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运动康复本科生胜任力模型的研究

2021-10-09张纳森赵良渊

中国卫生统计 2021年4期
关键词:胜任本科生问卷

张纳森 赵良渊

【提 要】 目的 对运动康复专业人才胜任要素进行分析,构建医学类院校运动康复本科生胜任力模型且对模型进行检验。方法 对国内外运动康复领域文献进行分析,结合运动康复专家意见,初步拟定运动康复专业人才胜任力要素。通过问卷预调查对要素进行修正,使用正式问卷再施测,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法研究医学类院校运动康复本科生胜任力模型。结果 运动康复本科生胜任力模型由专业知识与技能、综合素质与发展能力、个性与品质三个维度30个指标构成,问卷总的Cronbach′s α系数0.955,模型各拟合指标分别为:χ2/df=1.414<3,RMSEA=0.032<0.05,GFI=0.916>0.9,AGFI=0.903>0.9,模型拟合效果理想。结论 构建的运动康复本科生胜任力模型,可为医学类院校运动康复人才培养提供质量标准及评估依据。

健康中国背景下,运动与医疗融合成为一种新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即利用非医疗健康干预,开出运动处方,充分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1]。而运动康复专业作为以运动科学和医学理论为基础,体育运动为特色手段,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伤、病、残疾或减轻功能障碍,保持和提高功能恢复的一门应用型学科[2],其培养的人才正是实现运动与医疗融合模式的桥梁[3]。

随着运动与医疗融合模式的不断推进,社会对运动康复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需求数量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是数量增长背后人才质量的持续提升[4]。而医学类院校作为运动康复人才输出的重要载体之一,应紧随社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培养大批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具备高水平实践技能及社会责任感的运动康复人才。

因此,本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运动康复本科生胜任力进行研究,较为系统地构建了运动康复本科生胜任力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检验[5]。该模型既可以作为医学类院校最基本的人才建设质量标准,为运动康复专业人才提供基本的质量保障,提高培养质量;同时将各个胜任指标定量化,该模型也可为运动康复专业提供常态化及制度化的人才质量评估依据,对运动康复人才素质进行岗位胜任力的考核、选拔、提升。

资料与方法

1.调查对象

预调查对象为某医科大学2015级运动康复专业毕业学生、运动康复专业从业人员及部分运动康复专家。总计发放95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

正式调查对象为某医科大学2016级运动康复专业毕业学生,2017-2020级运动康复专业在校学生,体育教学部(运动康复系)教师、实习基地专业人员、以及部分运动康复专家。总计发放480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1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5.63%。

2.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中文文献通过CNKI以及万方数据知识平台,“主题=运动康复”AND“主题=人才”检索式,检索出608篇,英文文献通过PubMed数据库利用“(physiotherapist[title/abstract])AND(competence[title/abstract])”检索式,限定条件为近10年,检索出85篇文献。结合我国运动康复专业标准,对文献中运动康复专业人才所需的胜任要素进行挑选归纳,并且借鉴运动康复专业与国际接轨的运动防护师、物理治疗师这两个职业的胜任能力,把这些胜任要素汇集在一起,删除重复或高度类似的指标,最后筛选出36项胜任力指标,建立运动康复本科生胜任力的要素备选库[6]。

(2)问卷调查法 基于文献分析方法,对获得的胜任特征进行整理并编制问卷。该调查问卷包括三个部分:问卷说明、基本信息以及对运动康复本科生胜任特征结构的测量问题。测量题项采用Likert 5级量表对胜任特征重要性进行评定,即分别用1~5 代表“非常不重要”、“比较不重要”、“一般重要”、“比较重要”、“非常重要”[7]。本项研究共进行2次问卷发放。

使用自编的运动康复专业本科生胜任特征调研问卷初稿对被调查者进行预调查,通过初次探索性因子分析,将因子负荷量低于0.40和在多个维度上的因子负荷两个都高于0.40的条目予以删除,即删除自我表达能力、效率感、洞察现场能力、临床治疗思维、临床治疗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六个条目,结果将36项胜任特征整合至30项,最终得到了运动康复专业本科生胜任特征合集(表1),形成正式问卷。

表1 运动康复本科生胜任特征筛选结果

3.统计学处理

应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相关分析,AMOS 22.0统计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

结 果

1.问卷信度检验

《运动康复本科生胜任能力调查问卷》总的Cronbachα系数为0.955,N=411,各个维度的信度α值均大于0.9,维度1的α系数为0.924,维度2的α系数为0.932,维度3的α系数为0.941,即说明各个维度的数据可靠性良好,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2.结构效度评价

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对运动康复本科生胜任力条目进行分析,检验结果为KMO=0.967,一般认为,倘若KMO值大于0.9,说明问卷结构效度很好,变量间的偏相关性较强,因子分析的效果预期较好。且从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可知χ2=8343.891,P<0.001(df=435),拒绝各变量独立的假设,即变量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通过[8]。

采用主成分抽取法,经由碎石图可以看到,折线在第4个因子出现了明显的拐点,而且从第3个因子之后趋向平缓,在此之前急剧下降,所以选取3到4个因子比较合适。结合表2各因子的特征值和方差累计贡献率的测试结果可知,一般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为公共因子,前三个因子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为63.078%,对原始数据的解释度较为理想。而第4个因子特征值为0.730,小于1,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5.512%,贡献率仅上涨了2.434%。因此,运动康复本科生胜任力模型采用三个公因子,是合理的。

图1 因子分析的碎石图

表2 各因子的特征值和方差累计贡献率

对因子载荷成分矩阵进行旋转,得到旋转后的成分矩阵(表3),30项要素独立因子载荷均大于0.5,因子1主要包括耐心、良好的心理素质、专业认同感、健康理念、自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有效沟通、独立思考、体育精神、责任感、创新精神、终身学习、职业道德共12个胜任要素,体现了运动康复本科生的品格与价值取向,具有明显隐藏属性,因此因子1命名为个性与品质。因子2主要包括创业意识、身体素质、方针政策学习、计算机应用能力、社会服务、临床合作能力、科研能力、基本的运动技能、法规法纪、外语能力共10个胜任要素,体现了运动康复本科生的综合技能,因此因子2命名为综合素质与发展能力。因子3主要包括运动康复诊疗能力、传统运动康复理论与技能、现代康复知识与技能、运动损伤保护技术、医学基础知识、操作示范与讲解能力、急救、应急理论与能力、体育学基础知识体共8个胜任要素,体现了运动康复本科生在康复领域的所必须掌握的专业理论与技能,因此将因子3命名为专业知识与技能。

表3 胜任特征检验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矩阵

3.运动康复本科生胜任力模型构建

将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的模型作为初步统计模型,以胜任能力为总潜变量,下面包含专业知识与技能、综合素质与发展能力、个性与品质三个潜变量,并根据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分别设置若干观察变量进行测量,通过AMOS 22.0软件画出模型图,及各指标标准化路径系数(图2)。

图2 运动康复本科生胜任力模型

专业知识与技能、综合素质与发展能力、个性与品质三个指标变量构成运动康复本科生胜任力,且三个指标标准化路径系数均大于0.7,说明这三个指标能较好地表征运动康复本科生胜任能力。标准化路径系数越大,说明其对运动康复本科生胜任力模型构成作用越大,越能影响本科生胜任能力。其中综合素质与发展能力标准化路径系数最大为0.79,表明综合素质与发展能力对运动康复本科生胜任能力的构成作用最大,对该专业学生胜任能力的影响最大,个性与特质次之,专业知识与技能位列最后,虽然相较于前两个对胜任力影响最小,但是其标准化路径指数也大于0.7。

4.模型检验

运用AMOS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该模型拟合效果。

(1)结构效度

本研究中RMSEA为0.032<0.05,其他拟合指标中,χ2/df=1.414,GFI、AGFI、NFI、CFI、TLI均大于0.90,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即结构效度良好[9](表4)。

表4 整体拟合系数表

(2)聚敛效度

由表5可知,专业知识与技能、综合素质与能力、个性与特质三个潜变量对应各个题目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7,表明其三个潜变量对应所属题目具有很高的代表性,另外三个潜变量的平均方差变异AVE均大于0.5,且组合信度CR均大于0.8,说明该模型聚敛效度理想。

表5 各因子及下属条目的因子载荷表

(3)区分效度

通过皮尔逊相关检验,专业知识与技能、综合素质与发展能力、个性与品质三个潜变量之间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相关系数值均小于所对应的AVE的平方根,表明各个潜变量之间既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彼此又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即说明量表数据的区分效度理想,见表6。

表6 各维度区分效度检验

讨 论

近年来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对运动康复人员均提出不同程度的胜任能力,如美国物理治疗协会提出了其最低能力要求,世界物理治疗联盟则提出了对硕士水平运动康复师的胜任能力要素[11]。本研究从我国本土实际出发,胜任特征项涵盖范围比较全面,理论基础扎实[12],既包含了容易测量的、达成最终工作结果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技术的能力,如运动损伤保护技术、医学基础知识、体育学基础知识、急救、应急理论与能力等;又包含了不易测量的,但是又对运动康复本科生自身成长与发展影响深入的综合素质与发展能力,如临床合作能力、科研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基本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社会服务意识、法规法纪、创业意识;也包含了带有明显隐藏属性,且是运动康复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底层思想基础,时刻引导学生自身行为的胜任能力,如耐心、良好的心理素质、专业认同感、健康理念、自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有效沟通、独立思考、体育精神、责任感、创新精神、终身学习、职业道德胜任能力。

运动康复专业教育强调卫生与体育领域的相互融合与贯通,因此医学类院校在运动康复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利用好运动康复本科生胜任力模型这一有力工具,将该模型作为基本的人才质量标准,充分发挥医学在康复功能、残疾、健康方面的优势[13],根据该模型科学制定培养路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综合素质与发展能力提升[14]。医学类院校也可将该模型作为人才评估的重要理论依据,帮助本科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运动康复本科生的胜任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满足社会对运动康复人才质量不断增长的需求[15]。

猜你喜欢

胜任本科生问卷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问卷网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问卷大调查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
问卷你做主
基于胜任力生成过程的组工干部培训探讨