治到达晋城。一路上在太行山的高山峻岭中翻腾了一回。

晋城历史悠久,古称泽州或泽州府。是山西通往中原的门户,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河东屏翰、中原门户、三晋咽喉”的美誉。现在也是满城高楼大厦,一派现代城市景象。

司徒小镇离晋城市区不过三五公里,近几年声名鹊起。实际上,二三十年前,这里只是个自然村。改革开放后日渐富裕的农民在年关之际打打铁花、闹闹社火,引得十里八乡的百姓都来凑热闹。渐至小有名气,大城市的人们也来一睹为快。于是,地方政府将之逐渐打造成一个集休闲旅游、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充满晋南地方风情的精品小镇。

所谓小镇实际上是个封闭的园区,看上去还算精致。《千年铁魂》《又见老山西》两档大型实景演出,撑起了司徒小镇的文化内涵。当年户外墙边的打铁花,如今登堂入室,成为实景演出。从以往只是大年下的百姓娱乐,变成现在除周一之外每晚都有的演出。巧的是,我们参观的那天就是周一。由于没有演出,景区内游人稀少,店铺空荡荡的。“步步惊心桥”等游乐设施都没开放。砖雕虽然是新的,但也反映出山西古建风格。大户人家的宅门、仿古的绣楼环列在小湖的周围。

要体现山西民俗特色,哪能少得了酒坊、醋坊,院子里不是酒缸就是醋缸。也有酒坊、醋坊是一家经营的。这正应了那句民间笑话,“酒做坏了就是醋”。

网红螺旋公路探奇

虽然说到晋城必去皇城相府,但我自驾游的重头戏实际是这两年大出风头的网红打卡地,208国道上的螺旋公路。

2019年10月,经过3年的封闭施工,原国道207线新房洼至山西省界瓶颈路段改造工程建成通车,刚一通车,就因“螺旋公路”走红网络。新改建的208国道上下两车道,穿行在晋南的高山峡谷中。路况极佳,景色优美。这段道路的建成通车,对打通国道通行瓶颈,提高国道安全通行能力,促进晋豫两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德地图上居然能够找到“208国道螺旋公路观景台”,距晋城市区大约50公里。接近螺旋公路观景台时,导航也犯了迷糊。在某个岔路口试了半天,终于弄明白,要看螺旋公路,要拐进路边乡道的水浴村。

在山村中盘旋而上,越来越高,回头望望,刚才还在与大车同行的国道,已如一条飘带,道上车辆只有小指肚大小。终于在山路的一个拐弯处,看到路边一块石头半埋在地上,上有歪歪扭扭的手写大字“观景台”。风吹日晒、霜打雨淋,墨色已淡,不注意就会错过。问过路边干活的老乡,确认就是这里,周末来探奇的车辆多些,平时车很少。穿过小树林,走了十几米,有一个吊挂摄像头的灯杆,水泥基座、两米见方的不锈钢围栏。小心翼翼地探头俯瞰,数百米深的山谷中,一连串的车辆正在螺旋公路上盘旋。亲眼看到这神奇壮丽的景观,这一路的奔忙也值了。

看着眼前的景象,怎能不让人赞叹中国设计工程师的奇思妙想,怎能不让人赞叹中国路桥建设者的伟大。

皇城相府览胜

皇城相府位于晋城市阳城县北留村,是清代康熙年间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阅官陈廷敬的故居,因而其自身确为“相府”。其建筑布局和风格与晋北的那些“大院”完全不同,依地势而建,是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

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后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于此而被称之为“皇城”。皇城相府从明孝宗到清乾隆年间的260年中,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真是文脉传家久、官爵继世长。

大学士第建于1700年,为相府中的主要宅邸。庭院内正北厅堂悬有康熙御笔牌匾“点翰堂”。府邸门前有一大一小两座石牌楼。枋上雕二龙戏珠,雄伟庄重,制作精美。小牌楼建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在大牌楼建成前,是陈氏家族的一个主要标志。皇城相府也有形制如晋北那些大院相同的院落,如闺房、私塾、祠堂等。相府中与众不同的建筑是河山楼和屯兵洞。

河山楼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为陈氏先祖为避明末战乱、抵御流寇所建。楼平面呈长方形,长15米,宽10米,高23米,共七层(含地下一层)。整个河山楼只在南向辟一拱门,门设两道,外门为石门,门后施以杠栓。河山楼三层以上才设有窗户,进入堡垒的石门高悬于二层之上,通过吊桥与地面相通。依靠河山楼的庇佑逃过兵灾的村民达数千人次。现在的石阶为方便游客所建。楼墙上是流寇数次火攻的痕迹。

屯兵洞为战乱时期藏家丁或垛夫的隧道,共125间,层间有暗道相通。最高一层筑于城墙之内,设炮眼对着城外,既可发射火器,又可观察敌情。

相府中最有文化历史价值的是收藏了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总结历代字书编撰的经验加以创新,收单字47035个,影响极为深远。

文旅运城

出相府,我们前往运城的解州关帝庙和芮城永乐宫。

关于地名解州中“解”的读音问题,近年来学界争议不断。现在,争论早已尘埃落定,周边地名牌上的拼音告诉南来北往的人们此地的正确读音。

关云长是山西运城解州人,我国现存最大的关帝庙坐落于此。这座关帝庙始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北宋时两度敕建,金元时4次修葺,明清达到鼎盛时期。1949年后,历经大小十余次整修,庙内的古建筑都已修葺如故。院墙是中国古建常用的土红色,庄重大气。院内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群。解州关帝庙以东西向街道为界,分南北两大部分:街南称结义园,由结义坊等建筑组成;街北是正庙,仿宫殿式布局。

永乐宫,因故址在永乐镇而命名,又名大纯阳万寿宫。原址位于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招贤村。1959-1964年间,因处于三门峡水库淹没区,整体搬迁至现址。永乐宫始建于元代,施工期前后共一百一十多年,以永乐宫壁画而闻名于世。

永乐宫是个相对小众的景点。现存的永乐宫主要建筑为一门三殿。一门为龙虎殿,也就是無极门,三殿为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三清殿又称无极殿,是供奉太清、玉清、上清元始天尊的神堂,为永乐宫的主殿。殿内四壁布满壁画,高4.26米,全长94.68米,面积达403.34平方米,画面上共有人物286个。

永乐宫壁画分布在三座大殿内。尤以无极殿内的最为精美。由于殿内不能拍照,只能借助昏暗的自然光细细欣赏。无极殿中的壁画名为“朝元图”,共有人物289个,按对称仪仗形式排列,以青龙白虎星君为前导,分别画出天帝、王母等28位主神。画面上的武将骁勇剽悍,文臣气宇轩昂,力士威武豪放,玉女天姿端丽。画上人物面部丰腴、表情丰富、手指纤细、衣袂飘飘、姿态灵动。院内有一排拼在一起的画板,是美院学生临摹的壁画。虽然拼装得很粗糙,但仍可体会到原作的气势不凡、场面浩大。

从永乐宫到永济市没有直行的道路,只得绕行曹风线、运风线。途中经过新建的蒲州古城石牌楼,看到当地政府正在修复古城遗址。

古老的蒲州古城位于陕西南端黄河东岸,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和两千年的繁荣,是我国古代六大雄城之一。蒲州古称蒲坂,为舜都。今天的蒲州只留下半截城墙、鼓楼和一片残垣断壁,向人们诉说着古蒲州昔日的辉煌。

途中还看见永济唐铁牛博物馆门前的铁人,远眺了《西厢记》故事中的普救寺。遗憾的是景点太多,难以一一造访。

登鹳雀楼  跨风陵渡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句,自小便被刻在脑海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句简明易记,意境开阔辽远,既写景又励志。但一直以来,只知其楼,不知其地。来了才知道,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在金元光元年(1222年)遭大火焚毁。此后一直没有复建,以致古时有人以为蒲州古城的鼓楼便是鹳雀楼。1997年,鹳雀楼重修,2002年10月1日正式对游客开放。

自唐以降,吟咏鹳雀楼的诗作数不胜数。院门两侧白壁上,是历代公认最杰出的三首诗。

鹳雀楼为高台十字歇山顶楼阁,外观3层4檐,内部为9层使用空间。整座楼阁分为台基和楼身两部分,总高度达73.9米,是四大名楼中最高的一座,在中国仿造楼中较为精致。鹳雀楼坐落于鹳雀园中,一眼看去,高大、壮阔,颇有荡气回肠的感觉。

鹳雀楼楼身明3层暗6层。第四层为鹳雀楼外观的第二个明层,有一座唐代诗人王之涣的铜像,看上去神采飘逸、意气风发。六层是鹳雀楼最高的一层,这里是游人云集,极目远眺“欲穷千里目”的地方。黄河沙滩上细流涓涓。园区内,工人们正在用绿植种出王之涣的诗句。

风陵渡,是黄河北岸的一座小镇,也是黄河边的古渡口。金庸笔下的女侠郭襄在这里初遇大侠杨过,从此为此地赋予了一些侠骨柔情的色彩。如今,小镇犹在,古渡无存。连接黄河两岸的是钢筋混凝土的风陵渡大桥。

登华山访羲皇故里

穿过潼关县、进入华阴市,来到华山脚下,已是近午时分,我们想闯一下华山上的长空栈道。摆渡车从售票处出发,绕过大半座山体,穿过一个隧道,多级盘山路,足足用了40分钟才到去往西峰的山门下。到索道站还要爬二百多级台阶。一问司机才知道,这个线路是近几年开发的。壁立千仞,峰高谷深。上得山来,环顾四野。华山依旧奇险无比、俏丽无比。

爬上西峰,翻过南峰,当我们赶到长空栈道的入口处时,已经快五点了。虽说没到关门时间,但是安全带刚刚发放完毕。可以看到,戴好安全带的游客正小心翼翼地沿山边小路走向长空栈道。而这批人走过去再走回来要一个小时左右,再晚就来不及下山了。说了半天好话,守门的保安就是没放我们过去。从门边的小平台向远处看过去,可以看到贴着崖壁的木栈道,约有两尺多宽,不像想象的那么险。留点遗憾,下次再来吧。

从陕西的华阴市到甘肃的天水市大约500公里,约需六七个小时,大体上沿连霍高速一直向西。向西北方向折向秦北高速,开始翻越秦岭。路越来越高,隧道越来越多,接二连三,短的只有几十米,长的如麦积山隧道12290米,将近13公里。

夏季的秦岭山峦起伏,郁郁葱葱、满目青翠,驾车穿越其间,真是惬意。天水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三皇之首”伏羲氏的诞生地、伏羲文化的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八千多年的文明史,三千多年的文字记载史,二千七百多年的建城史,有羲皇故里之称。

到天水就是为了有时间拜谒伏羲庙。伏羲城门楼的拱券上绘制着河图、洛书和先天八卦的图形。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之理,被誉为“宇宙魔方”,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为代表的“五大文化”,构成了天水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设在伏羲庙内的天水市博物馆以文物、图片、文字展示了这“五大文化”。

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对天水都不陌生。三国时期,这里是蜀魏交锋的前沿。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街亭、收姜维等故事都发生在天水。遗迹难以一一踏勘,只能暗自发思古之幽情罢了。

我的自驾游还有很多趣事,限于篇幅,就此打住。

猜你喜欢

永乐宫相府鹳雀楼
运城学院与山西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签约并挂牌
中国大型永乐宫壁画要被AI修复?
“政府”概念的创制与清末政治改革
一部感天动地的新中国文物搬迁保护故事——评舞台剧《永乐宫纪事》
历史文化旅游景区环境景观研究
福兮?祸兮? 永乐宫九年搬“家”路
登鹳雀楼
旅游搭台 文化唱戏 2019年山西省“免费送戏进景区”省级启动仪式在皇城相府成功举办
济公传
登鹳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