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方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研究

2021-10-11王恒坤

新农业 2021年19期
关键词:种植技术对策

摘要: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可作食品、工业原料和畜牧饲料,在东北平原地区广泛种植。为了使玉米高产高质,需要研究先进的种植技术,在高效利用有限耕地资源的基础上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业经济稳定发展。

关键词:北方玉米;种植技术;对策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受生长环境影响比较大,因此,研究和普及先进的玉米种植技术,加强对农民种植玉米技术的指导,是实现玉米增产增收的关键。

1 品种选择与处理

从以往种植玉米的经验来看,选择适应能力强的玉米品种,是玉米高产高质的前提。玉米选种时,要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以及市场需求来进行,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玉米产量,而且还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如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玉米品种,能从根本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使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保障。同时,还要选择市场销路好的玉米品种,以保证玉米收获后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选好玉米品种后,要对种子进行处理,一是晾晒,二是拌种。晾晒应在晴朗的天气里、在平整的地面上进行平铺晾晒,且要不断翻动,目的是保证种子有较高的发芽率;拌种是用农药对种子进行浸泡和包衣处理,目的是提高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

2 地块整理和播种

玉米适应能力强,对地块的要求不高,但在玉米种植前仍要对地块进行精心选择,由于轮作可以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因此,在正式播种前要对地块进行翻耕处理,以提高土壤墒情,为玉米产量的提升奠定基础。在翻耕过程中要配合施足底肥,目的是提高土壤的肥力,为玉米根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在地块整理完毕后,还要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温度选择好播种时间,北方玉米的种植时间一般在4月,即在冻土完全融化后,在土层温度达到10℃左右时即可播种,播种日期的选择还要有效避开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在北方平原地区,玉米的种植以机械播种为主,播种的深度依土壤墒情而定。土壤墒情好的可浅播,土壤墒情一般的可深播。玉米的种植密度主要由种子品种、土壤墒情等决定,对紧凑型的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在3800~4000 株/亩为最佳;对半紧凑型的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在3500~3800株/亩为最佳;对舒展型的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在3300~3600株/畝为最佳。玉米种植时间、种植密度等都与玉米产量、质量相关,所以要严格把关,为玉米的高产高质打好基础。

3 田间管理

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田间管理包括定苗、除草、肥水管理等环节。首先,当玉米幼苗出土后,要及时进行查看,对缺苗的地块进行补种,避免因缺苗影响玉米产量。玉米幼苗长到4片叶子后,要进行间苗,将田间弱小的苗去除,留下大苗、壮苗,以增强玉米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其次是除草,除草是田间管理的必做环节,一是能提高田间地表温度,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二是能保证玉米植株生长有充足的营养,实现玉米茁壮生长。再次就是施肥管理,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施肥包括底肥和追肥,底肥施加是配合翻耕来进行的,目的是提高土壤肥力。在玉米生长的不同时期,要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不同肥料的追加,以满足玉米生长需求。最后是灌溉管理,水是玉米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灌溉时,要根据季节的降水量来调节灌水量和灌溉次数。如果降雨频繁,就不必进行灌溉,同时还要加强田间排水,避免发生内涝;如果处于干旱季节,就要根据玉米生长对水量的需求,增加灌水量和灌溉次数,以保证水量的供给。

总之,玉米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受各种因素的限制,会影响其产量与质量。加强种植技术的研究,并根据具体种植区域的特点应用先进的种植技术,以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促进该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

作者简介:王恒坤(1973-),男,大专,副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

猜你喜欢

种植技术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